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全册总复习(ppt) (1)_第1页
复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全册总复习(ppt) (1)_第2页
复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全册总复习(ppt) (1)_第3页
复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全册总复习(ppt) (1)_第4页
复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全册总复习(ppt)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版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走进实验室第2课时运动第3课时声现象第4课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第5课时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第6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第7课时物态变化第8课时质量与密度,2020/5/5,教育科学版,2020/5/5,第1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020/5/5,考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考点聚焦,(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说明步骤(3)、(4)、(5)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教育科学版,2020/5/5,考点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米(m),刻度尺,零刻线,分度值,垂直,分度值,数字,单位,第1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020/5/5,易错点“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m。2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020/5/5,3.误差是_和_之间的差异。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3)化整为零;(4)方格法等。,测量值,真实值,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第1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020/5/5,考点3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个问题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为了探究的方便,在设计实验时,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说明“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育科学版,2020/5/5,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知识纵横,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例1一天,李明同学在火炉旁,将手中的铁钩放在炉火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把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他猜想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为此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请回答:,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1)根据李明同学所做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这一结论有什么应用?请列举一个应用的设想。(3)你认为李明同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学习步骤?,磁铁的磁性在高温时会减弱。,电视机内的扬声器尽可能远离发热的电子元件,防止扬声器内永磁体因高温退磁而损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题目中“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提出问题;“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猜想与假设;“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点评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很多实验考试题都会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考查。,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2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猜想:呈在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_。,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水雾。夏季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卧室内开空凋,玻璃窗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点评“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灵魂,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应尽可能提出有依据的猜想。,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32011济宁如图1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1.85(1.831.86)均可,解析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读数应该准确到分度值,并估读下一位数字。,点评测量时要遵守使用规则,尺子要放正,刻度要与物体对齐而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4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枚硬币直径的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硬币的直径为_cm;(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2.10,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这是长度测量中的特殊方法;配合法。(1)要注意没有利用直尺的0刻度线,减去起始刻度线的读数才是硬币的直径。(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点评有些测量是很难直接测量,有的需要用配合法,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配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52011赤峰读图,图13,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5min10s,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图中停表里面小圈的指针是分针,读数是多少min,外面大圈的指针是秒针,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读数是多少s。实验室还有一种停表的读数,秒针要转两圈才是60s,这就要先看里面小圈的指针在两位数字间有没有过半,过半了,秒针就读第二圈。,点评无论是长度测量还是时间的测量,适当选择测量工具是前提,要根据实际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测量工具,例如,测量操场的周长没有必要精确到毫米,所以,选择尺子时就不要选择毫米刻度尺。,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三控制变量法,例6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时,他取泡沫塑料和卫生纸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14(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2)和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要控制玻璃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或要控制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相同)。,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慢。,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本题通过探究活动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由于是要探究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考虑到水温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保证影响水温降低的因素都基本相同。这样在操作时就必须要控制与此相关的量相同,即要使玻璃杯中水的质量、初温相等,另外,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也应取相同的。(2)从图(b)中可以看出,热水在两种保温材料的作用下,温度降低的快慢不同,其中卫生纸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快,故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第1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3)根据热传递并结合图1(b)可知,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试题。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教育科学版,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_;路程相同比_;,位置,路程,时间,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3)速度,单位时间内,快慢,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注意(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点拨(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_的。,相对,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相等,无关,说明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同一个物体,其结论可能不同。,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直线,不相等,注意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平均值。,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速度及相关计算,vt,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如图21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图甲“80”的含义:_,(2)图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_。,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交通标志牌到南京市的路程是60km,第2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图像速度计算题:由图像找出对应的一组数据,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_的。如图22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_m/s,它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_m。,运动,1,30,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机械运动,例12010江西2010年2月25日,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图23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_的,以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静止,地面,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是静止的。