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英文题目THEDESIGNOFMULTICHANNEL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SINGLECHIPMICROCOMPUTER姓名XXXXX学号XXXXXXXXX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提交日期XXXXXXXXXXXXXXXXII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摘要数据采集的方式很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也带动数据采集系统日新月异地更新。本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器件来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利用AT89C52控制ADC0809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得到的数据反馈给AT89C52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AT89C52控制LED数码管显示模拟电压值。本系统成本低、实用性强、操作简单。III关键词数据采集单片机控制器设计目录1前言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2数据采集系统概述22系统的总体设计321设计要求322设计方案的确定33系统原理和硬件电路设计431正弦信号发生模块设计4311精密波形发生器ICL80385312信号放大整形器件LM358632频率电压变换模块设计6321F/V转换器LM3317322信号调理器件LM324833模数转换模块设计8331A/D转换ADC08099332分频器1034控制器模块设计11341AT89C52RC单片机11342AT89C52RC单片机主要性能参数11343AT89C52RC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13344单片机时钟电路14345单片机复位电路1435LED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设计15351LED数码管显示器的结构原理15352显示驱动芯片74HC573164软件设计1841程序整体设计1842按键及其程序设计1943AD转换程序设计195系统调试及总结2051硬件调试20511数码管显示测试20512AD转换测试21513整体电路测试2152软件调试22IV53总结23致谢24参考文献25附件一程序27附件二产品原理及实物图371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数据采集及其应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采集系统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成熟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概在60年代后期,国内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用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微型机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融为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动检测仪表和专用数据采集系统,因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从70年代起,数据采集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一类是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系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通用的数据采集与自动测试系统。该阶段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以仪表仪器和采集器、通用接口总线和计算机组成。这类系统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在工业生产现场也有一定的应用。第二类以数据采集卡、标准总线和计算机构成,这一类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是系统的成本减低,体积变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理能力大大加强。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系统已成功的运用到军事、航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DAS)。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组成一个新的系统。2尽管现在以微机为核心的可编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组成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只需要一块数据采集卡,把它插在微机的扩展槽内并辅以应用软件,就能实现数据采集功能,但这并不会对基于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产生影响。相较于数据采集板卡成本和功能的限制,单片机具多功能、高效率、高性能、低电压、低功耗、低价格等优点,而单片机又具有精度较高、转换速度快、能够对多点同时进行采集,因此能够开发出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电路结构简单的、可靠性高的数据采集系统,这就使得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数据采集系统概述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数据采集是从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现代测量中,远距离多路测量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粮库、油田、矿井以及饭店等需要同时监控多路温度、湿度、瓦斯含量等场合。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监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数据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可提高系统智能化、可靠性、实用性。7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及高速A/D转换器的出现,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原来由小规模集成的数字逻辑电路及硬件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采集系统被微处理器控制的采集系统所代替。