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F030的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_第1页
基于STM32F030的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_第2页
基于STM32F030的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_第3页
基于STM32F030的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_第4页
基于STM32F030的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分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题目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学生姓名黄志恒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一班学号1003030113指导教师戴巨川日期2014年01月09日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学生姓名黄志恒年级四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1003030113指导教师戴巨川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312232014111设计内容1、硬件电路设计2、软件设计(1和2共3人)3、原理图仿真(参数分析)与PCB板设计4、电源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记录电动车已经行驶路程,当前行驶速度,根据单位里程内耗电量预测电动车可行驶路程,少于N公里报警。主要参考资料1山东GS公司MYTYSEALMSE系列铅蓄电池说明书Z19982美科蒂斯CURTIS仪器公司关于电池电量监控仪表说明书Z19983北京卫信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CM103说明书Z19984武汉力源TLC1543、X24C45说明书Z摘要论文以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参数监测为开发背景,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030R8T6芯片为控制核心,实现了通用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检测、行驶里程的计算以及电动车电瓶的剩余电量值,并根据剩余电量值预报电动车的剩余行驶里程,然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参数的实时显示。在设计工程中主要完成了电源电路设计,微处理器基本工作电路设计,以光电门为传感器的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检测电路设计,基于A/D转换的电瓶电量检测电路,实时时钟电路设计,按键及TFTLCD液晶显示电路设计。最后,在硬件系统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设计的验证。关键字STM32F030R8T6;速度、里程检测;电量监测;剩余路程预报。NOTEPAPERWITHGENERALBACKGROUNDFORTHEDEVELOPMENTOFELECTRICVEHICLEDRIVINGSTATEPARAMETERMONITORING,TOSTMICROELECTRONICSCOMPANYSTM32F030R8T6CHIPASTHECORETOREALIZETHEGENERALELECTRICVEHICLEINTHEPROCESSOFDRIVINGSPEEDDETECTION,MILEAGECALCULATION,ANDTHEREMAINDEROFTHEELECTRICVEHICLEBATTERYPOWERVALUE,ANDACCORDINGTOTHERESIDUALELECTRICITYQUANTITYFORECASTTHEREMAINDEROFTHEELECTRICCARMILEAGE,ANDTHENTHROUGHTH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INTERFACEPARAMETERSREALTIMEDISPLAYINDESIGNENGINEERINGMAINLYCOMPLETEDTHEPOWERCIRCUITDESIGN,BASICWORKINGCIRCUITDESIGN,MICROPROCESSORBASEDONPHOTOELECTRICDOORSENSORSDETECTTHESPEEDANDMILEAGECIRCUITDESIGN,BATTERYPOWERDETECTIONBASEDONA/DCONVERSIONCIRCUIT,REALTIMECLOCKCIRCUITDESIGN,BUTTONSANDTFTLCDLIQUIDCRYSTALDISPLAYCIRCUITDESIGNFINALLY,ONTHEHARDWARESYSTEMTHROUGHSOFTWAREPROGRAMMINGTOACHIEVETHEDESIGNVERIFICATIONKEYWORDSSTM32F030R8T6SPEED,MILEAGEDETECTIONPOWERMONITORINGTHEREMAININGDISTANCEFORECAST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总体方案设计221总体设计方案222控制芯片选择323STM32F030R8T6的特点和资源324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各功能模块4第三章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硬件设计531STM32F030R8T6基本外围电路设计532电源电路设计733按键和TFTLCD显示模块电路设计模块电路设计834红外光电检测模块电路设计935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电路设计9第4章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软件设计1041开发环境MDK50介绍1142各模块初始化程序的设计1143上电自检程序的设计1344GUI函数设计1445MAIN函数设计15第5章设计总结及体会17参考文献18附件一作品实物图19附件二作品总电路原理图201第1章绪论在新电池和驱动机械马达技术日益成熟的发展之下,电动车已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主流趋势。在电动车领域,海外发展较早的要数日本、奥利地、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具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据全国各大城市的市民需求调查,高达76的市民有将电动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电动车行车监测仪安装在电动车上是电动车的一个重要应用。它能精确显示时速、指示电能状态等。监测仪的这些功能使用户可以便利有效地维护电动车的使用同时为广大电动车提供了其驾驶活动的反馈信息带来人身安全的行车保障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了直接的作用。