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_第1页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_第2页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_第3页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_第4页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异切割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异性切割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核酸连接酶用于DNA和RNA的连接核酸末端修饰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饰其它酶类-用于生物细胞的破壁、转化、核酸纯化、检测等。,第一节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1.细菌限制修饰系统的发现WernerArber于1962-1968年发现,1968年分离到I型限制酶。2.限制酶HindII的发现HOSmith和Wilox于1970年首次从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中发现并分离到HindII限制酶。3.SV40限制图谱和转录图谱的绘制D.Nathans(1971年)用HindII绘制SV40的限制酶谱。,二.限制修饰系统的种类1.I型:由三个基因构成,hsdR;hsdM;hsdS(hostspecificityforDNArestrictionmodificationandspecificity)位于染色体上,三个基因构成一个复合体,限制酶需要ATP、Mg2+、SAM(腺苷甲硫氨酸)。2.II型:限制与修饰基因产物独立起作用,在.coli中这两种基因位于质粒上。3.III型:修饰酶与型酶相同,hsd与hsd基因产物结合成一亚单位,限制酶是独立存在的。上述三个系统中,只有II型限制酶与甲基化酶具有相当高的核苷酸识别特异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中。,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命名1.定义:广义指上述三个系统中的限制酶;狭义指II型限制酶。2.命名:限制酶由三部分构成,即菌种名、菌系编号、分离顺序。例如:Hind前三个字母来自于菌种名称H.influenzae,“”表示菌系为型血清型;“”表示分离到的第三个限制酶。EcoRIEscherichiacoliRIHindHaemophilusinfluensaedSacI(II)StreptomycesachromagenesI(),四限制酶的特点1.识别顺序和酶切位点)识别-8个相连的核苷酸MboINGATCN;AvaIIGG(A/T)CCBamHIGGATCC:PpuMIPuGG(A/T)CCPyNotIGCGGCCGC;SfiIGGCCNNNNNGGCCCCGGNNNNNCCGGFokI5-()9-33-()13-5外侧,产生-端突起)富含,)对称性双对称EcoRI5-GAATTC-33-CTTAAG-5)切点大多数在识别顺序之内,也有例外)限制酶切后产生两个末端,末端结构是-和-2.末端种类)-端突起,个数为或个核苷酸PstI5-CTGCAG-35-CTGCAG-33-GACGTC-53-GACGTC-5)-端突起,个数为或个核苷酸EcoRI5-GAATTC-35-GOHPAATTC-33-CTTAAG-53-CTTAAPHOG-5,)平齐末端SmaI5-CCCGGG-35-CCCGGG-33-GGGCCC-53-GGGCCC-5)非互补的粘性末端)切点在识别顺序之外的,如:FokIFokI5-GGATG()9-35-GGATG(N)93-CCTAC()13-53-CCTAC(N)13)能识别简并顺序的,如:AvaIAvaI5-CPyCGPuG-3CCCGGG;CTCGGG;CCCGAG;CTCGAG,)相容性末端如:BamHIGGATCCBglIIAGATCTMboI,Sau3AINGATCN上述几种限制酶产生的DNA片段仍可相连,由此形成的重组分子能被MboI和Sau3AI识别和酶切,但BamHI和BglII的识别机率只有1/16。