由微处理器去完成程序控制,数据处理及大部分逻辑操作,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地提高,系统硬件成本和系统的重建费用大大地降低。在该系统中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据量,而A/D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器件,他需要考虑的指标有分辨率、转换时间、转换误差等等。而单片机是该系统的基本的微处理系统,它完成数据读取、处理及逻辑控制,数据传输等一系列的任务。在该系统中采用的是8051系列的单片机。而数据的显示则采用的是LED数码管。3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多路切换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单片机等组成。2系统的总体设计21设计要求设计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要求具有现场采集和显示功能。采集方式可控制。现场模拟产生一正弦波信号,实现频率到电压的变换,从而供给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显示,采集可控制,通道可选择,能够同时显示地址和相应的数据。要求熟悉单片机电路和编程、A/D转换和动态显示等知识。22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案一该方案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它能基本完成所要求实现的功能。ATMEL单片机的ATMEGA16芯片,该芯片自带有一个10位的逐次逼近型ADC。但是存在不足之处是外接器件太多,接线不方便,编程不方便,RS232接口编程不方便。图21方案一方案二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它能完成所要求实现的全部功能。ADC0809逐渐逼近式A/D转换器它是一种速度快、精度较高、成本较低的直接式转换器,4能对8路单端输入电压进行采样,实现数据采集和A/D转换的功能。此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元件少、实时性强等优点。其中AT89C52主控芯片CPU作为该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起采集、控制显示的作用。显示模块采用单个和四位一体共阴LED数码管各一个,分别用来显示通道号和采集到的数值。模数转换模块采用ADC0809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以供给单片机采集数据。F/V转换模块频率到电压的转换,采用精密的频率电压(F/V)转换器LM331。信号发生模块高精度正弦,方形,三角,锯齿波和脉冲的波形发生器ICL8038。正弦波发生器ICL8038MCU89C52信号放大及整形其他6路电阻分压信号F/V转换LM331数码管显示按键控制电源模数转换ADC0809信号放大及调理图22方案二鉴于上面两种方案,在价格、转换速度、实用等多种标准考量下,本设计选用方案二。3系统原理和硬件电路设计31正弦信号发生模块设计设计要求制作一个正弦波发生器,控制振荡频率在200HZ到2000HZ范围变5化,并达到尽可能好的R/F线性度,从而保证经F/V变换后,使R/V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关系。正弦信号发生模块主要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ICL8038函数发生器是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等先进工艺制成的单片集成电路芯片,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稳定度好、精度高等优点,可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ICL8038及外围电路如图31所示,由8脚输入外部控制电压,调节电位器P1即可使2脚输出的正弦波信号频率发生变化,实现外部压控振荡。10,11脚之间接001F的振荡电容,4,5脚接电阻和电位器,调节正弦波失真。图31ICL8038及外围电路311精密波形发生器ICL8038图32为ICL8038的管脚图,下面介绍各引脚功能。脚1、12(SINEWAVEADJUST)正弦波失真度调节DU;脚2(SINEWAVEOUT)正弦波输出;脚3(TRIANGLEOUT)三角波输出;脚4、5(TYCYCLEFREQUENCY)方波的占空比调节、正弦波和三角波的对称调节;脚6(V)正电源10V18V;脚7(FMBIAS)内部频率调节偏置电压输;脚8FMSWEEP外部扫描频率电压输入;脚9(SQUAREWAVEOUT)方波输出,为开路结构;脚10(TIMINGCAPACITOR)外接振荡电容;脚11(VORGND)负电原或地;脚13、14(NC)空脚。6图32ICL8038管脚图312信号放大整形器件LM358图33为采用LM358设计的信号放大整形及调理电路。图31中由ICL8038产生的正弦波信号先经过1F电容高通滤波,再经LM358反向放大2倍,然后经比较器,输出对应频率的方波信号,作为LM331的输入。图33放大整形电路32频率电压变换模块设计频率电压变换模块的设计采用集成芯片LM331,LM331采用新的温度补偿能隙基准电路,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和低到5OV电源电压下都有极高的精度。LM331的动态范围宽,可达100DB;线性度好,最大非线性失真小于O01,工作频率低到01HZ时尚有较好的线性度;转换精度高,数字分辨7率可达12位;外接电路简单,只需接入几个外部元件就可方便构成VF或FV等变换电路,并且容易保证转换精度。本系统中的所设计的频率电压变换电路如图34所示。电路中的电位器P1调节零点,使频率为200HZ时输出为1V电位器P1调节满度,使频率为2000HZ时输出为5V,重复调节数次即可调整好。图34LM331外围电路321F/V转换器LM331图35为LM331的内部逻辑图,下面介绍各引脚功能。图35LM331的内部逻辑图8LM331可用作精密的频率电压(F/V)转换器、A/D转换器、线性频率调制解调、长时间积分器以及其他相关的器件。LM331为双列直插式8脚芯片,LM331内部有(1)输入比较电路、(2)定时比较电路、(3)RS触发电路、(4)复零晶体管、(5)输出驱动管、(6)能隙基准电路、(7)精密电流源电路、(8)电流开关、(9)输出保护点路等部分。输出管采用集电极开路形式,因此可以通过选择逻辑电流和外接电阻,灵活改变输出脉冲的逻辑电平,从而适应TTL、DTL和CMOS等不同的逻辑电路。此外,LM331可采用单/双电源供电,电压范围为440V,输出也高达40V。引脚1为电流源输出端,在引脚3输出逻辑低电平时,电流源输出对电容CL充电。引脚2为增益调整,改变RS的值可调节电路转换增益的大小。引脚3为频率输出端,为逻辑低电平,脉冲宽度由RT和CT决定。引脚4为电源地。引脚5为定时比较器正相输入端。引脚6为输入比较器反相输入端。引脚7为输入比较器正相输入端。引脚8为电源正端。322信号调理器件LM324200HZ2KHZ的方波信号经过LM331频率电压变换芯片后,产生的信号VO为O22222V,为符合200HZ2KHZ对应于15V,故需对VO进行调理,方案中的运算电路如图36所示。图36放大整形电路33模数转换模块设计ST为转换启动信号。当ST上跳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9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期间,ST应保持低电平。