滑雪运动员相对于滑板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运动员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是运动的。,点评判断物体机械运动时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要根据实际情形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45,车(或车中的人),例2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4所示,如果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s。车行驶到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为参照物。,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点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速度及相关计算,例3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六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25甲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限速40km/h49.5s,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点评本题看得懂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匀速直线,6,1.2,小于,解析由st图像中对应的坐标值可分别得出s、t、v,进行相关计算即可得出结果。,点评图像速度计算题是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物理试题,能很好地考查数理思维能力。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应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此类型题目难度不大。,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52011贵阳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在经过1s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18m,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第2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所以s车v车t反15m/s1.2s18m(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s1s2.2s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m/s2.2s3.3m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点评本题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题,是命题的一个方向,但第二问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育科学版,2020/5/5,身临其境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即将自己置身在参照物上,观看被研究的物体,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教育科学版,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介质,波,声波,固体,气体,340,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说明(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一是要有振动着的发声体;二是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三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声音的特性,1_、_、_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比较音调、响度和单色,频率,振幅,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点拨音调一般指声音的“粗尖”,响度指音量的“大小”;辨别不同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靠的是音色。2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_,把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_。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_Hz和_Hz之间。,超声,次声,20,20000,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人们以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指刚刚引起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_分贝。,2噪声及其控制,分贝(dB),90,声源,传播,人耳,第3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4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_。应用:回声测距、定位、B超、双耳效应等。,点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障碍物(如高山、建筑物的墙壁等)要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差要大于0.1s。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因此,要能辨别出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7m;若小于17m则只能是感觉原声加强了,歌剧院、音乐厅等都要考虑回声。,2声音可以传递_。应用:声波洗涤、超声碎石等。,信息,能量,教育科学版,2020/5/5,知识纵横,声波与电磁波的比较声波是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超声波、次声波也都是声波,它们的传播也需要介质,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是声波,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例12010成都关于下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解析A项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项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的是回声定位,故A正确。,点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生活中常用的知识,这也是历届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以填空、实验等多种方式考查,考查时往往还要涉及声速、声波等知识点,并且与电磁波对比考查。,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2晚上,小吴在家中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燃后放在音响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响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1)烛焰在空内不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烛焰越靠近音响,烛焰摇曳得明显。由此可以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的影响所致。(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_;_;,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等),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本题为情景题,题目中给出了以下几个情景:交响乐响起来,从镜子里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在摇曳;烛焰越靠近音响,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认真分析情景,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就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点评本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响度能反映能量的大小,而响度的大小又与振幅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声音的特性,例32010苏州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_、_和_。,响度,音色,音调,解析闷雷震得人心慌,是因为响度大,能量大;人能分辨出胡琴声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刺耳尖叫声说明声音的音调高。,点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以考查三个特性的区别及应用为主;更细致地考查还涉及频率、超声波和次声波等。,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4如图3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发声体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其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频率会低于20Hz,这种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点评这是用实验来验证: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一题很多学生会误以为是跟响度有关的实验。,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例52011潍坊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B,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A、C是防止噪声产生;D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的窗户用双层玻璃,把双层玻璃中的空气抽掉,阻断噪声传播。,点评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控制噪声是有关环保的热门话题,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环保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教育科学版,2020/5/5,方法集锦,第3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2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是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如判断咽喉发声时,可以用手触摸咽喉,这是将不易看到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触摸的触觉,还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或者让音叉与轻质的小球接触可以看到小球摆动,这都是转化放大法的应用。,教育科学版,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光的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_。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例子: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3)应用:A.激光准直;B.站队成直线;C.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D.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3光线与光速(1)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叫做_。