BamHI+MboIA/C/G/TGATCT/C/G/ABamHI和BglII(AGATCT)两种酶产生的相容性末端,相连后不能为两种酶所识别和酶切。BamHI+BglIIA/GGATCT/C不同末端的连接特性:除第4种末端不能进行不同DNA分子或同种DNA分子不同切点产生的末端相连外,其余4种末端可以相互连接。,五.异源同序酶(isoschizomer,同裂酶)1.定义:能识别相同序列但来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限制酶2.特点:1)识别相同顺序2)切割位点的异同KpnIGGTACCAsp718GGTACCSstICCGCGGSacICCGCGG限制酶的星反应(staractivity)1.特点:限制酶识别序列特异性降低2.发生星反应的限制酶和条件(见下页)3.星反应的利用和避免,表1具有星反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与条件限制酶诱发星活性的条件a识别序列AvaI1,2,4BamHI1-5,8GGATCN,GPuATCCBstI2,4BsuI2,4,6EcoRI1,2,4-6NAATTNHae2,4HhaI2,4,7Hind6HpaI1,2,4PstI1,2,4,7Pvu2,4SalI1,2,4,7ScaI4-6,8Sst2,4XbaI2,4,7a.1:亚乙二醇(45%);2:甘油(12%);3:乙醇(12%);4:高酶/DNA比(25U/g);5:Mn+代替Mg+;6:pH8.5;7:二甲基亚砜(8%);8:无NaCl。,七.其它特异性的内切酶及其用途1.末端酶(terminase):5-GGGCGGCGACCTN-3N-5,出现的频率约412分子量为117,000=1A(74,000)+2Nul(21,000)2.Omega核酸酶(I-SceI):由内含子编码,用于rRNA的剪切,出现的频率约418=6.9X1010bp,其识别顺序为5-TAGGGATAACAGGGTAAT-3TATT3.I-PpoI:来自于Physarumpolycephalum识别序列:CTCTCTTAAGGTAGCAATT4.用途遗传标记,构建载体,八.限制酶的用途1.DNA重组2.限制酶(物理)图谱绘制3.突变分析(RFLP分析)4.限制酶的部分酶切与完全酶切附:IIS型限制酶的特点1.具有特异型核苷酸顺序识别能力,但该顺序不具有对称结构。2.酶切位点与识别位点不一致,切点常在识别位点的一侧,1-20nt。3.酶切后的末端经补平后又可发生酶切反应。4.产生粘性末端可以是1-5个核苷酸。5.均为单体,分子量为47108kD。,第二节DNA甲基化酶,一.甲基化酶的种类与识别顺序1.限制修饰系统I、II、III型中的甲基化酶三个系统中的甲基化酶可使细菌DNA分子中的胞嘧啶和腺嘌呤发生甲基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和6-甲基腺嘌呤:在DNA重组实验中,常用的甲基化酶属于II型,它与相应的限制酶的识别顺序相同,其甲基化位点与限制酶作用位点可同可不同。如:M.EcoRIGAmATTCCEcoRIGAATTC不同MHpaICmCGGHpaICCGG相同,2.Ecoli的dam、dcm甲基化酶这类甲基化酶与限制酶无关,不构成相应的限制修饰系统。damGmATC,dcmCmCA/TGG3.哺乳动物的甲基化酶该酶可使CG中的胞嘧啶甲基化,其甲基化反应与DNA复制、基因转录等过程有关。4.Ecoli中依赖于甲基化的限制修饰系统mrr(mA/A)、mcr(Am5CG)、merB(Pum5C),二.甲基化酶活性对限制酶活性的影响1.dcm和dam甲基化酶对限制酶的影响1)抑制某些限制酶的活性,不管两种限制酶的识别顺序是完全重叠还是边界重叠如:完全重叠BclIdam(GATC);ScrFIdcm(CCA/TGG)边界重叠ClaI-dam;Sau96I-dcm2)不能抑制某些限制酶活性,不管两者的识别顺序为何种重叠如:dam-BamHI,Sau3AI,BglII,PvuI;dcm-BstNI,表2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识别序列*甲基化酶AvaGG(A/T)CC(A/T)GGdcmBclTGATCAdamClaGATCGATdamEcoRCC(A/T)GGdcmHphGGTGATCdamMboGATCdamNruGATCGCGAdamSau96GGNCC(A/T)GGdcmSauFCC(A/T)GGdcmStuAGGCCTGGdcmTagGATCGAdamXbaTCTAGATCdam*下横线字母表示限制酶识别序列,绿色字母表示dam甲基化酶识别序列,红色字母表示dcm甲基化酶识别序列,2.II型甲基化酶对限制酶活性的影响)抑制同种限制酶的活性M.BamHIGGATmCCBamHI(GGATCC)M.EcoRIGAmATTCEcoRI(GAATTC))抑制不同种限制酶的活性a.