11电动自行车行车监测仪的发展今后,电动车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主流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能源角度来看,未来的电动汽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电动车,控制面板显示的内容比较简单,功能单一,不具备电动车剩余路程预报,不能很好的反映当前的行车状态,给使用者带来较大不便。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目前的电动车没有电动车剩余路程显示这样的功能,我们在驾车时便无法直观的了解当前的车量还能行驶多少路程,容易造成车辆行走的半路上没电而抛锚,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完善的电动车监测仪的功能已成为人们的急切要求。同时,完善电动车监测仪的功能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电动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一个良性的循环。12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电动车行车监测仪的设计。监测仪具备有以下功能时速、累计总里程数存储与显示。电能状态指示目前剩余电量。剩余电量可行驶路程预报。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在电动车监测仪领域已有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以32位单片机STM32F030R8T6为核心对以上各功能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力争使本产品做到操作简便,性能稳定耐用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2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本章着重介绍了通用电动车行行驶状态监测仪的系统总体框架,以及器件选型。系统可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最小工作系统、速度检测模块、电量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时钟模块、键盘和TFTLCD液晶显示模块。21总体设计方案图21系统整体框图此电动车行车监测仪安装在电动车上。具有时速显示、里程数显示、剩余电能状态指示、剩余可行驶路程显示等一系列功能。为广大电动车提供了其驾驶活动的反馈信息为其带来最大程度行车安全的保障,并且便于电动车的日常维护。主要工作流程见下1、时速的测量使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实现。车轮每转动45光电传感器向核心部分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使用定时器记录一定时间内的脉冲总数,做出相应处理,得出时速并显示。此处处理的过程需要用到车轮尺寸这个量,然而不同的电动车车轮尺寸大小不同。所以监测仪支持车轮尺寸的手工设定,通过使用键盘输入实现此项功能的设定。以适用于不同电动车的使用需求。2、里程数的测量建立在测得的时速之上。结合已经测得的时速以及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累计得到行车里程数显示。并使用EEPROM进行存储。保证每次电动车断电后上一次的行车里程数量不会丢失进行累加。3、电能状态的指示,通过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内部的AD模块采集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键盘和LCD显示单元光电门速度检测单元电池电量检测单元EEPROM数据存储单元RTC实时时钟模块电源模块3电池的输出电压,并结合电池参数计算电池的剩余电量并通过TFTLCD进行显示和预警。4、剩余行驶路程预报建立在测得的剩余电量的基础之上。结合已经测得的剩余电量,以及电动车的电动机平均功率,计算得到剩余行车路程数显示。22控制芯片选择处理器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的核心。现在市场比较通用的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网上资源较多。但此系列单片机是8位机,处理速度不是很快,资源不够充足,而且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都要自己设计和制作,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然而ST意法半导体公司于2013年7月发布的STM32F030,拥有32位的性能,而价格仅为32美分,是该产品的最大亮点。STM32F030超值系列微控制器让低端嵌入式设计使用的极简设计方法成为历史。通过降低8位用户熟知的资源限制,该系列产品有助于简化设计同时提高应用性能。在扩展系统的同时硬件变化很小。该系列微控制器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具有传统8位架构的实惠价格。STM32F030超值系列具有8位微控制器的便利性和简易性,除价格实惠的探索套件和可支持ARMCORTEXM的通用工具外,开发生态系统还提供100免费的开发工具链。23STM32F030R8T6的特点和资源如图22所示为STM32F030内核资源图。图22STM32F030内核资源图4STM32F030R8T6微控制器采用高性能的ARMCORTEXM0的32位RISC内核,工作于48MHZ频率。内置高速的嵌入式64KB闪存和8KBRAM。采用64引脚封装。集成55个快速I/O口。提供标准的通信接口(两个I2CS,两个SPI,一个I2S,1个HDMICEC,两个USART)。1个1MSAMPLE/S12位模拟数字转换器,五个通用16位定时器,一个32位定时器和一个高级PWM电机控制定时器以及一个5通道DMA。STM32F030R8T6微控制器工作在40至85和40至105温度范围,20至36V电源电压。具有一套全面的为低功耗应用设计准备的省电模式。24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各功能模块1、键盘输入及显示输出模块实现车轮尺寸设定、时钟设定等功能共需4个键盘输入量,可以选择,4个按钮接在I/O口上作为中断输入。显示部分选用并行的液晶屏显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显示速度,而且还能做出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2、测量时速单元光电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速环节,操作简便,体积小巧,经济实用。测速环节采用光电传感器。3、电能指示单元电能指示单元由纯硬件电路构成使用运放集成电路实现。LM324为四运放集成电路采用14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内部有四个运算放大器有相位补偿电路。电路功耗很小,工作电压范围宽。选用LM324。4、EEPROM存储单元采用STM32F030R8T6微控制器内部FLASH模拟EEPROM存储单元,采用内部32位数据总线能够同时传输一个字的32个位,速度很快。