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1页
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2页
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3页
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4页
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麻莱县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曲麻莱县岗日莱峻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二、项目主管单位:行政主管:曲麻莱县人民政府 业务主管:曲麻莱县旅游局三、项目背景:曲麻莱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中曲麻河、麻多两乡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境内的楚玛尔河、约古宗列曲是长江北源和黄河正源,以上两乡于2001年分别被列为三江源楚玛尔河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约古宗列湿地保护区。在1921年布久昂卓率部落属民由果洛迁居之前该地带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然王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趋严峻。为有效保护自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我县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将杂日嘎纳等地规划为基本无人区,同时紧抓国家开辟青藏铁路旅游专线的机遇,着手规划以杂日嘎纳为中心的岗日莱峻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在突出生态环保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培育特色经济,以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四、项目区概况岗日莱峻(藏语意为“雪山圣地”)地处曲麻莱县北部,东至黄河源,西接可可西里(以青藏线为界),南沿楚玛尔河,北连昆仑山脊,总面积纸头3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年均气温-9-3。草场类型以荒漠化和半荒漠化草场为主,与草原化草场、草甸草场交错分布。境内山峦叠障,河沟纵横,湖泊密布,冰川、雪峰、沼泽等混然天成相映成趣,自然景观奇特壮观。现存96种脊椎动物和21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野牦牛(约8000头)、藏羚羊(约6000只)、藏野驴(约12000头)、藏原羚(约13000只)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余种,名贵药用植物有雪灵芝、红景天、雪莲花、大黄、龙胆、秦艽等近10种,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大型基因库。五、项目规划岗日莱峻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规划可概括为“一线四点五景区”,即昆仑民族文化村至黄河源的1条生态旅游专线和杂日陇雅、杂陇卓要、纳贡宝哇、帮尕玛4个野生动物观赏点及昆仑民族文化村、昆仑山口、嘎伊森托、巴拉达泽、雅拉达泽5大旅游风景区。以此规划,可为旅客提供一日游、二日游服务,还可应游客要求加升为三日游,分别延伸至格拉丹东(长江源)、约古宗列(黄河源)。具体路线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六、项目优势分析(一)随着国家建设重点向农村牧区的战略性调整转移和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旅游等环保型经济正成为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走向。青藏铁路及其旅游专线的开通为本县岗日莱峻为主的沿线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冻泉即将成为川藏交通重镇。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带来大量客源在格尔木、不冻泉停留和中转,在就近地区目前还没有可以展示藏族文化的大型景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青藏线的交通优势和我县的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项目区基本涵盖长江、黄河两大江河源区的名山大川和野生动物分布区,嘎伊森托、巴拉达泽、雅拉达泽、康巴尼冬、星宿海、格萨尔王登基台、扎陵湖以及格拉丹冬等名胜古迹斐声雪域甚至弛名中外。三江源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极限考验,身临其境便可亲身体验高原牧民和一切生命的顽强不凡。同时整个岗日莱峻地区绝大部分属三江源核心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大数量多,原始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保存相对完整,又是三江源典型的生态退化样板区,具有很高的旅游、探险及科考价值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三)目前广大牧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与日俱增,曲麻河乡昂拉二、三社和多秀一、二社及叶格乡莱阳一社的牧户积极响应国家退牧还草、休牧育草的号召,主动退出杂日嘎纳一带的夏秋游牧草场,使岗日莱峻地区基本成为无人区,给野生动物创造了广阔自由的生存空间。(四)项目区起点昆仑民族文化村位于格尔木市南郊区,近依青藏线,至嘎伊森托有169公里的旅游线在青藏公路,其余14.8公里为三级砂石路面。嘎伊森托至雅拉达泽目前有简易民间公路,在此基础上修建旅游专线将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五)江河源的藏民族世代以牧为主,过着逐水草而居、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草地游牧生活,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长期形成的风土人情对外地游客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和新奇感,藏族历史、文化、宗教源远流长别具一格,对其他民族和外地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挖掘其游牧文化和土风歌舞等传统文化的精萃,可以成为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六)长江、黄河源的牧民就地取材(一般为动物骸骨、犄角、皮毛等),量材而用,纯手工做的制品成本低廉,技艺精湛,做工考究,自然美观,经久耐用,曾在2005年举办的青恰会上引起轰动,颇受客商青睐,在许多地方已经失传,具有开发成为高档旅游商品和艺术珍藏品的巨大潜力。七、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一)“一线”公路投资:按照“先通后畅,逐步上等级”的建设原则,需建大中桥梁5座456延米,平均每米造价1.25万元,共570万元;涵洞275道,路基总长229.1公里,平均每公里造价6万元,共1374.6万元。以上投资共1944.6万元。(二)达嘎博旅行社办公用房、接待站及特色大门一座:1、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2、接待站总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投资105万元。3、特色大门一座,投资6万元主要做法:基础采用砼独立柱,设三道圈梁,屋面、垟体均采用保温材料,铺设复合木地板,屋顶吊石棉板等。(三)玉珠峰登山接待站、动植物展览馆及光伏电站一座:1、接待站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投资45万元;2、动植物展览馆总建筑面积50平方米,投资10万元;3、光伏电站功率为30kw,投资300万元。(四)观望台2处,投资20万元。(五)牧家乐4处,总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投资24万元。主要做法:基础采用毛石条基,墙内采用保温材料,实心夹板门,地面铺设红砖(或草皮),屋面采用玻璃幕(下设活页石棉板)。(六)民族手工艺制作坊: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投资40万元。(七)民族风情园(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八)所有土建工程如垟、门窗、内部装饰均带有民族特色,单方造价达到15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2704.60万元。八、项目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的建立可起到对外宣传展示青藏高原原始自然风貌和物种与环境的动态变化作用,通过旅游实践感召全人类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可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全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草地生态监护等工作,有效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造福华夏民族乃至全人类。(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按每年平均8个月的经营时间和每日接待60名游客计,每年可创收720万元,预计4年之后可以实现营利。(三)社会效益:在后续产业不足的情况下,民族风情园、牧家乐家庭旅馆、登山接待站、达嘎博旅行社、民族手工艺作坊及销售点、野生动植物展览馆以及野外探险和考察旅游领队等至少可以解决以生态移民为主的120名牧民再就业安置问题,有效减轻生态移民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地区繁荣。按照“以游牧增效创收,以增收加强保护”的基本思路,有利于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让部分牧民参与旅游线路的组织、安全保障及向导等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社交等实践能力。同时大量异地游客的观光旅游及科考、探险等活动,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人民的交流,相互吸收先进思想、文化、知识和经验,搭建起民族团结互助和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