顺序完全重叠如:M.ClaI(ATCGmAT)-TaqI(TCGmA)b.顺序边界重叠如:M.BamHI(GGATmCC)-MepI(mCCGG)抑制不同种限制酶的部分活性MTaqI(TCGmA)-HindII(GTPyPuAC):GTCAAC,GTTAAC,GTCGmAC,GTTGAC3.甲基化酶的用途)改变某些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异性,以便重组体的形成)在建立基因文库时,可先使DNA分子部分甲基化,然后再用限制酶切,表3甲基化酶与识别序列甲基化酶识别序列a受甲基化影响的限制酶bM.AluAGmCTAlu,BamH,Bsp1286Dde,HgiA,Nhe,PstM.BamHGGATmCCBamH,MspM.ClaATCGmATCla,Mbo,TaqdamGmATCcdcmCCA/TGGcM.EcoRGAmATTCEcoRM.HIdGCNGCGGmCCMst,Pst,PvuM.HaeGGmCCBan,Bgl,Bsp1286,BstX,Hae,Msp,Nae,Nco,Sac,Sau96M.HhaGmCGCAha,FnuD,HhaM.HpaCmCGGAha,Ava,Ava,Hpa,ScrFM.HphTmCACCHinf,Hph,Sau3AM.MspmCCGGBamH,MspM.PstCTGCmAGAlu,PstM.TaqTCGmAAluI,Ava,EcoRV,HinC,Hinf,Mbo,Taq,Xmna.标在碱基的左上角的m表示该碱基被甲基化;b.所列出的限制酶均已商品化;c.参见表2;d.M.HI分离自噬菌体污染的细菌细胞,它可识别两个序列,GCNGC的甲基化位点尚未确定。,第三节核酸酶,ds-DNA结构:切口,缺口,断口,一.外切酶III(ExoIII)1.一般特点:来自于E.coli,分子量28,000kD2.催化反应类型1)外切酶活性:35,产生5-单磷酸核苷酸和具各种结构的ds-DNA,pH7.6-8.52)核酸酶H活性:除去DNA-RNA杂交分子中的RNA分子,pH7.6-8.53)3-磷酸酶活性:除去3-磷酸基后形成3-OH端,有利于DNA聚合酶反应,pH6.8-7.44)内切酶活性:在无嘌呤或无嘧啶处将DNA键切开,pH7.6-8.5,3.外切酶活性特点1)反应底物:互补ds-DNA2)碱基释放速度:CA-TG3)反应产物:5-单磷酸核苷和具缺口或5-端突起的ds-DNA,过度反应将导致DNA降解4.用途1)核酸(DNA)标记2)基因突变-缺失3)DNA序列测定时作顺序缺失5.使用注意事项1)正式使用前,测定在一定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2)在一定条件下,ExoIII不能作用GC富集区(来自于cDNA加尾),ExoIII的外切酶和RNaseH的作用,二.外切酶1.反应特点1)作用底物:要求5-PO4基;不作用含切口的DNA分子2)作用方向与产物:53;产生5-P核苷和3-突起的ds-DNA2.用途:DNA定序测定;除去5-端突起,产生3-端突起,便于加尾,三.核酸酶Bal311.一般特点:胞外酶;具DNase和RNase活性;由“快”和“慢”两种成分构成2.催化反应特点1)底物:ss-DNA,ds-DNA,RNA(外切与内切活性)2)作用方向与产物:53和35同时进行,但反应速度不同;产生5-单磷酸核苷和缩短的ds-DNA3.用途:基因突变-缺失;绘制限制酶谱;DNA定序(与ExoIII相同),其优点是Bal31酶活依赖于Ca+和Mg+,Ca+在反应完毕后可用EGTA(乙二醇四乙酸)灭活而不影响Mg+浓度,后者是限制酶活性必需的4.使用注意事项:1)应作预备实验,因每批酶制品的“快”“慢”酶含量不同2)DNA两条链碱基组成不同,终止反应时存在单链突起,需要补平,核酸酶Bal31的活性,四.核酸酶S11.一般特点:糖蛋白(含糖量8%),最佳pH4.5,对热稳定,抗变性剂2.催化反应类型:ss-DNA;ss-RNA;双螺旋变性区3.用途1)基因突变-缺失,常与外切酶,如ExoIII、外切酶、Bal31连用2)DNA定序分析3)S1作图法4)基因结构分析5)tRNA结构分析4.使用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反应,因最适酸性pH将导致DNA断裂或降解2)避免使用高浓度酶量,以免DNA被降解(因产生切口),核酸酶S1活性,五.