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精选五篇_第1页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精选五篇_第2页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精选五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精选五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国风一脉相承。家风的传承与发展,恰恰成为见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培养家风讲话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一“这是我家的传家宝,我今天交给你。”这是今年爷爷在他78岁的生日这天,将他珍藏的一本已经泛黄的党章交给父亲时说的话。我父亲郑重其事地从爷爷手中接过这本“沉甸甸”的党章。我从爷爷和父亲一脸严肃的表情中,读出了这本党章的不同寻常。小时候,爷爷常常会给我讲党章的故事。爷爷说,我的曾祖父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地下党员,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一员,一生甘于清贫,专注事业,不畏权势,不媚俗,坚持真理,一身傲骨。家里的这本党章就是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在世时,无论走到哪里,这本党章都会常随他左右。曾祖父读党章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在党章的扉页上,用工楷写下了“学党章,找不足;听党话,跟党走”这两句话。曾祖父临终时,家徒四壁,没有留下任何积蓄,只给爷爷留下了这本党章和一句话“将来有机会为国家做事,定当尽忠。”就是这本党章和这句话,成为我家几代人的坚守,也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激励着我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大学后,我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不忘红色的家训。今年春节期间,爷爷拿着曾祖父留下的党章,带领我们大家重走了当初红十四军的征途,缅怀曾祖父平凡而又不平淡的一生。爷爷在老年的回忆中,讲党章印照着红色的辉煌。爷爷追随曾祖父的足迹,年轻时曾在空军某部服役,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出不俗业绩。这些年来,爷爷一直珍藏着这本党章,闲下来,一有空,就打开来翻看。每当儿孙去看他时,他总跟大家讲讲曾祖父的革命生涯和党章的故事,告诫我们:“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信,要待人以诚,处事忠勤。”爷爷虽已退休,每当村“两委会”有什么活动,他总是踊跃参与,发挥积极作用。今年村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爷爷跟大家分享了“我家的传家宝”的故事,受到村民们的一致“点赞”。其实,我们特别能理解爷爷为什么这么多年还乐此不疲讲党章的故事,爷爷讲的不是别的,讲的是对曾祖父的思念,讲的是心中的理想,讲的是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我的父亲在中年的奋斗中,学党章续写着红色的故事。父亲受曾祖父和爷爷军旅生涯的影响,年轻时毅然从军,在军队入了党,后退伍至地方,一直从事文秘和新闻宣传工作。虽然物换星移,离开了军营,但父亲心中仍然有一股浓浓的军旅情。平时一有空,他就到军烈属优抚对象家中走访,为他们排忧解难。从为军属打车票、维权,到帮助退役士兵学技能、找接受单位,这些年来,父亲做的这些工作已不计其数。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拥军不能只说在嘴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父亲常跟我说:“心中要有信仰,肩上才能有担当。”家里的书柜上,专门有一格放着不同时期的党章。党章历经多次的修改,新版一问世,父亲就急不可耐地去买一本新的。一本已经泛黄的党章,见证了四代人不变的党性。从曾祖父的精忠报国,到爷爷的身体力行,再到父亲的脚踏实地,我看到了老党员的坚守与担当、责任与奉献,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二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家风又指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家规和家风,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怎样把传统的家风与现代家教意识结合起来?家与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法,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我想,它们应该是一种相互依托,互为补偿的一种关系。在现代社会里,家庭结构的单一化,亲情被逐渐的疏远,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冷漠的人际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人们。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个细胞里表现出的东西,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这个家庭细胞的主体就是家长。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带给家庭正能量,比如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热爱事业、追求美好。这些点点滴滴的优良品德时刻会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先进思想的教育。