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教育高中生物题库(5)考试时间:45分钟姓名:_班级:_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请分析回答:(1)在图A所示杂交过程中,F1植株将会产生基因型为 的花粉,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再用 试剂处理,所得全部植株中能稳定遗传并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理论上占 ,该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 。(2)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答案】(1) DR、Dr、dR、dr 秋水仙素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Ddrr【解析】试题分析:(1)两纯合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DdRr,F1产生DR、Dr、dR、dr 四种配子,即四种花粉。通过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中的矮感抗病(ddRR)植株占1/4.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从获取纯合品种时间相比,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柱形图显示高杆与矮秆是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抗病与不抗病是1:1,属于杂合子侧交类型,F1基因型是DdRr,所以丙植株基因型是Ddrr。考点: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点评:1、单倍体育种的两个关键步骤是一、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明确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本类题目就可以顺利解答。2、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熟悉分离定律的常见组合,就可以迅速做出相应的正确判断。2果蝇的直翼(正常翼)与卷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子代既有直翼果蝇又有卷翼果蝇。请分析回答:(l)卷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在16时幼虫发育,子代有直翼果蝇,在25时幼虫发育子代全部为卷翼,则说明。 (2)右图为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个染色体组,有_对等位基因,其中_位于X染色体上。若某果蝇的基因型为BbCcXDXd,理论上可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1)表现型是遗传物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2 4 Dd 8【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会有差异。(2)染色体组是指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一组染色体,图示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有Aa、Bb、Cc、Dd四对等位基因,其中Dd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Bb、Cc、XDXd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理论上产生8中配子。考点: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点评:本题为识图作答类试题,正确认识雌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解是关键。3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动物的 (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的体细胞,则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3)丙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若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考虑甲图所表示出来的基因,某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 种可能性,分别是 。 (4)若该动物还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的几率为 。【答案】(1)睾丸 XY(性染色体) (2)有丝分裂 AaBbCC(3)一 四 ABC、AbC、aBC、abC(答不全不得分) (4)0【解析】试题分析: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前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生殖器官,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若甲细胞为果蝇的体细胞,则图中少画了一对性染色体XY。(2)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乙细胞,其最终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与亲代细胞的基因型一样,即为AaBbCC。(3)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若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考虑甲图所表示出来的基因,某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4种可能性,分别是ABC、AbC、aBC、abC。 (4)若该动物还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根据母系遗传的特点,后代的线粒体均来自母亲,所以后代中患病的几率为0。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和母系遗传。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和母系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4如下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与此相关的基因为A、a):(1)该病致病遗传因子为_遗传因子,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2)6和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几率为_。(3) 10与11结婚,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_。【答案】(1)隐性Aa(2)1/3(3)1/6【解析】试题分析:1和2都不患白化病,但他们却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的基因型都是Aa,10和6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1/3AA、2/3Aa,7的基因型是aa,所以6和7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11的基因型是Aa,所以10与11结婚,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是(2/3)(1/4)=1/6。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学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1)F2表现型有_种,比例为_。(2)若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粒、双隐性纯种有_粒、粒大油多的有_粒。(3) 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并写出简要程序。(3分)【答案】(1)4种9粒大油少3粒大油多3粒小油少1粒小油多(2)3434102(3)自交法。简要程序: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SSbbss,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粒大油少(B_S_)3粒大油多(B_ss)3粒小油少(bbS_)1粒小油多(bbss)。由此可见,其中双显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双隐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 粒大油多的概率为316,若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34粒、双隐性纯种有34粒、粒大油多的有102粒。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程序如下: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6如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白化病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1)1的基因型是_,2的基因型是_。 (2)2能产生_种卵细胞,含ab的卵细胞的比例是_。(3)从理论上分析:1与2婚配再生女孩,可能有_种基因型和_种表现型。(4)若3与4婚配,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_。(5)若3与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答案】(8分)(1)AaXBY,AaXBXb(2)4,1/4 (3)6,2(4) 1/3(5) 1/8【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1)根据2色盲男孩,推出1的基因型XBY,2的基因型是XBXb;3是白化病女孩,推出1的基因型是Aa,2的基因型是Aa;因此1的基因型是AaXBY,2的基因型是AaXBXb。(2)2能产生4种卵细胞,分别是AXB:AXb:aXB:aXb=1:1:1:1,含ab的卵细胞的比例是1/4。