同时,不需要外扩EEPROM芯片,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微处理器资源的浪费。5第3章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硬件设计如图31所示,为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硬件系统的整体电路图。包括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最小工作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按键和液晶显示电路、光电测速电路和电池电量检测电路。C210NF9VDPA4678BPRKNSTXMHZLGREBLU_EWUOI/OMDKJQHTAYG图31硬件系统整体电路图31STM32F030R8T6基本外围电路设计该设计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基于ARMCORTEXM0的32位RISC内核微处理器STM32F030R8T6芯片,该芯片具有超低的成本、极低的功耗、丰富的片内外设和方便灵活的开发手段将成为众多微处理器系列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如图32所示,为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的最小工作电路。如图所示,BOOT0引脚用于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启动模式的设置,当BOOT0接高电平时,启动方式为从内部FLASH启动。该控制系统使用80MHZ的外部晶振作为系统时钟,STM32F030R8T6微处理器内部集成锁相环,通过软件设置锁相环倍频数为6,就可以得到系统的最高工作时钟72MHZ。图中的32768MHZ的外部晶振的作用是通过分频,为STM32F030R8T6微处6理器内部集成的RTC实时时钟提供一个精确地1秒钟计时。C20NF9VDPA34578BPRKNSTXMHZU_EWUOI/ORMDEKL图32STM32F030R8T6最小系统7图33STM32F030R8T6最小系统实物图复位电路该系统的复位电路如图33所示NRSTC2310NFKVD4B图34复位电路因为STM32F030是低电平复位的,所以我们设计的电路也是低电平复位的,这里的R33和C23构成了上电复位电路。同时,开发板把TFT_LCD的复位引脚也接在RESET上,这样这个复位按钮不仅可以用来复位MCU,还可以复位LCD。32电源电路设计如图34所示为系统的电源电路原理图。ATERYUIGOUM85图35电源电路该系统直接采用电动车的电瓶作为电源,因为电动车电瓶的电压均高于系统的工作电压(5V),所以我们通过利用稳压芯片L7805CV使得到稳定的5V直流电压,用以为该系统提供工作电压。图中的C10/C11两个电容用作滤波功8能,以使得到稳定的5V直流电压。33按键和TFTLCD显示模块电路设计模块电路设计如图35所示为系统的按键模块电路原理图。C210NFR9KVD3PB4如图36系统的按键模块电路按键模块设计的电路也是高电平触发的,这里的电阻和电容作为硬件辅助消抖。三个按键用于实时时钟的设定。如图37所示为TFTLCD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567JAL_SWK图37TFTLCD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图38TFTLCD显示模块实物显示模块采用28寸TFTLCD模块,该模块支持65K色显示,显示分辨率为320240,接口为16位的80并口,自带触摸屏。图中LCD_RD、LCD_WR、LCD_RS、LCD_CS分别为彩屏接口的读写命令线,PA0PA15为16位的80数据并口,采用16位的80并口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速度,9并且可以轻松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34红外光电检测模块电路设计如图39所示为红外光电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DS1LE3Q5PHOTNVCR20_T4UAMKUF图39所示为红外光电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测速装置在电动自行车控制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测速装置的要求是分辨能力强、高精度和尽可能短的检测时间。应用光电传感器通过测量通光情况来得到稳定的脉冲方波信号,实现车速的测量。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的一种传感器。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度好,稳定性高、体积小等特点,在机车控制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按发电机转速高低每转发出相应数目的脉冲信号。按要求选择或设计脉冲发生器能够实现高性能检测35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电路设计如图310所示为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KHBAERY图310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电路由于STM32F030微处理器的AD模块最大支持的检测电压不超过33V,所以通过电阻分压电路使电池输出电压降为33V以下,再通过STM32F030微处理10器的AD模块的通道10进行采集,从而得到电池输出电压,根据电池输出电压可计算电池的当前电量。第4章通用电动车行驶状态监测仪软件设计如图41所示为系统的软件框图。该程序以分模块的形式进行编写,首先上电,然后依次完成系统时钟模块初始化、系统延时函数初始化、LED灯初始化、按键初始化、外部中断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AD采集模块初始化、存储器初始化、LCD液晶显示初始化。然后通过调用自检测函数完成自检功能。调用GUI函数绘制人机交互界面。最后开启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在中断服务函数中检测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然后在主函数的循环内完成行驶速度、行驶里程、电池电量以及剩余路程的检测、计算及显示。11上电各模块初始化系统自诊断GUI界面显示读取历史里程开启外部中断行驶速度的计算和显示行驶里程的计算和显示电池电量的计算和显示剩余路程的计算和显示开启定时器中断进入外部中断计算行驶里程清除中断标志位进入定时器中断计算行驶速度清除中断标志位返回主函数返回主函数图41软件框图41开发环境MDK50介绍MDK是ARM公司收购KEIL公司以后,基于UVISION界面推出的针对ARM7、ARM9、CORTEXM0、CORTEXM1、CORTEXM2、CORTEXM3、CORTEXR4等ARM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MDKARM集成了业内最领先的技术,支持ARM7、ARM9和最新的CORTEXM3/M1/M0核处理器,自动配置启动代码,集成FLASH烧写模块,强大的SIMULATION设备模拟,性能分析等功能,KEIL公司开发的ARM开发工具MDK,是用来开发基于ARM核的系列微控制器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它适合不同层次的开发者使用,包括专业的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入门者。