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_全册.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_全册.doc_第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_全册.doc_第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_全册.doc_第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_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一)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 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并能用三角板画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四)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改革设想: 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8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单元课时安排: 一 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8课时 二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6课时 综合应用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三 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9课时 四 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时 综合应用 饮食与健康1课时 五 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4课时 六 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 七 小篮球队 统计 6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单元备课 _四_年级 二 班 主备人 周海花 授课人 周海花 教材 分析 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四下)、乘法运算律(第二单元)、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五单元起义的克隆牛小数加碱法)的基础。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 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 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 准备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 黄河漂流的图片、自制课件、微机、电视 课时安排八课时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课型新授总节次1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激情导入谁能来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 (生答)小结:是的,字母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广泛的应用,在音乐简谱中它表示音高,在车牌号上可以表示一个地区同样,在数学中也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思考下列问题:(一)、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二)、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怎样解决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合作展示2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造地时间(年) 造地面积(平方千米)2 252503 253754 254100. . . .1组回答: 1、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2、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3、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3组回答:1、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2、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3、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师问:想一想,上面的、在这里可以代表几年?6组回答:1、可以代表2年。2、可以代表3年。3、可以代表4年。4、可以代表任意年数。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的面积怎样表示? 生:t年造地的面积可表示为:25t。 小结:你回答得非常对。但有件事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作“”当堂训练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5 3 b 8 bb 1 2、书第4页 3 、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3、书第5页第5题。4、书第5页第6题。5、书第5页第8题。小结反思依托黄河知识的介绍,开展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是认识的一次飞跃,学生刚开始还不习惯,总想求出最后的结果。但同时,书中的问题,生疏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无疑难上加难。比如:书中的第一个问题是 :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任意一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1年造地多少,从黄河知识介绍中“每年新增陆地约25平方千米”,可以间接知道1年造地25平方千米,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书中的第二个问题是: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与第1问题中的t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学生分不清楚。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指的是现在的面积加t年造地的面积,即增加的面积。只有弄清二者的区别,才能正确的解决。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课型练习总节次2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2、学会用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简明性和一般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和一般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情导入出示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庄的图画,村子旁边有一个池塘,课件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师生做游戏:儿歌接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提问: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找出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自主学习1、自主练习第1题。2、自主练习第10题。3、自主练习第6题4、自主练习第9题。合作展示1. 3m, 18m, xm 2. 5+3x,当x=6时,5+36=233. 154x4. m-n表示1筐香蕉比苹果多多少千克m+n表示1筐香蕉和1筐苹果一共多少千克。4m表示4筐苹果重多少千克。m+2n表示1筐香蕉和2筐苹果共重多少千克。当堂训练第6-7页4、7、11题。小结反思在对知识进行回顾的时候,教学中教师注意了适当的对回顾知识的方法给予指导。如:每一小环节教师都引导总结“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在引导进行比较、归纳;课尾再来一次“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进行整理,但是只有少数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并不理想。课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课型新授总节次3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字表示数量关系,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信息窗二,了解有关黄河漂流的知识。板书:黄河漂流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黄河漂流的资料,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知识?学生交流资料,对认真搜集的学生提出表扬。可问:你从哪里找到这个资料的?(参考评价:你真是个有心人。你懂得课外知识真多。谢谢你的介绍。)小结:现在国内较为多见的漂流主要有竹筏漂流、橡皮艇漂流。我为大家找到了几幅黄河漂流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从这些图片以及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黄河漂流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和智慧的探险活动。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合作展示1、 漂流日期 漂流路程23日 117=7724日 126=7225日 67=42 2、观察一下这些算式,11777表示什么意思?(11是23日的漂流速度,7是漂流时间,11777是用漂流速度漂流时间漂流路程。如果学生说不出,可先作示范。)3、所以,我们都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你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把这个表中的漂流路程算出来吗?请同学们把记录表填完整。(三)、研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你能用自己想出的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漂流路程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组讨论)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用什么符合代表速度、时间、路程,先不要干预。)1、小结: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预设一:学生没有说出数量关系,问: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二:学生直接说出数量关系,所以:s=vt 板书:s=vt 4、(指黑板说)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式子,哪一个式子更简捷、方便?小结: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既简捷又准确。5、拓展: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ts/v) 如果已知s和t,怎样求v?(vs/t)当堂训练第1题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明确数量关系,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第2题是借助表格练习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可以先小组研讨, 完成填表练习。然后, 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总价时, 算式变换的方法。第 3 题是用字母表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关系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 然后沟通, 提高认识。小结反思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式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让课堂充满数学的思考。