(3)1与2婚配再生女孩,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AA 、Aa、aa,3种基因型,表现型2种。XBYXBXbXBXB、XBXb,女孩2种基因型,表现型1种。女孩的基因型=32=6,表现型=21=2。(4)若3与4婚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3的基因型为aa,4的基因型是1/3AA 、2/3Aa,2/3Aaaaaa=2/31/2=1/3。(5)若3与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说明3 的基因型aaXBXb,4的基因型AaXBY。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1Aa:1aa,正常的概率为1/2;XBYXBXb1XBXB:1XBXb:1XBY:1XbY,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正常男孩的几率=1/21/4=1/8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相对综合,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和计算的能力,是理解隐性遗传病的理想题目。7(每空1分,共7分)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个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图一);图二为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1)图一中,根据实验 可以判断出 是隐性性状。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丁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 ,若单株收获其自交后代中F2红色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 的株系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2)设图二II-7为纯合子,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若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则II-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III-10正常的概率是_。【答案】(1)乙(或丁) 黄色 AaBb 1/9 (2)512 211; 3233【解析】试题分析:(1)图一中,根据实验乙可以判断出黄色是隐性性状,由实验丙、丁可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此类推,实验丁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AaBb,F2红色果实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116)、AABb(216)、AaBB(216)、AaBb(416),即红色种子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9)、 AABb(29)、AaBB(29)、AaBb(49),其中只有19AABB能稳定遗传,即所有株系中有19的株系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2)-1和-2均有甲病,但他们却有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1和-2均无乙病,但他们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III-9的基因型为aabb,III-10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BB、(13)aaBb,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12)= 16,则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16)(12)= 512;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即bb基因型频率为1%,则b基因频率为10%,B基因频率为90%,BB的基因型频率为90%90%=81%,Bb的基因型频率为290%10%=18%,则II-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Bb)的概率为18%(81%+18%)=211,II-7为BB的概率为911,II-6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所以III-10正常的概率是1(23)(211) (14)= 3233。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难题。8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既有BB和Bb的效应不同),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边图解:(1)控制豌豆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2)P1的基因型是 ;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某同学欲探究F2中黑色种子的基因型,进行了如下实验,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完成下列问题:选取多粒F2黑色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将培育成的植株分别与F1杂交,人工授粉前,对植株应进行的处理是对母本去雄,套袋。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预计结果并写出相应的结论:若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1:1,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表现为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4、(1)符合 (2)aaBB 5 37(3)若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3:2(可只说明性状表现,不写比值),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解析】试题分析:(1)控制豌豆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符合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遗传定律。(2)P1 (纯种,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P2(纯种,黑色),可确定其基因型为AAbb;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AABB: AaBB: aaBB: aaBb:aabb=1:2:1:2:1,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7.(3)某同学欲探究F2中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选取多粒F2黑色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将培育成的植株分别与F1(AaBb)杂交,人工授粉前,对植株应进行的处理是对母本去雄,套袋,防止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若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1:1,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表现为若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3:2,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9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分别将三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 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将F1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结果预测:如果三角形:卵圆形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三角形:卵圆形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三角形:卵圆形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答案】(1)AABB和aabb 三角形:卵圆形3:1 (2)7/15 AaBb、aaBb、Aabb (3) 不定向性 定向改变(4)卵圆形 :15:1 :27:5 :3:1【解析】试题分析:(1)F2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15: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说明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 :3A_bb:3aaB_:1aabb。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三角形。F1测交: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1测交后代三角形:卵圆形=3:1。(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至少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即AABB(116)、AA_ _(14)、_ _BB(14),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14)+(14)(116)】(1516)=7/15;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根据以上遗传规律,可以采用测交法来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设计方案如下:分别将三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将F1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如果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三角形:卵圆形15:1;如果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三角形:卵圆形27:5;如果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三角形:卵圆形3:1。