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体系结构:,1、人口的婚姻结构,2、人口的家庭结构,.,第一节人口的婚姻结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自然的道理;男愿有室、女愿有家,这是理所当然的。1、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2、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3、婚姻对人口的影响4、中国的人口与婚姻,.,一、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一)婚姻与婚姻制度1、婚姻:婚姻是男女两性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2、婚姻制度是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在现代社会,婚姻制度通常表现为法律形式,如婚姻法婚姻的本质:通过建立男女两性特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再生产禁止结婚条件:禁止近亲结婚,禁止有某种遗传病者结婚,禁止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者结婚婚姻条件主观条件:当事人的意愿结婚必备条件客观条件:婚龄要求和婚姻登记要求,.,(二)婚姻统计指标-婚姻的测量,1、结婚率结婚率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结婚事件的发生数,即全年结婚对数。2、平均初婚年龄是指初次结婚者的平均年龄。人口学强调女性初婚年龄。3、离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事件的发生数。4、离婚比离婚比是指一年内结婚对数与离婚对数之比。5、不婚率指已达到育龄期末仍未结婚的人数占相应年龄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三)婚姻年龄人口的构成,婚姻年龄人口一般是指15周岁以及以上的男女人口。婚龄人口的类型:1、未婚人口: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但不到50岁;50岁及以上。2、在婚人口:初婚、再婚、多次结婚、复婚3、离婚人口:已经离婚、还没有结婚的人口4、丧偶人口:夫妇双方中有一方去世了、幸存者并未再婚的人口5、早婚人口: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人口6、晚婚人口: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三五年后结婚,.,二、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人类婚姻的形态-五个阶段1、婚姻的原始型态杂婚特点:两性关系没有任何限制。2、家族制的婚姻型态血缘婚。也称族内婚特点:血缘群婚和知母不知父3、过渡性的婚姻型态伙婚特点:不同氏族的人群间的群体通婚。4、对偶婚是指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相对稳定的夫妻关系。5、一夫一妻-专偶婚特点: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婚姻不可离异。,.,血缘婚是由久远而漫长的杂婚制迈向伙婚制的一个过渡。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血缘婚限于在同行辈(如兄弟姐妹)间互为夫妻。,血缘婚,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的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和曾孙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普那路亚家庭,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若干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统较远的一群姐妹,与其他集团的一群男子互相集体通婚,丈夫们互称“普那路亚”。,特定的一群姐妹与另一群体中的一群兄弟结成“伙婚”,伙婚制,表亲婚,.,对偶婚,是指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相对稳定的夫妻关系。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但并不排斥与其他异性保持两性关系。,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专偶婚,专偶婚亦即一夫一妻制婚姻。是财产私有制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西周时期以来)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1、一夫一妻制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2、“同姓不婚”是缔结婚姻的前提。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原则。,.,三、婚姻对人口的影响,1、早婚会导致早育、多生2、高结婚率促进人口增长3、离婚率上升抑制人口增长4、非法婚姻不利于人口发展5、合法的、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利于人口发展,第一节人口与婚姻,.,四、中国的人口与婚姻,(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二)中国婚姻关系的基本特征(三)目前中国婚姻关系的新特点,.,(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1)聘娶婚-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2)掠夺婚(3)买卖婚(4)交换婚(5)指腹婚(6)表亲婚(7)童养婚(8)入赘婚(9)典妻婚(10)冲喜婚,.,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1)聘娶婚(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聘娶婚是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聘娶婚:通过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以财物为聘礼,将新娘娶入夫家的婚配形式聘娶婚的实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2、掠夺婚,俗称“抢婚”、“抢亲”等。掠夺婚:男子通过抢劫方式夺取女子为妻的一种野蛮的、强制性的婚姻类型。,.,3、买卖婚买卖婚:指纯钱物交易而定的购买式婚姻4、交换婚俗称“换亲”交换婚: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其女子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5、指腹婚俗称“胎婚”,即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双方指腹相约,如果是异性,待其成年后则结为夫妻6、表亲婚即表兄妹、表姐弟之间结成配偶的婚姻形式。分姨表亲和姑表亲(姑舅亲)两种,.,7、童养婚即男家从小领养他人未成年的幼女做儿媳妇,待成年后,再与其子完婚8、入赘婚即女子不出嫁,招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姻形式目的:一是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招婿可以传宗接代;二是家中缺乏强壮的劳动力9、典妻婚俗称“借妻生子”,是丈夫将妻子租典给他人作妻妾的临时性的婚姻形式10、冲喜婚即已订婚的男子病笃,以婚喜吉祥之气冲散“晦气”,.,爱情型,2、中国现代婚姻形式,功利型,较好的外表,人格魅力,政治功利型,经济功利型,生活依托型,传宗接代型,.,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1)周末婚姻即“5+2”的婚姻模式(2)试婚(3)同性婚(4)协议婚(5)网络婚,.,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1)周末婚姻又称为“5+2”的婚姻模式,.,(2)试婚尝试婚姻。