EOC为转换结束信号。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正在进行A/D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V0是正弦波经F/V转换后得到的电压信号,其他IN1IN6为电阻分压信号,IN7待用。D7D0为数字量输出线,输出到单片机的P20口。CLK为时钟输入信号线。因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必须由外界提供,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由单片机ALE口接出,经过74LS74四分频以后接到ADC0809的CLK口。图37A/D转换模块331A/D转换ADC0809AD0809的逻辑结构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它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见图1)。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10图38ADC0809内部结构ADC0809的工作原理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A,B,C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行转换。A,B和C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IN0IN7上的一路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表如下表所示。CBA选择的通道表31通道选择编码CBAINCBAIN000IN0100IN4001IN1101IN5010IN2110IN6011IN3111IN7332分频器ADC0809的时钟信号需要外部提供,常为500KHZ左右。单片机ALE口输出11的频率是单片机晶振频率的六分之一,约为185MHZ,故仍需用D触发器进行4分频以后才能使用。74LS74内含两个独立的D上升沿双D触发器,每个触发器有数据输入(D)、置位输入SD复位输入(RD)、时钟输入(CP)和数据输出(Q)。SD、RD的低电平实输出预置或清除,而与其它输入端的电平无关。当SD、RD高电平时,均无效。符合建立时间要求的D数据在CP上升沿作用下传送到输出端。表3274LS74功能表输入输出SDRDCPDQN1QN10110100100111101100111QNQN34控制器模块设计341AT89C52RC单片机AT89C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256BYTES的随机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52产品引脚兼容,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2单片机适合于许多较为复杂控制应用场合。因此,在这里我选用AT89C52单片机来完成,它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经济、易于连接等优点,特别是其内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资源丰富,有应用价值。342AT89C52RC单片机主要性能参数AT89C52RC单片机的主要性能特点有121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12时钟/机器周期8051CPU2工作电压55V34V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4用户应用程序空间4K/8K/13K/16K/20K/32K/64K字节5片上集成1280字节、512字节RAM6通用I/O32/36个,复位后为P1/P2P3/P4是准双向口/弱上拉(普通8051传统I/O口),PO口是开漏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I/O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7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P30/P31)直接下载用户程序,8K程序3秒即可完成一片8EEPROM功能9看门狗10外部晶体20M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11共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其中定时器0还可以当成2个8位定时器使用12外部中断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POWERDOWN模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13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UART14工作电压温度范围075/4085AT89C52RC单片机同时还具有加密性强,低功耗,高速,高可靠,强抗静电,强抗干扰等优点。AT89C52RC单片机的引脚封装如图39所示。13图39AT89C52RC单片机的引脚封装图343AT89C52RC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AT89C52单片机为40引脚双列直插芯片,有四个I/O口P0,P1,P2,P3,MCS51单片机共有4个8位的I/O口(P0、P1、P2、P3),每一条I/O线都能独立地作输出或输入。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如图310所示,18引脚和19引脚接时钟电路,在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XTAL1接外部晶振和微调电容的一端,在片内它是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的输入,XTAL2接外部晶振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在片内它是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的输出,所以这样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结合本设计的要求采用内部振荡方式,所选的晶振为110592MHZ。而复位电路是完成单片机片内电路的初始化,使单片机从一种确定的状态下开始运行。第9引脚为复位输入端,接上电容,电阻构成上电复位电路。14图310单片机最小系统344单片机时钟电路AT89C52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在本设计中,采用内部振荡方式。电路见图311所示。图311时钟电路图单片机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晶振12MHZ,构成了内部振荡方式。由于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当外接晶振后,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电容器C1、C2起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作用。345单片机复位电路15本设计系统的复位电路见图312所示。