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以荠菜种子的形状为素材,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和遗传实验的设计能力,属于难题。10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纯合子/杂合子)。(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上升/下降/不变)。【答案】(1)杂合子 (2)(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4)不遵循 不变【解析】试题分析:(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只用图1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AXa,表现为非裂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这样的组合,子代表现出来的结果将和图1中的一致。具体图解过程如下:(3)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位基因于常染体还是X染色体,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选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即:雌性非裂翅雄性裂翅。如果子代表现是: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都接近1:1(根据材料中可知,裂翅个体为杂合子),则说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另外的一种方案如下: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题(2)可知Fl 的裂翅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l中雌雄裂翅为亲本。若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说明基因位于X 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若子代雌雄个体均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接近3:l,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 X Aa)。(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相关实验设计。点评:本题主要以果蝇为背景材料考查遗传学的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实验设计方面,主要是以遗传图解的形式来判定基因的位置。本题的难度较以往的遗传题难度有下降,但仍然注重知识的综合考查。11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I若 ,则是环境改变;II若 ,则是基因突变;III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1)2; 8 (2)XrY ; Y (注: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XRXr 、 XRXrY (3)31 ; 1/18 (4)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子代表现型全是白眼; III.没有子代。【解析】试题分析:(1)正常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仍为8条,故此时染色体组数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两级,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变为8条。(2)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最多能产生Xr、XrY、XrXr、Y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Y的个体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必具有亲本红眼雄果蝇(XY)产生的含X的配子,该配子与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四种配子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XXr、XXrY、XXrXr、XY,其中,XXr为雌性个体,XY为雄性个体,根据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XrY为雌性个体,XXrXr不育,因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r、XXrY。(3)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Y)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XXr、AaXrY,子二代中灰身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4(A_)1/2(XXr、XY)=3/8,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aa)1/2(XrXr、XrY)=1/8,故两者比例为3:1。从子二代灰身红眼雌果蝇(A_ X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 XrY)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果蝇(aa)的概率为2/3( Aa)2/3(Aa)=1/9aa;出现白眼的概率为1/2(XrXr、XrY),因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本题应从分析M果蝇出现的三种可能原因入手,推出每种可能下M果蝇的基因型,从而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分析题干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RY、XrY 、XrO。 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多只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第一种情况,XRY与Xr Xr杂交,若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则为环境一起的表型改变;第二种情况,XRY与XrXr杂交,若子代全部是白眼,则为基因突变一起表型改变;第三种情况,XRY与XbXb杂交,若没有子代产生(XbO不育),则为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没有分离。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及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及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12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基因型A BbA bbA BB或aa 表现型粉色 红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杂交结果的亲本基因型组合: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减数分裂时随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某研究小组选用了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答题卡的方框中分别画出(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并在位点旁标注基因)。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a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b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c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答案】(1)AABBAAbb和aaBBAAbb(2)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注意答案要与考生的图示相对应)a粉色:白色=1:1 一b粉色:红色:白色=6:3:7 二c粉色:红色:白色=2:1:1 三【解析】试题分析:(1)纯合白色植株(AABB或aa )和纯合红色植株(AAbb)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A Bb)。则亲本基因型组合:AABBAAbb和aaBBAAbb。(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如下图: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a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b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四种配子AB、ab、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c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难题。13I、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下肢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右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传神经元兴奋和屈肌传神经元抑制的机理。请据图回答: (1)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_种神经元构成,效应器为_。 (2)当神经冲动由a传到b、c、d时,能引起该神经元发生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的是_。 (3)图中所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_中枢内,在正常情况下该中枢的活动受到_的意识支配。 II、 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鼠出生;让无毛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 理由一:_; 理由二:_。(2)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请提出一种最佳的交配方案并说明理由。 最佳方案:_。(3)现有黑色眼有毛雌鼠和棕色眼无毛雄鼠杂交,F1中雌雄鼠都为黑色眼有毛。再让F1雌雄鼠交配得到的F2情况见下表。则F1中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眼色基因用B和b表示,有毛和无毛基因用A和a表示)。表现型黑色眼有毛黑色眼无毛棕色眼有毛棕色眼无毛小鼠数(只)雌株24800雄株124124【答案】(15分)I、(1)3(1分)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1分)(2)b (1分)(3)脊髓(2分) 大脑(或大脑皮层)(2分)II、(每空2分)(1)因为小鼠无毛性状是偶然出现的可遗传性状性状遗传无显著的性别差异(2)杂合有毛小鼠无毛小鼠 (3)AaXBXb AaXBY【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遗传的相关知识。(1)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3种神经元构成,包括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2)当神经冲动由a传到b、c、d时,能引起该神经元发生膜电位由外正内负(静息状态)转为外负内正(兴奋状态)的是b,由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存在兴奋不能传到c、d。(3)图中所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中枢内,在正常情况下该中枢的活动受到大脑的意识支配,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II、(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理由一:因为小鼠无毛性状是偶然出现的可遗传性状;理由二:性状遗传无显著的性别差异。(2)能获得无毛小鼠最佳方案:杂合有毛小鼠无毛小鼠,因为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用杂合有毛小鼠雌鼠与无毛小鼠雄鼠,后代无毛的概率达到1/2.(3)让黑色眼有毛雌鼠和棕色眼无毛雄鼠杂交,F1中雌雄鼠都为黑色眼有毛,说明黑色眼为显性;而无毛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的基因型全为Aa;接着让F1雌雄鼠交配得到的F2情况进行逐对分析:雌鼠全是黑色眼,雄鼠中黑色眼:棕色眼=1:1,说明是黑色眼是伴X遗传显性遗传,F1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 。考点:反射弧的组成,兴奋的传导,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常染色体上和伴X的遗传。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14狗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e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BB、Bb的狗分别表现为黑色、棕色,bb的狗表现为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E、e基因的影响。当E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e基因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第12号和第19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2)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 ,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 。(3)若第(2)小题中的两只狗再杂交一代,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 。(4)狗的长毛(D)对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纯种的黑色短毛雌狗、纯种黄色长毛雄狗各若干只,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D、d和B、b两对基因是否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请补充下面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亲本:黑色短毛雌狗黄色长毛雄狗F1,表现型为 。F1发育至成年后,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实验结果分析: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 = ,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 (2) BBEeBbEe BBee、Bbee (3)3/8(4) 棕色长毛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 3:1:6:2:3:1 【解析】试题分析:(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可知黑色狗的基因型为BBE_,棕色狗的基因型为BbE_,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_ee。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BbEe,进一步推知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BBee、Bbee。(3)BBEe和BbEe再杂交一代,利用逐对分析法可以算出后代黑色狗(BBE_)的概率是(1/2)(3/4)=3/8。(4)假设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可以设计以下实验验证:亲本:黑色短毛雌狗(BBEEdd)黄色长毛雄狗(bbeeDD)F1(BbEeDd),表现型为棕色长毛。F1发育至成年后,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利用逐对分析可以计算出F2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黑色长毛(BBE_D_)=(1/4)(3/4)(3/4)=9/64,黑色短毛(BBE_dd)=(1/4)(3/4)(1/4)=3/64,棕色长毛(BbE_D_)=(1/2)(3/4)(3/4)=18/64,棕色短毛(BbE_dd)=(1/2)(3/4)(1/4)=6/64,黄色长毛(_ _eeD_)=1(1/4)(3/4)=12/64;黄色短毛(_ _eedd)=1(1/4)(1/4)=1/64,即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 3:1:6:2:3:1。若最后结果与以上推测结果相符合,则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难题。15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项目基因组合A、B同时存在(A B 型)A存在、B不存在(A bb型)B存在、A不存在(aaB 型)A和B都不存在(aabb型)鸡冠形状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杂交组合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别是 (2 )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只。(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 。【答案】(每空2分,共12分)(l)测交,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1:1:1:1;(2)核桃状:豌豆状2:1;(3)80;(4)6,1/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1)个体和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叫测交。 (2)F1玫瑰状杂合的概率是2/3,纯合概率是1/3,则和纯合的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后代核桃状冠的概率是1/3+2/31/2=2/3,豌豆状冠概率是2/31/2=1/3,比例为21。(3)丙组中,由F1全是核桃状可推出亲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其F1基因型为AaBb,雌雄个体间交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玫瑰状冠的家禽=1/16AAbb+2/16Aabb=120只,可以推出杂合的豌豆状冠的个体理论上有2/16aaBb=80只。(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32=6种,纯合子的比例为1/4AA1/2bb+1/4aa1/2bb=1/4。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但只要掌握规律,可以很快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方案营销计划(3篇)
- 兴义市餐饮安全培训课件
- 内训师课件评审会
- 初中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课件
- 兖矿集团安全培训课件
- 初2紫藤萝瀑布课件
- 创意安全入职培训内容课件
- 内科书艾滋病课件
-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运动器材定价-洞察及研究
- 颅脑损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 介入科规培出科小结
- 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第2章 Windows 10操作系统
- 教研活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可修改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