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的卢氏宗祠上的一幅牌匾,与此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 科举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卢氏宗祠”可知与宗法制有关,宗法制强调的是父系血缘关系,故B正确;科举制是隋唐之后的人才选拔制度,故A错误;分封制使西周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礼乐制是西周的等级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宗祠”,结合宗法制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虞云国先生指出,在南宋初期“主张削兵权的决不仅仅是投降派文臣,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这说明当时A. 文官与武将矛盾已不可调和B. 统治者与文官的利益较一致C. 文官要求掌握兵权的必然性D. 重视防范武将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可知南宋文官注重对武将的防范,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矛盾不可调和,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统治者与文官利益一致,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官要求削弱武将兵权,未体现文官要求掌握兵权,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得出答案。3.南齐书记载:“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材料所体现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坐至公卿”可知官员由门第即可“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故C正确;军功爵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按军功授爵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察举制是汉朝以孝廉为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科举制是隋唐以才学为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由门皆庆坐至公卿”,结合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即可得出答案。4.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执政官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此时代可以看到的情景是A. 外邦移民已可以享有雅典公民权B.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削弱C. 男性民众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督机关,故D正确;雅典公民享有公民权,不包括外邦人,故A错误;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故B错误;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制,不是“男性民众”,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结合课本伯利克里改革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等内容。该法的颁布A. 是广大奴隶积极抗争的结果B. 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野蛮性C. 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D. 标志着贵族特权的完全消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十二铜表法”及相关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不是奴隶,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故B错误;贵族特权并未“完全”消亡,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十二铜表法”,结合课本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6.2016年7月13日,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在白金汉宫以“屈膝礼”观见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并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这段材料表明A. 君主“统而不治”的局面被打破B. 内阁逐渐被英国女王所控制C. 国王仍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D. 英国的首相不再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可知英国首相是在接受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后组建的政府,说明国王仍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C正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内阁只是接受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故B错误;英国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结合英国内阁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7.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中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并立即生效。该材料表明A. 美国总统在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B. 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再受到限制C. 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了破坏D. 美国总统的行为严重违反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美国司法部长应美国总统的要求辞职”和相关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所以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行使了其宪法赋予的职权,故A正确;美国总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其三权分立的原则并未被破坏,故BC错误;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其职权,并未违反宪法,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美国司法部长应美国总统的要求辞职”,结合美国总统的职权即可得出答案。8.19世纪晚期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下列不属于“传统权力精英”巩固“自身政治优势地位”表现的是A. 皇帝大权独搅B. 德意志帝国议会具有立法权C. 宰相由皇帝任命D. 联邦议会议员由各邦君主任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考查的是“不属于传统权力精英巩固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不是“传统权力精英”,故选B;皇帝、宰相、联邦议会会员都是传统权力精英,与材料要求不符,故ACD错误。9.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A. 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B. 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C. 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D. 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可知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艰难,故C正确;法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错误;民主化进程并未被打断,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共和体制确立艰难,并未反映封建残余势力强大,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结合法国共和体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10.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A. 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B.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C. 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D. 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处理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关系,建立了专管外交事务的机构,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故B错误;专管外交的机构不能说明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外交走向独立自主,故D错误。11.近日,甲午海战中战沉的战舰“经远号”被考古队发现,这是甲午海战遗迹考古的又一成果。这场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下列哪项描述是在此战之后发生的A. 九龙司地区成为殖民地B. 外国可以在华投资设厂C.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D. 上海等地成为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再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B正确;九龙司成为殖民地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故A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6年天津条约,故C错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1842年南京条约,故D错误。12.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不被社会舆论认可。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20年代后,各省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这说明A. 政治民主化取得了一定进展B. 外来文化决定本土社会发展C. 妇女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男女已完全实现政治的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女子参政不被社会舆论认可,20年代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说明政治民主化取得一定进展,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女子参政权,B项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妇女参政权获得承认,未体现其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错误;D项“完全”说法绝对,故D错误。13.据统计,1933年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材料反映了A. 下才溪青年的人数要多于上才溪B. 闽西民众革命热情比其他地区高C. 才溪地区青年的革命积极性高涨D. 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说明才溪镇青年参加红军人数非常多,积极性很高,故C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男青年数量,不是总人数,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其他地区的参军人数,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女青年,不能得出“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的结论,故D错误。14.当出现“昨天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被看成了同盟者”这一情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 创立国民革命军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进行战略大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被看成了同盟者”可知指的是1927年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屠杀,叛变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正确;创立国民革命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错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故C错误;进行战略大转移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故D错误。15.1942年,罗斯福认为中国“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据材料可知A. 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了日军攻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可知罗斯福强调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错误;材料未提到正面战场,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的意义,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错误。16.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A. 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 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C.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D. 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 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可知巴黎公社实行的是人民掌权的无产阶级民主,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巴黎公社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故B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故C错误。17.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并于8日凌晨,占领冬宫。这次革命A.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B. 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C.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C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D错误。18.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是A.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 在两大阵营对峙时实行“一边倒”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可知指的是1953年12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正确;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故AB错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指的是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与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故D错误。19.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建交浪潮,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促成这次建交浪潮的标志性事件是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 中美之间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建交,故D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并未推动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建交,故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12月,故B错误;“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1955年,故C错误。20.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列强侵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收回香港。材料表明A.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切的标准B. 香港回归顺应历史的潮流C. 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D. 国家屈辱的历史已经改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收回香港”可知,香港的命运和中国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故C正确;A项“衡量一切”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与香港的命运相连,B项与此无关,故B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有2道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官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两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透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失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时期(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如何为“中国精神”奠定基础?(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举两例)【答案】(1)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分析:先秦: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由血缘关系构建的家国共同体的社会,各诸国进行变法改革。(2)在近代,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精神”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力量,进行救亡图存,说明: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形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学生用其它例证且正确,如义和团运动、亥革命、“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史实,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含义:由材料“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知识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可以从政治改革,推动以宗法分封为基础的家国共同体这个角度回答先秦时期如何奠定“中国精神”。(2)近代“中国精神”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指的是近代面临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提倡国货运动;无产阶级的五四运动等。具体举例如下: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形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面临着日本的全面侵华,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2.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