图312复位电路图复位操作完成单片机内电路的初始化,使单片机从一种确定的状态开始运行。当AT89C52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出现5MS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完成了复位电路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当复位端RST持续高电平的时间过长,单片机就会处于循环复位状态,这样,单片机就无法执行程序。因此,要求单片机复位后能够脱离复位状态。本系统的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开关复位电路。上电后,由于电容充电,使RST持续一段时间。当单片机已经在运行时,按下复位键也能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开关复位的功能。35LED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设计在小型控制装置和数字化仪器仪表中,往往只要几个简单的数字显示或字状态便可满足现场的需求,而显示数码管的LED因其成本低廉、配置灵活、与计算机接口方便等特点,在小型微机控制系统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351LED数码管显示器的结构原理发光二极管LED利用PN结把电能转换光能的固体发光器件,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发出红、黄、绿、白等不同色彩的可见光束。LED的伏安特性类似于普通二极管,正向压降为2V左右,工作电流一般在10MA20MA之间较为合适一个8段LED显示器的结构如图3131所示。16DP图31318段数码管结构图COMCOM图3132共阴极结构图图3133共阳极结构图它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造成,各段依次记为A、B、C、D、E、F、G、DP,其中DP表示小数点(不带小数点的称为7段LED)。8段LED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结构,分别如图3132、图3133所示。共阴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阴极并接成公共端COM,而共阳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阳极并接成公共端COM。当共阴极LED的COM端接高电平,则某个发光管的阴极加上低电平时,则该管有电流流过因而点亮发光。LED各段不同点亮的组合可以显示09、AF等十六进制数。表32LED段选码字型共阴极字形代码字型共阴极字形代码字型共阴极字形代码03FH67DHC39H106H707HD5EH25BH87FHE79H34FH96FHF71H466HA77H灭00H56DHB7CH17352显示驱动芯片74HC57374LS573的八个锁存器都是透明的D型锁存器,当使能端为高时,Q输出将随数据端的输入而变。当使能为低时,输出将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上。输出控制不影响锁存器的内部工作,即以前的数据可以保持,甚至当输出被关闭时,新的数据也可以置入。这种电路可以驱动大电容或低阻抗负载,可以直接与系统总线接口并驱动总线,而不需要外接口。特别适用于缓冲寄存器,I/O通道,双向总线驱动器和工作寄存器。其引脚图及功能图如图318所示图31474LS573引脚图真值表如下表3374LS573真值表输出控制使能数据输出LHHHLHLLLLXQOHXXZ注释H高电平L低电平不定Z高阻态18QO建立稳态输入条件前Q的电平功能表引脚功能表如下表3474LS573引脚功能表管脚号功能D0D7数据输入LE锁存使能输入(高电平有效)OE3态输出使能输入(低电平有效)O0O73态锁存输出SL74HC573跟LS/AL573的管脚一样。器件的输入标准和CMOS输出兼容的;加上拉电阻,他们能和LS/ALSTTL输出兼容。当锁存器使能端为高时,这些器件的锁存对于数据是透明的(也就是说输出同步)。当锁存器使能变低时,符合建立时间和保存时间的数据会被保存。具有如下特点输出能直接接到CMOS,NMOS和TTL接口上输入电压范围20V60V低输入电流10UACMOS器件的高噪声抵抗特性4软件设计41程序总体设计模块化结构程序的设计,可以使系统控制软件便于调试与优化,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系统的程序设计。因此,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来对本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软件设计。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初始化程序、主程序、按键扫描处理程序、AD转换程序以及数码管显示程序。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如图41所示。19开始系统初始化通道变量R加1R值为8AD采样给R赋值为051单片机LED显示R值,采样值NY图41主程序流程图42按键及其程序设计在本设计中有用到按键的输入,要准确地识别按键是否按下,便要对按键进行抖动消除。通常的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由于机械触电的弹性作用,按键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一般为MS510,键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为了确保CPU对键的一次闭合仅作一次处理,必须消除抖动。消除抖动有硬件消除抖动和软件消除抖动两种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软件消抖。软件消抖的方法是在判断有键按下后,调用一个延时程序后,再判断按键的状态,如果仍然处于被按下状态,则认为有一个确定的键按下,否则当作按键抖动处理。43AD转换程序设计ST为转换启动信号。当ST上跳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期间,ST应保持低电平。EOC为转换结束信号。20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正在进行A/D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D7D0为数字量输出线。5系统调试及总结51硬件调试511数码管显示测试将数码管驱动电路中数据的接口和主电路板上的相应单片机的端口相连,将写好的测试程序刷写到芯片内,连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即可测试。测试程序如下INCLUDEDEFINEUINTUNSIGNEDINTDEFINEUCHARUNSIGNEDCHARSBITDULAP17SBITWELAP16UCHARNUMUCHARCODE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VOIDDELAYUINTZVOIDMAINWELA1P00WELA0WHILE121FORNUM0NUM0XFORY110Y0Y这是一段使数码管显示1到F的程序。刚开始时,发现数码管不能正常显示,某些数码管段没有正常显示。经过仔细思考和观察,发现数码管其中一段的接口松动。重新接上后,数码管正常显示。512AD转换测试通过程序测试AD转换模块是否正常,否则检查这一模块连接。即在AD转换程序中加入LED发光二极管点亮程序,当AD转换结束标记EOC为高电平时,点亮LED,以此来检测AD是否有正常转换。