MDK包含了工业标准的KEILC12编译器、宏汇编器、调试器、实时内核等组件,支持所有基于ARM的设备,能帮助工程师按照计划完成项目。本作品采用MDKVISION4V500作为软件开发环境,利用其方便的代码编辑器和项目管理器,以C语言为主要程序语言来进行单片机系统的程序设计。经调试和实时在线仿真,设计的程序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实现了设计的最终目的。42各模块初始化程序的设计系统时钟初始化函数SYSTEMINITVOIDSYSTEMINITVOIDRCCCR|UINT32_T0X00000001RCCCFGRRCCCRRCCCRRCCCFGRRCCCFGR2RCCCFGR3RCCCR2RCCCIR0X00000000SETSYSCLOCK系统延时初始化函数DELAY_INITVOIDDELAY_INITSYSTICK_CLKSOURCECONFIGSYSTICK_CLKSOURCE_HCLK_DIV8FAC_USSYSTEMCORECLOCK/8000000FAC_MSINT16_TFAC_US1000LED灯初始化函数LED_INITVOIDLED_INIT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GPIOC,ENABLE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8|GPIO_PIN_9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OUTGPIO_INITSTRUCTUREGPIO_OTYPEGPIO_OTYPE_PP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50MHZ13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GPIO_PUPD_NOPULLGPIO_INITGPIOC,LED_OFFLED3|LED4按键初始化函数KEY_INITVOIDVOIDKEY_INITVOID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URE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GPIOA,ENABLE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0|GPIO_PIN_2|GPIO_PIN_3|GPIO_PIN_4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IN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LEVEL_3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GPIO_PUPD_DOWNGPIO_INITGPIOA,GPIO_RESETBITSGPIOA,GPIO_PIN_0|GPIO_PIN_2|GPIO_PIN_3|GPIO_PIN_4外部中断初始化函数EXTI_KEY_INITVOIDVOIDEXTI_KEY_INITVOID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UREEXTI_INITTYPEDEFEXTI_INITSTRUCTURENVIC_INITTYPEDEFNVIC_INITSTRUCTURE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GPIOA,ENABLE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1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IN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LEVEL_3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GPIO_PUPD_DOWNGPIO_INITGPIOA,GPIO_RESETBITSGPIOA,GPIO_PIN_1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SYSCFG,ENABLESYSCFG_EXTILINECONFIGEXTI_PORTSOURCEGPIOA,EXTI_PINSOURCE1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EXTI_LINE1EXTI_INITSTRUCTUREEXTI_MODEEXTI_MODE_INTERRUPTEXTI_INITSTRUCTUREEXTI_TRIGGEREXTI_TRIGGER_FALLING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CMDENABLEEXTI_INIT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EXTI0_1_IRQN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IORITY0X0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ENABLENVIC_INIT定时器初始化函数TIM3_INITVOIDVOIDTIM3_INITVOIDNVIC_INITTYPEDEFNVIC_INITSTRUCTURE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TIM3_IRQN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IORITY3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ENABLENVIC_INIT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3,ENABLETIM3PSC47999TIM3ARR99TIM3DIER|1CR1|1CR1|0X01FLASH模拟EEPROM初始化函数FLASH_INITVOIDVOIDFLASH_INITVOIDFLASH_UNLOCKFLASH_CLEARFLAGFLASH_FLAG_EOP|FLASH_FLAG_PGERR|FLASH_FLAG_WRPERRNBROFPAGEFLASH_USER_END_ADDRFLASH_USER_START_ADDR/FLASH_PAGE_SIZEFORERASECOUNTER0ERASECOUNTER0XFFFFFFF0FLASH_WRITEFLASH_KM_TEST_ADDR,0ELSEFLASH_WRITEFLASH_KM_TEST_ADDR,XLCD_INITSELF_TESTGUI_INITBACK_COLORGRAYBLUEKM_TESTFLASH_READFLASH_KM_TEST_ADDRWHILE1LCD_SHOW2NUM108,92,UINT16_TSPEED,3,16,0LCD_SHOW2NUM140,92,SPEEDUINT16_TSPEED100,2,16,0KMFLOATKM_TEST/82PI028/1000/100LCD_SHOW2NUM108,132,UINT16_TKM,4,16,0LCD_SHOW2NUM148,132,KMUINT16_TKM10,1,16,0WHILEDMA_GETFLAGSTATUSDMA1_FLAG_TC1RESETDMA_CLEARFLAGDMA1_FLAG_TC1TEMPFLOATREGULARCONVDATA_TAB033/4096512BATTERYTEMP6000/12LCD_SHOW2NUM108,172,UINT16_TBATTERY,6,16,0REMAIN_KMBATTERY005LCD_SHOW2NUM108,212,UINT16_TREMAIN_KM,6,16,0TEMPFLOATREGULARCONVDATA_TAB133/4096TEMPERATE143TEMP/004325BACK_COLORLBBLUELCD_SHOW2NUM132,280,UINT8_TTEMPERATE,2,16,0LCD_SHOW2NUM156,280,TEMPERATEUINT8_TTEMPERATE100,2,16,0BACK_COLORGRAYBLUEIIFI100I0F_LED4FLASH_WRITEFLASH_KM_TEST_ADDR,KM_TEST/DELAY_MS10/ENDOFFILE/18第五章设计总结及体会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从实践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也让我在实践中学会了一款全新的微控制器STM32F030R8T6,他是意法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基于ARMCORTEXM0的32位RISC内核微处理器芯片,该芯片具有超低的成本、极低的功耗、丰富的片内外设和方便灵活的开发手段。从刚开始接到与非网赠送的STM32F0DISCOVERY开发板时这款处理器芯片无从下手,到设计完成后对STM32F030R8T6操作的得心应手,中间经历了很多心酸,但是收获颇多。在此感谢与非网赠送STM32F0DISCOVERY开发板,感谢老师细心地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19参考文献1董雄鹤,齐国光,冯熙康,陈爱松电动车用电池充电状态和功率强度估计J电源技术2002年03期2刘晓康詹琼华何葵舒月洪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3杨运国,龚丽,黄虎直流电源在线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4年09期4朱元,田光宇,陈全世,吴昊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四步骤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8期5麻友良,陈全世,齐占宁电动汽车用电池SOC定义与检测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期6林成涛陈全世王军平黄文华王燕超用改进的安时计量法估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7山东GS公司MYTYSEALMSE系列铅蓄电池说明书Z19988美科蒂斯CURTIS仪器公司关于电池电量监控仪表说明书Z199810北京卫信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CM103说明书Z199811武汉力源TLC1543、X24C45说明书Z20附件一实物图21附件二电路原理图C210NF9VDPA345678BPRKNSTXMHZLGREBLU_EWUOI/OMDKJQHTAYG22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表格汇编目录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草案)2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办法7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排版规范10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模板1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提问记录表21毕业设计第周工作总结2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跟踪表23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请表2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52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6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27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28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生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规定1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从第七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考试周前,完成教师选题、师生见面及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见附表一)。毕业设计从第八学期开学正式开始,十六周内完成。2毕业设计开始时,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课题申请表、并由系汇总后交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见附表)。3指导教师必须定期对学生辅导(每周至少两次),并将确定的周辅导时间上报教学办,教学办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4指导教师自行组织学生的开题报告,并填写开题报告表(见附表二)5加强中期的监督与检查,第一次检查时间定在第五周,检查内容含学生资料阅读,方案论证情况。第二次检查定在第十周,形式为由指导教师组织,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成员旁听,学生口头汇报。主要检查学生的阶段性结果。两次检查学生均应填写中期检查报告表格(见附表三、四),指导教师或系对检查情况写出书面评语。6学生需上交一篇与本专业有关不少于5000字的外文文章翻译,并将原文和译文用A4打印加自设计封皮一起装订成册。7论文答辩前,指导教师必须给出评语及评分,然后由各系主任指定其他评阅人对论文进行评阅及评分(请参考毕业论文书面成绩评分表规定的评分标准评分)。8论文答辩由各系组织,并成立答辩委员会对所有学生论文进行答辩。答辩必须给出答辩委员会意见及评分并填写相应表格。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按评分表中各项指标标准进行评分,然后由各成员给出的分数计算出得分。