,光源,同种均匀,光线,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3108,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光的反射,1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都会发生_。点拨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的两侧,反射角_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入射角、反射角分别是光线与_的夹角,不是与平面镜的夹角。,反射,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可逆,法线,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3光的反射包括_反射和_反射。易错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反射角是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两角始终相等。,镜面,漫,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光学特点:不改变入射光束的性质。说明平面镜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其平行、发散或会聚的形态。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使用的平面镜是薄玻璃板,主要是为了透光,便于观察镜后的物体。(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关系。(3)玻璃板尽量薄一些,防止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各成一个蜡烛的像,不便于观察、比较;在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_表面的位置为准。,大小,前,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4)实验时,玻璃板放置要与水平面_。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且与物体_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3)像、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_。(即: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易错点凭人的直觉容易误认为人走近平面镜时,人的像变大。实际上是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产生错觉的原因是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观察者看像的视角有关,视角越小,看到的物体感觉越小。,垂直,大小,相等,垂直,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4平面镜成像原理简析(如图41所示),说明平面镜对光要发生反射。人眼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虚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在镜后。,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5平面镜成像作图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来说是_的,作图方法与数学上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一致。说明因为垂线是辅助线,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作图时垂线和虚像都要用虚线画。,反射,对称,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6其他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1)凹面镜的应用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_作用:太阳灶。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探照灯、手电筒以及各种机动车的前灯。(2)凸面镜的应用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_作用:汽车观后镜,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会聚,发散,教育科学版,2020/5/5,知识纵横,1比较影子和像,第4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12011泰州如图42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C,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A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D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碰到不透明的障碍物,在障碍物的背面,光线到不了的区域,就是影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本类型题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22011鞍山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_形成的,后者是由_形成的。,解析水中倒影是光在水面处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立竿见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点评水中倒“影”的“影”是虚像,立竿见“影”中的“影”才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影子,两者形成原因不同。,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例3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A,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物等大,因此“花”的大小取决于花本身的大小。,点评本题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较黑暗,玻璃板较厚,不变,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在较黑暗的地方,蜡烛的像就更明显;玻璃板较厚,则前后两个面反射成两个像;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所以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的能力,本类型题目是考查的重点。,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三有关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例52011滨州如图44所示,试画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第4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作发光点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其像。连接确定入射点,即可画出光路图。注意标明光线的方向。,点评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是考查的重点,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此类作图题要确定哪是反射面,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找出反射点O,再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教育科学版,2020/5/5,方法集锦,在作眼睛通过平面镜看见物体的光路图时,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成的像,然后连接像与眼睛,找到反射光线的入射点,再补充完整光路,画出光的传播方向。,教育科学版,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_。2光的折射规律(如图51所示),折射,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折射光线向_方向偏折,折射角_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_;(5)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的,即不论空气中的角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要比其他介质中的角要大一些(垂直入射除外)。,法线,小于,增大,不改变,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3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1)透过透明的介质看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物体的虚像;(2)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变浅(如图52所示)、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木变高、看到水中的筷子变弯曲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3)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现象都是由于折射使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弯曲。,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易错点人眼看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人的眼里,而不是人眼发光射到物体上,在解释光现象,尤其是作图时,一定要注意光线的方向。,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一束白光(太阳光,是复色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_;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_。说明太阳光可被分散为_七种颜色的光。大自然中彩虹、霓、晕等现象也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_;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颜色都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色散,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绿、蓝,红、绿、蓝,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_的色光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的色光决定的。点拨白色的物体能反射任何颜色的色光,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白色物体就显示什么颜色;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无论什么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将光吸收,物体仍是黑色。4颜料的三原色:_。,透过,反射,红、黄、蓝,教育科学版,2020/5/5,知识纵横,对比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第5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光的折射现象,例12011衡阳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C.日食的形成D.海市蜃楼,D,解析A是光的反射现象;B、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点评区分光的各种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往往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形成的各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区分。,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22010咸宁如图5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B,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A是光的反射现象;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是光的折射现象。