绿豆核酸酶1.与S1酶相同点:作用于ss-DNA和RNA,对5-端的突起核苷酸作用速度为GCAT2.与S1酶的不同点最适pH接近中性,不会产生切口;不使具切口的ds-DNA断裂3.用途:与S1酶相同六.外切酶作用于ss-DNA的3-与5-端,产物为低聚核苷酸除去单链DNA形成平整末端七.牛脾磷酸二酯酶作用含5-羟基端的ss-DNA和RNA,产生3-单磷酸核苷用于短链RNA和DNA的定序分析,八.蛇毒磷酸二酯酶作用3-羟基单、双链DNA和RNA,产生5-单磷酸核苷用于RNA和DNA的定序分析表4几种常用外切酶的特点外切酶作用方向作用底物反应产物ExoIII35dsDNA单核苷酸外切酶53ss和dsDNA同上Bal3135和53ss和dsDNA,RNA同上S135和53ssRNA和ssDNA低、核苷酸绿豆核酸酶35和53ssRNA和ssDNA同上ExoVII35和53ssDNA低聚核苷酸牛脾磷酸二酯酶53ssRNA,ssDNA同上蛇毒磷酸二酯酶35ss,dsRNA和DNA同上,九.RNase大部分用于R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或除去DNA样品或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的RNA分子。RNase的识别序列和特点见表5。1.RNaseA分离自牛胰脏,对热稳定,抗去污剂(100加热15min仍具活性),用于除去DNA样品中的RNA分子2.核酸酶S7,亦称微球菌核酸酶,对RNA敏感,用于除去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的内源mRNA十.RNaseH作用于DNA-R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用于cDNA文库建立时除去DNA链以便第二条链cDNA链的合成。,表5核糖核酸酶反应特点核酸酶特异性反应核酸酶特异性反应APyp/NPhyMAp/N或Up/NCL3Cp/N,Ap/N和Cp/NB.cereusCp/N,Up/NT1Gp/NP1无特异性反应T2无特异性反应S7Np/A和Np/UU2Pup/N或Ap/NPhy1Ap/N,Gp/N和Up/N,十一.DNaseI1.特点:具内切酶活性,作用于ds-DNA,但无核苷酸序列特异型,产生5-P低聚核苷酸;Ca2+,Mg2+或Ca2+,Mn2+可使酶活达最大值当酶浓度很低时,ds-DNA分子上将形成切口,不同类型二价阳离子对两条链上切口位置形成有以下影响:Mg2+存在时,两条链上的切口独立无关Mn2+存在时,两条链上的切口几乎在同一位置2.用途1)切口移位,制备DNA探针2)制备RNA样品时除去DNA分子3)基因突变时产生切口,第四节DNA聚合酶,一.E.coliDNA聚合酶I(polI)1.E.coli的DNA聚合酶系统PolI参与DNA修复,具35和53外切酶活性polII同上具35外切酶活性polIII参与DNA复制,具35和53外切酶活性2.E.colipolI的特点1)具两种外切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在蛋白酶作用下,该酶分裂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其中小片段具53外切酶活性,大片段具35外切酶活性(大片段亦称为Klenow片段,polIK)2)聚合酶活性,53,要求3-OH引物和模板DNA,其延续性受反应条件的影响(表6)3)外切酶活性,3.用途1)除去3-端突起的单链DNA(在无dNTP时)2)补齐5-突起端3)合成第二条cDNA4)切口移位制备探针其中用途2)和3)常用大片段表6E.coliDNAPolI的延续性DNA模板-引物类型反应条件延续性(碱基数)切口ColE137C,低盐8缺口ColE137C,低盐47切口/缺口胸腺DNA37C,低盐24polyd(AT)37C,低盐188polyd(AT)5C,低盐14polyd(AT)5C,高盐3,二.T4DNA聚合酶1.特点:53聚合酶活性,1500nt/min,为polI的两倍35外切酶活性,可作用于ss-DNA和dsDNA,其切除速度分别为40和4000nt/min2.用途:制备高比活性探针(1010cpm/gDNA);DNA末端修饰-缺失,三.