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比如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写出多个算式,再对多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找出规律,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发展符号感,初步建立代数观念。课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课型新授总节次4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表示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能用含有字母的数表示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向下学习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自主学习(一)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1、出示正方形卡片:看,我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怎样求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呢?2、合作探究: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合作展示1.指名答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Saa,正方形周长:Ca4。2.教学a2 。 教师说明: aa通常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用点表示,相同字母的话就写一个字母,再在字母的右上角写上2,是谁就读做“谁的平方。3.区分a2和a2。大家说“a2”和“a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a2”表示aa,是2个a相乘的积。“a2”表示2个a相加的和。如果a3,你能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吗?(a29,a26) 如果a4呢?a5呢?当a2时,a2=22=4 a2224 小结:当a2时,虽然a2 和a2的结果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当堂训练第1题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明确数量关系,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第2题是借助表格练习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可以先小组研讨, 完成填表练习。然后, 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总价时, 算式变换的方法。第 3 题是用字母表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关系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 然后沟通, 提高认识。补充练习:在 里填上“”、“”或“”。172 1717 152 152 42 16 632 6363小结反思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式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让课堂充满数学的思考。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比如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写出多个算式,再对多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找出规律,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发展符号感,初步建立代数观念。课题信息窗二自主练习课型练习总节次5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字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1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2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激情导入一、复习巩固: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说。)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自主学习1. 你都知道哪些数量关系?2.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合作展示1.(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单价数量总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长方形面积Sab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面积Sa2 正方形周长C4a当堂训练课本10页4题11页7题12页8、9题小结反思(1)说说在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题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课型新授总节次6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并会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激情导入一、复习巩固: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说。)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自主学习1. 你都知道哪些数量关系?2.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合作展示1.(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单价数量总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长方形面积Sab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面积Sa2 正方形周长C4a当堂训练课本10页4题11页7题12页8、9题小结反思(1)说说在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加法运算律的运用课型练习总节次7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巩固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2、通过教材16页第6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两数之和”这一减法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减法的简便运算。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又要开始举行了,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电脑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以课件出示:一班不参加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二班不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自主学习你们会列算式吗?(1)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再计算填空:50-20-10 50-(20+10) 60-24-16 60-(24+16)填完后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学生探究情况。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填等于号? (2)再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合作 展示 (等号两边算式的数相同,而且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等式左边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等式右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 b c = a - ( b + c ) 当堂训练1、想一想,填一填172-17-83=172-( + )748-( )-246=( )-(354+246)564-209=564-( )-( ) 825-( )=()-500-7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73-56+12 73-(56+12) 704-350-50 704-(350+50)395-(72+95) 395-72-95 144-98-56 144-(98-56)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282+47+153+18 895-103 398-(76+98) 134-87+66478-234-166 548-321-79 768-432-157 867-405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呢?课题我学会了吗?课型复习总节次8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重点难点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情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合作展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加法交换律 abba减法性质 ab c =a -( b + c )当堂训练(1)127+31+73 (2)235-(35+78)(3)347+401 (4)169-75-25 (5)527+42+73+ 58 (6)836-398小结反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单元的指示,并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挑战主持人的比赛,同学们通过比赛,你们认为哪各小组挑战成功。第二单元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单元备课 四 年级 二 班 主备人 周海花 授课人 周海花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教学重点是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教学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认识乘法分配律,会用乘法分配律解简单的计算题。5、教给学生思考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教学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2、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方面不要做硬性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并没有提出记忆要求。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掌握目标及考试评价中,都不需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用青版教材这么多年了,关于概念教学的把握尺度,想必大家已经心中有数。)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 课件课时安排六课时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总节次9授课人周海花补救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激情导入师:你了解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吗?谁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然后师简单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被称为天下第一站,连续五年创下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下面是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和中巴日发送乘客情况。师出示课本情境图。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自主学习中巴每天运送乘客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合作展示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960205 (2)960(205) = 192005 = 960100 = 96000(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