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ppt课件_第1页
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ppt课件_第2页
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ppt课件_第3页
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ppt课件_第4页
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粒子的护理与防护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严朝娴E-mail:yanchxTell:873433811,前言,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应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2,辐射特点,125I放射性粒子是一种低能量核素,半衰期为60.2天,以电子俘获(EC)方式衰减,主要发射的光子能量为射线,组织穿透距离为1.7cm。大多数射线能量消耗在组织内,有损伤的射线几乎没有穿透皮肤,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入血引起环境的放射污染,所以对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来说是安全的。,3,辐射特点,低能量的射线以间接电离作用为主。所以,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周围人群均也有可能受到电离辐射作用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辐射。因此,对125I放射性粒子对周围的辐射剂量的监测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4,辐射特点,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距离放射源24cm,可以使剂量减小80%93%),大多数病例在距离为50cm时,测得的辐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植入的粒子数量越多,测得的辐射剂量越大;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0cm处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5,防护措施(术前),术前防护粒子的运输保管:125I放射性粒子属于I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运输时,粒子应装入铅罐,用A型包装后,包装表面剂量率小于国家允许的辐射水平(5Sv/h),包装表面有A型标志,可与非放射性物质一起运输、携带或邮寄。保管时应装入铅罐内锁入保险箱,由专人保管。,6,7,8,防护措施(术中),术中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物品和个人剂量仪;进行粒子植入时,使用长柄镊子取放粒子,粒子仓口朝地,尽量远离人体,植入粒子速度须迅速。距离放射源越近辐射剂量越强,手术医生为最强辐射位,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限值25Sv/h,但遵照防护最优化原则,工作人员仍应注意防护,尤其是手术医生。如应穿带围脖的0.180.25mm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带防护眼镜,戴含铅手套等。据监测,0.180.25mm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蔽9099的125I粒子放射源辐射剂量;,9,防护措施(术中),注意检测废弃的粒子,须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术后须用射线监测仪仔细检测工作台面及地面有无遗撒的粒子,发现后即时处理,以免放射性污染。,10,粒子种植治疗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包括防护设备,引导设备,植入器械,分装器,剂量仪等,防护手套,拾取粒子镊,防护围脖,屏蔽箱,11,12,防护措施(术后),术后防护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员穿铅衣。患者可自行购买防护铅衣或交按金,由病区免费提供防护铅布,出院时交还。,13,14,患者宣教单,什么叫粒子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应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术后防护:1.为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照射,术后医护人员为您配备防护铅布,若有人接近时请盖在穿刺部位。2.病人与家属间的防护:射线与距离成反比,离射线越远辐射越小,故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而且尽量缩短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谢绝儿童、哺乳妇女、孕妇到病房探视。3.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应避免到其它病房,以免影响他人。术后注意事项:1.粒子植入术后静卧6小时,保持穿刺点朝上,避免剧烈运动。2.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粒子浮出。3.术后如出现咳嗽、咳血、发热、胸闷气紧、胸痛等现象您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粒子植入术后以清淡饮食为主。出院注意事项:1.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家人,出院时请购买防护背心;2.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内如果不穿防护衣则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或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与儿童、哺乳妇女、孕妇、及育龄妇女近距离接触,更不要抱小孩。3.如果患者穿上铅衣,则近距离接触也不会有辐射。4.6个月后无需防护。5.术后定期复查。祝您早日康复,15,防护措施(出院后),出院后防护出院后,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买防护背心。临床监测显示,无屏蔽情况下,距离患者1m,辐射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限值2.5Sv/h以下,故出院患者无需特殊防护,与家人之间采用1m距离防护即可。6个月后无需防护。术后定期检查粒子有无移位,对易脱落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粒子丢失。,16,防护措施(死亡后),死亡后防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植入125I粒子放射性在3.7109Bq以下时(相当于100颗125I粒子),早期死亡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护。,17,实地测量结果,天然本底剂量:10.2-10.8病例粒子数0CM15CM30CM50CM1M1586.652.523.210.810.61780.347.518.510.310.21450.226.811.210.410.22271.255.229.310.310.222129.271.546.712.410.545112.371.122.410.410.2,18,实地测量结果,天然本底剂量:10.2-10.8病例粒子数0CM15CM30CM50CM1M30104.280.524.110.510.525141.570.538.410.710.622157.792.541.310.610.41687.447.517.210.710.22086.844.320.710.610.52792.448.124.210.510.5,19,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的辐射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随粒子植入体内的深度越深,在体表0cm处辐射剂量越低;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植入的粒子数量越多,测得的辐射剂量越大;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只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病人本人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20,护士论文,125I粒子植入术后病房护理人员接受射线量研究邵红岩严朝娴邵双玲(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介入二区,广东广州510060),21,护士论文,摘要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手术术后病房护理人员一年内累计接受的射线量方法通过使用射线探测仪在距离粒子植入术后当天患者体表即皮肤手术穿刺点标记0cm、15cm、30cm、50cm、1m从不同角度分别探测射线剂量,算出平均值。根据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护理人员1年内累计接受的最大照射量。,22,护士论文,具体计算方法:根据我科实际情况,11张介入病床,每人每天按12次接触病人,每次约1分钟(巡视病房及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等),每年工作天数264天计算,计算出护理人员1年内累计接受的最大照射量。,23,护士论文,计算公式:每人每年接受的射线量=床位数每人每天接触病人的时间工作天数平均辐射量。,24,护士论文,结果我科13名护理人员1年内接受的累计最大照射量按照0cm、15cm、30cm、50cm、1m分别约为55.6531.23mSv,25.4811.77mSv,13.406.00mSv,7.362.51mSv,6.131.52mSv。,25,护士论文,结论我科护理人员一年内接受的射线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剂量限值50mSv。,26,护士培训,1.提高防护及护理意识(1)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并需长时间在病人的床边进行工作,如床上浴、引流护理、静脉输液,观察病情与心理护理等,所以提高防护意识与措施相当重要,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不等于不接近病人。可通过组织专家讲课,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尽快掌握与提高防护技能。(2)学习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的安全标准和125I粒子源的有关参数,根据125I的半衰期为60.2d,进一步掌握其特性与应用,采取必要的正当的防护措施。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3)掌握国家卫生部的临床核医学中的卫生防护标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对儿童哺乳妇女、孕妇及育龄妇女等人群尤应注意加强防护,并建立健全的制度。,27,护士培训,2.提高防护技能掌握外放射防护的原则,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设置屏蔽,在保证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等。3.实行环境的监控管理集中同类病种,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护理,并在房间门口做特别标志,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相互合作,避免患者外出而造成环境的污染。,28,护士培训,4.工作时做到防护三原则:近距离做临床护理时,需掌握防护三原则(1)屏蔽防护:患者覆盖0.180.25mm铅布或工作人员穿铅衣;(2)距离防护:离患者种植粒子伤口1m以上距离处进行操作,医务人员位置尽量在患者的四肢,将输液架放在患者手术部位的远端如床尾;(3)时间防护:同时把操作时间集中处理。5.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员穿铅衣,就能达到完全的防护作用。出院后,临床监测显示,无屏蔽情况下,距离患者1m,辐射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限值2.5Sv/h以下,故出院后返院复查患者无需特殊防护,与医护工作者之间采用1m距离防护即可。6个月后无需防护。,29,患者心理护理,在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