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_第1页
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_第2页
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_第3页
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_第4页
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本课学习目标,1.识记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史实,分析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2.归纳近现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3.识记“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理解互联网的优势,综合评价互联网的作用。,2,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兴起,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国人办报,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申报英国商人美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中国报刊业的起步,4,万国公报是以时事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1868年7月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中国丛报是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情况的一份英文月刊,1832年5月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于广州。,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5,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开“文人论政”先河。,容闳创办的汇报和述报,19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人陆续办报,主要介绍时政和商情。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兴起。,6,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兴起,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建国后人民日报,7,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表,戊戌变法时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大多反映社会思潮。,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民主革命的报刊,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科学的报刊,这些报刊是各时期的有力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近代中国报刊业走向繁荣。,9,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中共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10,建国以后,中共创办的党报党刊,这些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11,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兴起,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迅速,12,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纷纷涌现。我国报刊事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刊物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13,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要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14,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广播事业,阅读教材P74“历史纵横”,谈谈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广播作为传媒工具有哪些特点和局限性。,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局限性缺乏感染力与形象性,文字+声音=广播,15,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广播事业,2.影视事业,文字+声音+图像=影视,16,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工厂的大门在巴黎公映,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兄弟,17,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影片首映非常成功,中国电影事业由此起步。,定军山剧照,谭鑫培,任景丰,18,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歌女红牡丹(193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胡蝶主演。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胡蝶,歌女红牡丹剧照,19,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影片,我国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渔光曲,图为该片剧照。,风云儿女(1935)剧照及插曲,20,建国后,电影创作的特征为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主题。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1,著名导演和演员,22,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23,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长虹牌液晶电视,24,改革开放后电视普及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电视的自身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影媒介的特点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时效性不强。,25,三.互联网的兴起,1.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90年代以后,互联网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止,中国网民1.23亿,26,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1.23亿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中国网络发展史大事,27,三.互联网的兴起,1.发展历程,2.功能和特点,功能迅速传播信息,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互动性。,28,三.互联网的兴起,1.发展历程,2.功能和特点,3.影响,29,下面是遵义县一中张三、王二两同学的周六生活情况。从两同学的周六生活上看,你认为互联网有何优势,又有何缺陷?,张三同学生活情况上午8点:起床上午9点:上网查阅一周来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上午10点:写博客、发贴下午2点:写作业下午5点:户外运动晚上7点:浏览新闻晚上8点:课外阅读,王二同学生活情况上午8点:起床上午9点:上网听歌上午10点:发表不文明言论下午2点:网络游戏晚上7点:与陌生人QQ视频晚上8点:成为黑客,30,从张三同学周六生活情况上看生活互联网有明显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让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脱离现实、荒废学业。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从王二同学周六生活情况上看生活互联网有明显缺陷,31,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家属痛哭流涕2011年2月12日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备在13日外出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吧打游戏,13日凌晨2时许,韩岩突然倒地,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搐。同学赶紧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检查,韩岩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90后小伙彻夜上网虚脱猝死2011年1月5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90后男子通宵上网后猝死于网吧内。根据网吧管理员称,这名男子自下午到达网吧开始上网后,在网吧包夜,直到早上时仍未离开。虽然自己不再玩游戏,但仍坐在座位上看别人游戏。中午时候管理员发现其身体状况有异样,便打电话报警,警方赶到时该男子已经死亡。,“网毒”案例,32,报刊书写我们的人生广播倾诉我们的酸甜影视演绎我们的精彩网络编织我们的生活大众传媒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33,请思考,1.(12北京西城区)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是指A.新华日报B.万国公报C.民报D.申报2.(07海南高考)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C,D,34,请思考,A,B,3.(12北京西城区)近代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取材于A.传统戏曲B.辛亥革命C.近代城市生活D.抗日战争4.(12浙江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西装电话无线广播电影A.B.C.D.,35,请思考,5.(12安徽淮北)徐风笑为安徽省濉溪县人,生于1899年。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其足迹遍及安徽、上海、湖北、北京等地。根据他近90年的人生经历判断,下列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安庆教堂参加一次新式婚礼B.在上海租界坐有轨电车上下C.在武汉手持粮票排队购买粮食D.在北京医院给老友发电子邮件6.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就物价、房价,收入分配等民生内容进行了在线交流。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B.网络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C.网络成为推进民主发展的渠道之一D.网络民主已经成为主流民主形式,D,D,36,本课小结,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大众传媒工具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