我查出的错误是AD不工作,我通过测试AD转换时钟信号线查出了这一错误,测74LS74是否输出500KHZ信号,没有表示时钟不正常,通过检查74LS74连接排除问题。513整体电路测试(1)短路、开路的检测电路焊接完成后,为了确保焊接的正确性,必需进行短路,短路的检测。把万用表打到二极管档,用红、黑笔接到电路的正负极,检测电路是否存在短22路现象。另外,把万用表的红、黑笔分别接到有相连接的回路中,检测回路中是否存在断路、虚焊现象。(2)确认电路连接的正确性把焊接好的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详细对照,仔细观察各个连接点是否和电路原理图一致。此外,对于电路中元器件的正负极性的连接是否正确。(3)把各个模块与主电路板接上,并且逐步调试每一个功能,看能否正常运行。52软件调试系统软件软件调试采用KEILC51软件,操作界面见图42。该软件集编译、编辑、仿真于一体,支持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界面友好,易学易用。C语言程序的一般操作步骤为建立一个新项目保存项目选择单片机型号创建C文件将C文件加入项目输入C语言源程序设置输出文件格式编译链接仿真运行程序等流程。图52KIELC51操作界面图烧录程序到单片机采用STCISP软件烧录。软件的界面见图43所示。操作步骤如下选择单片机型号;OPENFILE/打开文件,找到要烧录的HEX文件;选择串行口,最高波特率;DOWNLOAD/下载,先点下载按钮,在单片机上电复位冷启动。对于加载结果,在界面的左下处可看到,如已加密,就表示加载成功。23图53STCISP软件操作界面图53总结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实时性强,可靠性高及抗十扰能力较强等特点的数据采集监测装置,用户只需加入相应的温度、湿度及压力等传感器,即可实现相应的多路数据采集监测功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系统的锻炼。使我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以及在常用编程设计思路技巧的掌握方面都能向前迈了一大步,为日后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譬如ADC转换显示不稳定。这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在此次设计的整体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和韧性。其中在硬件调试的时候碰到了很大的阻力,通过耐心并且细致的深入的分块调试,找出了许多问题的出处,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尽善尽美,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同样使我得到了很多的磨练,受益良多。24致谢在系领导和老师耐心的教诲和热情的帮助下,经过三个月来的努力奋战,多次重复调试与改进的重要环节,我终于把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完成了。本课题是在指导老师XXX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确定、方案的论证分析、系统实验一直到论文的修改定稿,都没有离开XXX老师的殷切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对XXX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读书学习的时间里,X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优良作风,正直善良的品德都给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将使我受益终生。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一位同学,XXX,他在许多方面都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25参考文献1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阎石等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杨承毅等模拟电子技能实训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4林伸茂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5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练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王力等电路设计与制版PROTEL99SE典型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7戴仙金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20088张毅坤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9余锡存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TANGGUILINAPPLICATIONOFEMBEDDEDSOFTCOREMICROPROCESSORINDATAACQUISITIONSYSTEMMJINFORMATIONCONTROL200526THEDESIGNOFMULTICHANNEL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SINGLECHIPMICROCOMPUTERAUTHORLUOYONGQIANGMAJORELECTRONIC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TEACHERSHIHONGYUTITLEINSTRUCTORELECTRONICSCIENCEDEPARMENTOFHUIZHOUUNIVERSITY,GUANGDONG,HUIZHOU,516007ABSTRACTTHEREAREMANYWAYSOFDATACOLLECTION,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ECHNOLOGY,THEAPPLICATIONOFSCMISCONTINUOUSLYTOTHEDEEPENING,ALSODRIVEDATAACQUISITIONSYSTEMCHANGEWITHEACHPASSINGDAYUPDATETHESYSTEMUSESTHEMSC51SERIESMICROCONTROLLERAT89C52ASTHECOREDEVICEFORDATAACQUISITIONSYSTEMDESIGN,THROUGHTHEAT89C52CONTROLADC0809CONVERSIONOFSIGNALFROMANALOGTODIGITAL,ANDTHENTHEDATAFEEDBACKTOAT89C52TOCOLLECT,ATTHESAMETIME,AT89C52CONTROLLEDDIGITALTUBEDISPLAYTHESIMULATIONVOLTAGEVALUESTHISSYSTEMOFLOWCOST,PRACTICALSTRONG,ANDEASYTOUSEKEYWORDSDATAACQU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