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0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0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0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0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物质循环的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这种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反复循环。,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femnzncubmo微量元素,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一、碳循环,大气中的co2,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效应,光合作用,分解作用,遗体,粪便,遗体,残枝败叶,摄入,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1、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温室效应:,1、概念:,2、影响:,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气候转变“全球变暖”;地球上的害虫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3、对策:,保护植被、增加植被面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无机环境co2,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燃烧,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有机物,碳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也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水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氮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不会消失。(全球性、循环性),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的渠道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co2,能量散失,初级消费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生产者,co2,h2o,摄食,摄食,光合作用,呼吸,呼吸,呼吸,粪便、遗体,粪便、遗体,分解作用,光能,co2,能量散失,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碳循环,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运动。,碳存在的形式:主要是co2和碳酸盐。,碳循环的形式:co2,全球性、循环性,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染料的燃烧。,1、碳循环;2、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总结,课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