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知道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需要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角色。明确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使传统道德发扬光大。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弘扬家风,让慈悲、仁爱、善良、孝顺的美德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播撒正能量,让文明之风、和谐之气、友爱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摒弃私利之心、贪欲之气、奢靡之风,树立一种高尚、文明、健康的家风,让我们每一位人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爱心的人。【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三纯正家风对后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请看洛阳市城乡规划局老城分局党员王文海“一门四博士”背后的家风故事。每到周末,58岁的王文海就早早地回到位于安乐镇王庄村的家中,接替大哥王文军照顾年过九旬的母亲。王文海家在洛阳市洛龙区王庄村,他们家在村里可算小有名气,重教育、敬长辈的好家风不仅为这个家庭培养出了四位博士,还在村里谱写了一首家庭和谐曲。家境再艰难,读书不能断“我父亲常说,要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王文海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爷爷、父亲、叔叔都是教师。从小,他们兄妹六人耳濡目染,也爱学习、好读书。王文海回忆说,父亲王俊亚平时很忙,大多数时间吃住在学校,偶尔回趟家,总是叮嘱他们要认真读书、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亲就是这样做的。”王文军说,他们小时候,母亲种地、父亲教书,家里很穷,有时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生活如此艰难,父亲仍千方百计供他们读书。母亲李英娃虽是普通农民,但也全力支持儿女念书。大女儿王素珍考高中那年,因为家庭负担太重,学习成绩优异的王素珍主动弃学,这事儿老太太至今都没有忘记。父辈谆谆教诲,晚辈铭记于心。除了王素珍弃学、王文和(排行老四)因生病落下残疾,其余四兄妹都很争气,学习成绩都不错。王文军还念了大学,也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干就是三四十年,直到三年前才正式退休。“一门四博士”,乡邻传佳话最让人羡慕的,是王家的“四博士”。王文军的儿子王明明日本神户大学博士后毕业,目前在日本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王文海的儿子王旭明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王文海的堂弟王文炎(叔叔的儿子)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如今在河南科技大学任教;王文炎的女儿王熙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们教育子女,就爱拿文军、文海家的孩子当例子,人家的孩子有出息。”邻居们常常上门,讨教怎么才能让儿女读书上进。而每次,王文军、王文海都会被这样的问题难住。“其实也没啥,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王文海说,父辈传递他们的观念,他们再灌输给孩子。作为家长,他们以身作则,勤学习、重文化,发现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学习,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但是绝不娇宠。“我每个月的工资至少拿出十分之一给孩子买书,和他们一起看。”王文军说,陪伴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彼此鼓励、互为榜样。比如,王明明留学日本后,弟弟王旭明以堂哥为榜样,暗自努力,高考取得了600多分的成绩,被西安理工大学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兄弟不分家,母亲“老来福”“家有老,胜似宝。”94岁的李英娃年纪大了,身边离不了人,王文军兄妹几人就轮流照顾她。王文军退休后,更是日日陪伴在母亲左右。上个月,王文军到日本看望儿子,71岁的大姐就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在大家的悉心伺候下,李英娃的身体还不错,每当晴天,就拄着拐杖在院子、村里散步,有时还邀请邻居到家里打麻将。孩子、孙子们的名字、生日,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一点儿也不糊涂。前几天,王文海刚把母亲接回家里。他家在王庄村有个不大的四合院,朴素、整洁,种着梨树、葡萄、无花果、指甲草这院子,是1983年翻修的。按照村里的老传统,父母留给儿子的房子,王文海兄弟俩本可以各分一半,各盖新房。但是考虑再三,兄弟俩商定维持原样。房子翻新后,两家同在一个院子,共用一个楼梯,同走一个大门,同吃一锅饭菜。“母亲住一楼,我们住二楼,这么多年来,兄弟、妯娌之间从没红过脸,反倒越过越亲。”王文海说。“吃了一辈子苦,老来得福喽。”李英娃对自己的孩子赞不绝口。说话时,老人的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这就是我们家不成文的家风吧。”王文军说。【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四“大哥风范大家赞,哥德高尚嫂相当,孝敬父母受人敬,悌率弟妹人赞扬,勤劳奉献尊为尚,良师益友惠八方”这首藏头诗被镶嵌在一块玻璃牌匾中,摆放在父母家中的桌子上,是我的姑姑、叔叔们在父母金婚时送给他们的礼物。说起老徐家,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普普通通、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的父亲兄弟姊妹六个,他排行老大,在大学里教书,我的姑姑、叔叔在洛阳的厂矿里上班,住在涧西、西工和老城区。