是一种“准婚姻”状态,不承担婚姻所具备的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3、同性婚同性之间的婚姻关系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德国、法国、芬兰、冰岛、巴西、捷克、斯洛伐克。,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4、协议婚夫妻在婚前不但就财产进行了公证,还对一系列婚后会产生的问题定下了协议。,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5、网络婚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爱,有的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在婚后仍只能利用网络来作为他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目前互联网婚姻介绍的网站大约有2500多个,.,(二)中国婚姻关系的基本特征,1、初婚年龄低尽管到2000年,中国男性初婚年龄已经提高到25岁多,女性提高到23岁多。但是与西欧国家相比,仍是很低的。2、结婚率高中国人口结婚率高,很少有终身不婚的。在西欧历史上,女性有10%左右终身不婚。3、普遍结婚、普遍生育在中国,凡是有生育能力的,绝大多数是要生育的。在西欧,不仅终身不婚者多,而且已婚者中也有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终身不生育。4、离婚率低,婚姻关系稳定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的资料分析,中国处于第55位。,.,(三)目前中国婚姻关系的新特点,1、离婚率上升2、违法婚姻在个别地方较为严重3、通婚圈两极分化4、涉外婚姻增多据广西日报2000年9月份的一则报道,广西的8个边境线有8000多名越南妇女与中方边境居民非法通婚,生育子女1万多人,这些孩子既无国籍也无户口。,.,第二节人口的家庭结构,1、家庭统计指标与相关概念2、家庭的发展变化3、家庭对人口的影响4、中国的人口与家庭,.,一、家庭统计指标与相关概念,(一)家庭与家庭制度1、家庭的涵义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基本群体.家庭构成的条件-一是要有正式的婚姻关系;二是要有血缘关系;三是或有收养关系2、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另外还有宗教功能等.3、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力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家庭类型,1、按代际层次(1)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是夫妇核心家庭,指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二是一般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其子女组成的家庭。三是缺损核心家庭,或称单亲家庭,指夫妇一方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四是扩大核心家庭,指夫妇及子女之外加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与配偶、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即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又称大家庭或复式家庭,指至少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按角色完整情况:(1)健全家庭(2)残缺家庭即破损家庭一是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二是兄弟姐妹之外再加上其他有血缘、无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3、按人口和代际:(1)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子女。包括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2)大家庭主要包含三代成员,是传统家庭的组成型态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三)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通常指由夫妇双方的结合组成家庭开始,到夫妇双方死亡从而家庭解体而告终的整个家庭发展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开始(形成)、生育(扩展)、中间(稳定)、收缩、空巢、解体6个阶段。具体如下表-,.,家庭生命周期与人口变化,.,二、家庭的发展变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对人类家庭的历史演变,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人类在原始状态时,部落内部盛行群婚制,后来逐步发展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当今家庭的变化-非常规家庭:1、空巢家庭2、丁克家庭3、单身家庭4、单亲家庭5、同性恋家庭,.,1、空巢家庭:即是老年“空巢”家庭。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一是纯空巢家庭,分单身空巢和配偶空巢家庭;二是类空巢家庭,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二是年轻的空巢家庭空巢期提前且延长。,.,2、丁克家庭丁克,是英文Doubleincomeandnokids的缩写DINK的译音,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传统家庭得以维系的两点:一是孩子,二是经济,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丁克族的家庭,认为情爱和性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婚姻的基础。,现在的婚姻,女人的角色不再是“相夫教子”,男人的角色也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追求目标。,.,3、单身家庭单身家庭,指只有一个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形成原因:一是核心家庭中因配偶一方离婚、死亡所造成的;二是留在家庭中的配偶没有生养过子女或生养过子女但子女不在身边。,.,4、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指由一个父亲或母亲及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分类:(1)死亡单亲家庭(2)离婚单亲家庭(3)未婚单亲家庭(4)分居单亲家庭,.,5、同性恋家庭判定标准(1)有一种无法抑制想要与同性有亲密行为的想法。(2)情感和欲望的对象只限于同性,对异性不感兴趣。(3)渴望与同性的互动,包括文字、书信、谈话,并为之神魂颠倒。(4)经常会感到孤独,较强的忧郁,部分人尚有罪恶,羞耻感。(5)是持续性而非情境性或偶发性的行为。(6)年龄已满20或25岁。,.,三、家庭变动对人口的影响,(一)家庭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变动对生育率的影响1、生育意愿。生育意愿强烈就会导致多生育,反之相反。2、生育性别偏好。如果希望生育男孩,生育率就难降下来。如果希望生育女孩,生育率就会下降。(二)家庭生活水平变动对孩子数量和素质的影响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而孩子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抑制父母对孩子数量的追求。