9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计算指导教师评分X30评阅人评分X30答辩委员会评分X40总分10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文档及装订要求24(1)毕业论文一份(包含封皮、目录、中英文摘要、内容及参考文献)(2)不少于5000汉字的科技翻译资料一份(并将原文和译文用A4打印加自设计封皮一起装订成册)(3)毕业论文简介(A4纸打印12页)(包含题目、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所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创新之处等)(4)毕业设计任务书(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5)开题报告(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6)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表、注(4)(5)(6)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11毕业设计(论文)随正式论文一律附交电子文档(光盘或软盘)。被推荐参加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评选的,还要另附(符合发表格式要求的)修改为5000字左右的电子文档。2005年12月修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院长办公联席会议通过,对我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特制订以下实施细则。一、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各专业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也可以聘任具有相应职称、学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名单由各系系主任核定,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后实施。二、课题的命题过程1命题的基本原则是(1)目标原则命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与新颖性,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2)价值原则命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或应用开发价值,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与应用性。(3)能力原则命题的难度应考虑学生完成命题的条件与能力,因材施教。(4)兴趣原则应考虑学生对命题的兴趣与探索研究的积极性。(5)多样化原则命题应注意题目的不断更新与类型的多样化,同一指导教师的设计(论文)课题选题和近三届毕业设计课题的重复率不高于50,题目数量应满足一人一题的基本要求。252课题的审核由各专业指导教师确定后的课题,填写毕业设计课题申请表。经系主任汇总后,报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3确定课题的时间要求一般在第七学期第15周前完成命题,对于经批准认可的命题,在第16周内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一般不应随意更改命题,确实需要更改命题时,应办理相关手续。三、选题与任务书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公布的命题范围内选题。2学生自拟题目须经系主任审阅后指定指导教师,并报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3选题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4学生选题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17周前完成。5根据学生选题情况,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其中“设计所需的工作条件”应与课题的实际需要相符;“设计(论文)任务及目标”应指明毕业设计的详细任务(所需完成的工作、达到的设计要求等),不能简单了事。四、开题1指导学生书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研究情况(说明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思。2指导学生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并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的第2周前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开题报告,基本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研究情况(说明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思、阶段性工作计划、参考文献等。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要符合要求。3第八学期的第3周前完成开题审核,通过开题审核的学生,一般不应更换选题;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应及时根据开题指导小组的意见更换选题,并于开题后的2周内做好准备,向开题指导小组第二次提出开题申请;对再次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取消其本次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延至下届进行。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进行指导。4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意见”应对学生开题情况作出基本评价以及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案或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提纲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应对26学生是否可以进入研究和设计(论文)撰写阶段提出意见。开题意见应对选题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作出简单评价,并明确表示是否同意开题,不能只简单写“同意开题”及类似意见。五、过程指导1指导教师确定以后,不得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或不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并由所在系指定水平相当的教师指导。2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限定在8名以内。3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4指导教师应定期(平均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与工作质量,填写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设计(论文)任务,并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的各项表格。