儿时的记忆当中回到老家,奶奶总是能做出各种各样好吃的,蒸的枣糕,样式有小兔子的、有盘花的;炸的麻叶、咸食,奶奶手很巧人又善良勤劳,帮着父母带大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记得有一天的早晨,奶奶腿脚突然不听使唤,此后一条腿行走不便得了偏瘫,那一年奶奶63岁,爷爷身体也不太好,以后的20多年时间,奶奶都是在床上和椅子上度过的。我的父亲、姑姑、叔叔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轮流排班回家照护,那个时候父亲在大学教书,白天要备课、上课,忙学校的事情,晚上要赶回老城照顾奶奶,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克服各种困扰、风雨无阻,轮流回家照顾奶奶。老人觉少常常晚上起夜十几次,只要稍有点动静,父亲就立马起身,一晚上下来不得消停。父亲是长兄,平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操心费神,他任劳任怨从无二话,记得奶奶喜欢吃一家店铺的包子,但是离家比较远,父亲去一次就多买一些,冻在冰箱里,奶奶想吃的时候可以随时拿来吃,在父亲的带领下,姑姑、叔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27年不间断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奶奶活了90高龄,在我的记忆当中,时不常听到街坊邻居的夸赞:老徐家的孩子真孝顺,老太太有福啊!父亲以他的孝心和率先垂范赢得了姑姑叔叔们的口碑和尊敬。如今父亲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日渐消瘦。老天真会捉弄人,就在前几日,刚刚给父亲、母亲过了80岁寿宴。一向健康开朗的他,在病魔的荫翳下身体每况愈下。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兄弟姊妹四人,白天晚上轮流值班看护,喂药、翻身、按摩、安慰,我们体会到了做儿女的不易和坚守。孝道是最好的良药,如今父亲的病情日渐好转,母亲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尚和美德,需要代代传承和示范,方能蔚然成风。【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的关系。“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今年的猴年春晚,一首歌曲六尺巷,让全国观众重温了安徽桐城张氏家族“里仁为美,谦逊礼让”的良好家风。家风是什么?好像很具体,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但又很抽象,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总结完。我认为,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共同恪守的处事规范和为人准则,家庭中所有成员在这些准则和规范的教育、训导、打磨、熏陶下,以规矩塑方圆,明白为人处世,自觉道德规范。家风在对内约束的同时,也受到外界的评判。有时候,我们批评一个人“没家教”,也隐含了对其整个家庭教育的评判。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城青年,我们家既没有声名显赫的高官,也没有博学多才的鸿儒,当然也没有颜氏家训朱熹家训曾国藩家书那样底蕴深厚的经典家训留存下来,但在“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华民族最最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上,却是奉行不悖的。我的爷爷和奶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在做人的大智慧上,永远是父母和我的导师。从记事起,我吃饭就要遵守很多规矩:“不许吧嗒嘴,就近夹菜吃,筷子不能插碗里,来了客人要回避。”做客访友面见长辈爷爷说:“要尊称问好,来去有声。”小时候贪玩,放学写完作业出门玩,奶奶总不忘交代:“天一擦黑就得回家。”邻里有了争执,奶奶爷爷各劝一边:“礼让三分,吃亏是福”。尤其“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而且,随着年岁渐长,感悟更深。有一年高中暑假,我和爸妈一起回老家看望姥姥,正是正午,时值盛夏,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昏昏欲睡,妈妈突然拍了拍我和爸爸,示意我们往斜前方看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正在同伴的遮挡掩护下偷窃邻座一个酣睡女孩的包包,爸爸刚准备起身,旁边一个老太太突然按住了爸爸,悄声说:“这俩人是这一带的惯偷,他们还有同伙。”正在这时,公交到站了,两个小偷已经把女孩的钱包和手机揣到自己衣服里准备下车了,爸爸还是站了起来,抓住其中一个小偷高声说:“司机,别停车!”另一个小偷用凶狠的表情厉声恐吓爸爸说:“你干啥呢?我们要下车了!”爸爸仍然抓住小偷不放,说:“快把别人的东西还给人家!”被抓的小偷恶狠狠地说:“你在这瞎说啥?我不认识你,乱说话可是要负责任的!”他的同伙已经使劲去拽爸爸的胳膊,还对司机高声吆喝道:“还不开门!耽误我们赶火车了!”车上其他乘客被争吵惊醒了,都面面相觑,默不作声。这时,一向腼腆内向的妈妈也站了起来护住爸爸,对车上的其他乘客说:“这个人是小偷,偷了那个姑娘的东西,大家要是就这么让他们下车了,谁敢保证哪天不偷到你们家人朋友的头上?”被偷的姑娘这时才颤抖着说:“我的钱包和手机被偷了,我家是外地的,这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了。”车上又站起来几个小伙子冲过去,和爸爸一起抓住了两个小偷,司机拨打了110。警察赶到时,被偷的姑娘一直对爸爸妈妈说谢谢,一开始劝阻爸爸的老太太也向爸爸妈妈投来了敬佩的眼神。下车之后,爸爸对我说:“如果以后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爸爸不是一定要你像爸爸这样做,遇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