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2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基础梳理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辨别区分,(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本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一性,正确认识,基本性质,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唯物主义。(2)近代唯物主义。(3)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谁是本原,物质,意识,朴素,形而上学,辩证,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3.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精神,外化和表现,唯物主义,辩证法,网络构建,考点突破精讲考点典题例练,哲学基本问题,考点一,考点透析,1.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2.哲学基本问题可用如图表示,易错辨析,1.(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2,2014年山东文综,35B)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辨析: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但“永无定论”的说法是错误的,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辨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3.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辨析:两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首先,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其次,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4.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辨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高考扫描:2014年山东,35,选;2013年天津,7,选。,典例导引(2013年天津文综,7,4分)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中人们的一系列“新发现”是思维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由于题干材料只谈及具体科学而未涉及哲学问题,故C项不选。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源于对世界的惊异,D项说法属于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考点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考点透析,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见附表,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与人类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相一致;它既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辨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是正确的。辨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辨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高考扫描:2013年福建,34,选。,典例导引(2013年福建文综,34,4分)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认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唯心主义,排除;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答案为C。,考点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透析,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见附表,易错辨析,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辨析: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其中,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辨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论或唯心论的哲学体系。3.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于客观唯心主义而言是种进步。辨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相同的。相对而言,主观唯心主义更加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高考扫描:2014年江苏,25,选;2013年重庆,12,选。,典例导引(2014年江苏政治,25,2分)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解析:“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叶障目”体现了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A项不选。“掩耳盗铃”和“画饼充饥”都强调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属于唯心主义,B项符合题意。“盲人摸象”是没有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唇亡齿寒”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项不选。“拔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刻舟求剑”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项不选。答案为B。,命题角度4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高考扫描:2014年山东,33,选;2014年江苏,25,选;2014年江苏,28,选。,典例导引(2014年山东文综,33,4分)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朱熹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观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技法指导比较相关观点,既要把握其共性,又要看到其个性。“朱陆”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但又有具体差别,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热点聚焦关注时政拓展视野,热点材料,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材料一人民日报消息,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有的高级官员将王林等所谓的气功大师奉为座上宾,有的地方党政机关要重新修建大门改变朝向,有的地方为了修复“龙脉”而建不能走车行人的“风水桥”,材料二2014年9月2628日,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农田受淹、房屋倒塌。面对灾情有些地区的群众采取烧纸烧香、磕头拜神的方式祈求上天不要下雨;有些地区的群众在政府领导下,根据气象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抗击洪涝灾害,取得了积极成效。,信息解读,关键信息:文化的社会作用,落后文化的危害,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关键信息:文化的社会作用;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问题一: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与材料一说明了怎样的问题?漫画与材料一中的某些官员的思想与哪种哲学基本派别的思想一致?分析:(1)漫画和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某些官员仍然抱有封建迷信思想,持有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也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在唯心主义世界观支配下,他们求神拜佛的行为也必然是十分荒谬的。(2)漫画与材料一中这些官员的思想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相一致。,热点分析,问题二: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分析材料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