5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要求及规范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及格式应符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排版打印格式的要求。论文的具体要求是设计方案合理、理论准确、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充分、实验(试验)和计算的方法正确、各方面的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清晰、文字表述的语言流畅简练准确;字数在8000字以上,一律按规定格式进行打印。论文内容和设计方案要杜绝抄袭别人的成果,避免和往届类似题目内容上的雷同以及网上可查阅资料内容的雷同(技术文档除外),如果需要引用别人的成果内容,一定要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6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外文文章翻译。格式应符合要求。要求内容应与研究的课题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格式规范。六、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1指导教师应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评语”应对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及学生工作态度作出全面评价,包括以下内容对选题及研究成果的评价(选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理论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上应用范围、可行程度、效果或效益等);论文(设计)写作(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逻辑性、书面表达能力、文面规范程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按要求的内容和时间,认真完成了所规定的任务(含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本课题的研究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以及综述报告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依据上述评价,提出建议成绩,并明确表示是否同意答辩。2交叉评阅教师对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并按要求写27出交叉评阅评语,给出交叉评阅成绩。“评阅意见”应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及综合训练的情况;学生文字表达、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插图(或图纸)质量;学生完成课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及工作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等填写审查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同时还应对学生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意见。3由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定。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答辩情况记录”应简明记载答辩提问及回答内容,不能简单填写“回答正确”等类似文字。“答辩评语”应对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答辩人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等作出评价。“答辩成绩”只针对答辩情况评定成绩。另外,每个答辩小组将小组答辩(综合评价)成绩末位10的学生提交到各系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小组由系主任及每个答辩小组组长组成。二次答辩小组将小组答辩(综合评价)成绩末位20的学生提交到学院进行最终答辩。学院(最终)答辩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及各系主任组成。这次答辩的(综合评价)成绩作为确定这部分学生的最终成绩。4答辩小组应综合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结合答辩小组成员在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评定的成绩,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中答辩小组评语,并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答辩小组评语”是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审后所作出的评定性结果,具有权威性和终结性。应包括以下内容对选题及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选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理论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上应用范围、可行程度、效果或效益等);论文写作(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逻辑性、书面表达能力、文面规范程度);论文答辩(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答辩人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等)。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给出评定成绩。答辩评语要明确成绩和缺点,要避免千篇一律,要与成绩等级相吻合。七、毕业论文(设计)总结与统计1各系应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总结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答辩人数,未能如期答辩学生及其原因,成绩分布及其原因等;(2)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执行学校规定和要求的情况;(3)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措施及执行效果;(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2各系应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计,填报以下统计资料28(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分析;(2)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3)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分析表。