,点评光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方式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有日月食、手影、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有平面镜成像、倒影等;光的折射池底变浅、钢笔错位等。需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光的折射规律,例3如图54所示,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将移向B点的_(填“上方”或“下方”)。,下方,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光线原来沿直线传播,向容器中注入水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将使光线向B点下方偏折。,点评本题考查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并会分析实际问题。,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42010崇左如图55甲所示,在南美原始森林的河流里有一种射水鱼,它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树枝上停留的昆虫等猎物后,便向猎物射水,使猎物落在水面上后进行捕杀,喷射出的水在空中呈抛物线形状。关于这个情景,请你在图乙中作出光路图表示:猎物P反射的光线是如何进入鱼的眼睛E的。,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树枝上停留的昆虫等猎物,是猎物的反射光线通过水面处发生折射进入了鱼的眼睛,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向法线偏折。,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特别要注意光线的传播方向。,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三色散、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例52010烟台如图56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乙所示),则光屏上就出现_。,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红色,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复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点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的。,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例62010常州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绿叶黄花B黑叶红花C黑叶黑花D红叶红花,C,第5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的。绿叶黄花的月季反射的色光是绿光、黄光;红色滤色镜只能透过红光,所以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黑叶黑花。,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是物体颜色的判断。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会被它吸收。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会被它吸收。,教育科学版,2020/5/5,方法集锦,1由于光的折射特点,无论是在水上观察水下的物体,还是在水下观察水上的物体,所观察到的物体像的位置都是比物体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上移,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变高了。2.同时有反射、折射的光路图中,以法线为基准,若有一侧只有一条光线,则其为入射光线,以界面为基准,若有一侧只有一条光线,则其为折射光线。,教育科学版,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会聚,发散,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光心,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点拨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还是有发散作用,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靠近了”还是“远离了”主光轴。,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常见应用,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时,因燃烧的蜡烛发光,所以能使所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实验时,要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同一高度,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常见应用,缩小,等大,放大,放大,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点拨(1)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焦点像远像变大,物远焦点像近像变小。(2)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则所成的像就越大。(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的移动应符合“同向性”,即当物靠近透镜时,像则应远离透镜,也就是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则应增大;反之亦然。,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3眼睛与眼镜,短,长,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4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明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同一个物体,距离眼睛越远,视角就越小,物体看起来就变小了。,教育科学版,2020/5/5,知识纵横,1类比眼睛和照相机,第6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类型一利用作图方式描述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例12011宿迁根据图61中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的会聚后,会经过另外一侧的焦点。,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二生活中常见应用透镜的实例,例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62),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在墙上得到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是投影仪的原理,则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距应大于10cm小于20cm,所以A错误。因墙面是凹凸不平的,对光发生漫反射。红布能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可以看到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点评无论是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显微镜、放大镜还是望远镜,它们的成像都利用了透镜的成像规律,所以熟记并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办法。,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32011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63甲),看到手指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63乙),看到房屋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放大,缩小,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63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小,缩短,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在墙上得到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是投影仪的原理,则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距应大于10cm小于20cm,所以A错误。因墙面是凹凸不平的,对光发生漫反射。红布能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可以看到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探究题,充分体现了探究的步骤,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思维习惯,通过同学用凸透镜看远近不同物体成像不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最后调节照相机加以应用。,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类型四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例42011泰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A,第6课时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解析近视者的眼睛对光线屈光过强,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所以需佩戴凹透镜来矫正。,点评与近视眼相比,远视眼晶状体比较扁平,比正常眼的焦距长,晶状体折射光线的本领比正常眼要小些,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制成的老花镜,在光线进入眼睛以前就先会聚一些,这样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人就能看到近处物体所成的清晰的像了。无论是对近视眼还是远视眼知识点的考查,都是考查透镜对光线的偏折能力的理解。,教育科学版,2020/5/5,方法集锦,1利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成像规律解题时,可以利用光路的可逆性来判断光折射后的传播路径、判断物体成像的特点。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物体相比,不但大小发生了变化,而且上下相反、左右相反。3当用物体遮挡住凸透镜一部分时,不会影响所成实像的大小,只能使像变得暗些。,教育科学版,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温度及其测量,冷热,0,100,1,负3.5摄氏度,零下3.5摄氏度,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2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相同,放,吸,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1)常见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2)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注意(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继续吸热。这是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2)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_;继续放热。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液体才能凝固。(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凝固点,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2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四个图像(如图71所示),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考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_态变为_态叫做汽化。汽化包括_和_两种方式。,液,气,蒸发,沸腾,第7课时考点聚焦,教育科学版,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表面,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