(三)家庭婚姻关系变动对孩子数量和素质的影响家庭婚姻关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有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育,但家庭关系稳定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父母多生育。(四)家庭规模缩小造成家庭养老负担重。随着孩子数量的减少,父母寿命的延长,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不然加重。,.,四、中国的人口与家庭,(一)中国婚姻家庭新形式1、模范(没饭)家庭2、周末家庭3、分居家庭,.,(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特点,1、家庭规模不断缩小。2、家庭的核心化。3、家庭关系的变化4、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经济状况仍是制约家庭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5、离婚率稳步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6、家庭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导致“四二一”家庭,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形成有力冲击。7、独身人数在不断增加,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社会的承认,.,1、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计划生育限制了家庭的扩大,人口的增长1990年家庭规模,第一次降到3.97人,突破了解放以来一直处于4人以上的局面农村县和镇的家庭规模:4口人的比重最大,分别为26.7和25.7城市的家庭规模为3口人的比重最大农村的家庭规模较大,城市的家庭规模较小,.,2、家庭的核心化,(1)核心家庭比例逐渐上升,并处于领先地位(2)直系主于家庭(如三代户)稳中有降(3)联合家庭迅速减少(4)夫妻家庭比例有所上升(5)单身家庭降中有升,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家庭规模逐渐减小,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比例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是小家庭,如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比率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3.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关系主要包括横向的家庭关系和纵向的代际关系。(1)横向的夫妻关系:横向的夫妻关系开始代替纵向的亲子关系成为我国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唱妇随”转向平等的夫妻共同体(2)家庭代际关系: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特点是家庭代际层次减少,代际关系简化。,.,近年来代际层次变化的表现:-二代户已成为大多数,二代户加一代户的比例已超过80,家庭代际关系简化-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依赖性减弱、文化差异扩大。文化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价值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两代人的“代沟”,.,(三)我国现阶段发挥家庭功能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计划生育问题2.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3.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4.老年人问题:主要是赡养问题5.消费问题:投资与消费可持续消费,.,第三节专题:婚姻挤压问题,一、对婚姻挤压的几点认识二、我国婚姻挤压状况分析三、婚姻挤压的影响四、讨论与对策,.,一、对婚姻挤压的几点认识,1、婚姻挤压的定义及表现形式婚姻挤压(MarriageSqueeze)-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婚姻挤压-既表现为终身不婚还表现为男性或女性被迫推迟结婚造成的夫妻婚龄差过大。,.,2、婚姻挤压的形成原因,第一、性别比严重失调是最明显的因素.第二、出生率波动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3、婚龄调节机制,当婚姻市场上出现挤压时,婚姻市场的男女婚龄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即婚姻挤压对传统的择偶年龄偏好发生影响-男性婚姻拥挤使得夫妇年龄差趋于扩大-女性婚姻拥挤则使得夫妇年龄差趋于缩小。因此一般轻微的婚姻挤压问题都能够通过打破传统的择偶标准比较容易地消解掉.,.,4、婚姻梯度选择规律,婚姻梯度(marriagegradient)是反映人们的择偶偏好的一个术语.婚姻梯度-男性是倾向于是“下向婚”(许多男人倾向于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略低于自己的女人)-女性是倾向于“上向婚”的。这种婚姻模式带来的现象叫做“婚姻梯度”。婚姻挤压的出现会加剧或减缓婚姻梯度的作用力,男性婚姻挤压会加剧婚姻梯度的作用,而女性婚姻挤压则反之。,.,二、我国婚姻挤压状况分析,1、我国婚姻市场上男性未婚人口明显多于女性.2、任一年龄组都是未婚男性多于女性,这意味着婚龄差的扩大只会造成婚姻挤压的传递与累计,而不会减缓婚姻挤压.3、城乡状况略有差异,乡村的情况比城镇严重.总起来讲,我们现在已经普遍出现了婚姻挤压问题.我国婚姻挤压的类型是男性婚姻挤压.,.,三、婚姻挤压的影响,1、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2、会造成老年人口问题的复杂化3、不利于婚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工程师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产品经理面试秘籍及预测题
- 2025年初级人事专员面试问题与预测答案大揭秘
- 2025年CATV QAM调制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票务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U型荧光灯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有答案)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三中2025-2026学年高三开学摸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氮氧化铝晶体(ALON)项目建议书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英语教案
- 中国美容仪器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海洋工程装备概述
-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 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教程》课件(1)章节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食品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四届安徽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粮油保管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