(5)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八、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1认真做好向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审定工作,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不超过本专业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总数的35。2拟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一式二份),并将连同毕业设计(论文)原件和5000字左右适合发表格式的电子文档报送教务处审批。九、材料归档按要求整理归档材料,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评分表、评审表、毕业设计(论文)简介、毕业论文、及各种材料的电子文档(光盘)等。十、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大学2006年6月29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办法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展示我院毕业环节的教学成果,鼓励表彰优秀学生和指导教师。特制定本办法。1评选范围、数量1)评选范围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2)评选数量本科毕业生人数的12。2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院里成立毕业论文评优委员会,委员会应由7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含教学督导员。各系推荐优秀毕业论文侯选人名单,院毕业论文评优委员会负责组织侯选人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优秀毕业论文名单。3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条件(1)成绩必须在90分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2)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3)选题科学,数据资料真实、完整;(4)较好地体现了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5)设计(论文)完整、规范,表明学生已掌握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展现了作者的设计或分析问题思路和创新理念,体现了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设计方案具有应用价值或论文具有理论价值;(6)毕业设计(论文)应显示出作者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4评选程序及办法在各系组织答辩后推选出90分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经院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委员会评审确定,并将评选结果公示。各系在评优时,应在不突破总指标的前提下,以毕业论文的质量为依据,不按专业分配指标。305奖励办法院里将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及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附件一毕业设计评分表附件二毕业论文评分表大学2006年5月15日31附件一毕业设计评价表(试行)专业学号姓名毕业设计题目评价项目分值得分0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02题目难易度03题目工作量选题质量04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200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论文(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06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07实验(设计)能力08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等)09外文应用能力10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力水平11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12插图(或图纸)的质量13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14论文(或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15论文(或设计)规范化程度(论文(或设计)栏目齐全合理,SI制的使用等)成果质量16创见性(只分“有”或“无”)60评阅与答辩15评阅与答辩(是否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以及成绩评定是否恰当等)20总成绩年月日(仅供参考)32附件二毕业论文评价表(试行)专业学号姓名毕业论文题目评价项目分值得分0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02题目难易度03题目工作量选题质量04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2005查阅文献资料能力06综合运用知识能力07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08研究方向和手段的运用能力能力水平09外文应用能力10文题相符11写作水平12写作规范13篇幅成果质量14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60评阅与答辩15评阅与答辩(有否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以及成绩评定是否恰当等)20总成绩年月日(仅供参考)33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排版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学生应在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从事的设计内容和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1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