反转录酶1.AMV反转录酶1)结构与酶活性反转录酶以,形式存在,其中(无活性)P32(内切酶活性)+聚合酶+P24(RNaseH活性),各步反应由蛋白酶催化2)聚合酶活性a.RNA,DNA引物(大于8nt)cDNA链bDNA-RNA引物互补DNA链c(rA)1100(dT)12-18(dT)nor(rc)n.dGn(dG)n,反转录酶的结构和活性,5AAAAA3引物5AAAAA3,2.M-MLV反转录酶1)特点:不具内切酶活性;RNaseH活性低;稳定性差2)与AMV反转录酶比较a合成短链cDNA(0.6kb)时,两者相同,但M-MLV反转录酶需要量大,可能与其稳定性差有关b合成长链cDNA(4.5-7.5kb)时,它比AMV反转录酶有效得多,这与它无内切酶活性有关。3)用途a.cDNA合成用于文库建立;b.制备cDNA探针;c.DNA序列分析;d.填补5-突起末端以获平端,四.TaqDNA聚合酶1.特点:分离自水生栖热菌,分子量为94,000,最适反应温度75,对95高温具良好稳定性,该酶不存在35外切酶活性2.用途:主要用于DNA的体外扩增,经25次循环后才进入酶的反应稳定期,一个DNA分子因而可被扩增4106倍DNA扩增技术又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它包括以下三个步骤:DNA模板变性(95)与DNA引物退火(45)引物延伸(75),TaqPol和PCR,五.DNA定序酶用基因工程方法去除35外切酶活性的TaqDNA聚合酶六.TthDNA聚合酶93kD,75,含有二级结构DNA分子的定序七.TliDNA聚合酶100仍具酶活,35外切酶活性,85kDDNA的切平反应和补平反应DNA聚合酶和核酸酶S1或绿豆核酸酶连用,可用于DNA末端结构的修饰,切平反应和补平反应,四种不同补平反应,5-GGATCC-3BamHI5-GGATCC-33-CCTAGG-53-CCTAGG-5dNTPdGTPdGTP/dATPdGTP/dATP/dTTP5-GGATC5-GG5-GGA5-GGAT3-CCTAG3-CCTAG3-CCTAG3-CCTAGGATCC-3GATCC-3GATCC-3GATCC-3CTAGG-5GG-5AGG-5TAGG-5IS1S1S15-GGCC-35-GGATCC-35-GGATATCC-33-CCGG-53-CCTAGG-53-CCTATAGG-5IIIII,第五节RNA聚合酶,一.SP6RNA聚合酶1、特点: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具SP6启动子特异型2、用途:主要用于RNA分子的体外合成,RNA分子可用于:1)RNA分子的拼接研究2)标记的RNA常用于杂交,RNA-DNA比DNA-DNA分子更稳定,两条链均可标记,产生的RNA具高放射比活性3)DNA的定序分析4)基因结构的研究,其中包括内含子数目,长度和位置5)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合成研究,RNA聚合酶活性,二.T7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T7噬菌体基因启动子三.T3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T3噬菌体基因启动子基因启动子识别的特异性比较:SP6T7T3四.E.coliRNA聚合酶五.多聚核苷酸磷酸化酶,第六节连接酶,一.T4DNA连接酶1.特点:只连接ds-DNA分子,要求3-羟基和5-磷酸基2.用途:1)相同或相容粘性末端的连接2)平整末端的相连DNA平端来源:限制酶作用结果;限制酶与其它酶共同作用结果。平端的连接比粘性末端的连接要困难得多,所需的酶量也多3.抑制剂:PO43-5mM,NaCl25mM,Ca+0.1mM,5-AAGCTT-35-AOHPAGCTT-3PAGCTTAOH3-TTCGAA-53-TTCGAPHOA-5HOATTCGAP退火5-AHOPAGCTTAHOPAGCTT-33-TTCGAPOHATTCGAPOHA-5或5-AHOPAGCTTAHOPAGCTT-33-TTCGAPOHATTCGAPOHA-5T4DNA连接酶5-AAGCTTAAGCTT-33-TTCGAATTCGAA-5或5-AAGCTTAAGCTT-33-TTCGAATTCGAA-5,T4DNA连接酶的连接反应(两种插入方向),+,二.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具粘性末端DNA分子,以NAD作辅助因子三.T4RNA连接酶参与单链RNA分子的连接。主要用于提高T4DNA连接酶在连接反应中的连接效率(20倍),HOPHOPHOP,535353,RNA连接酶活性,第七节核酸末端修饰酶,一.细菌碱性磷酸酶(BAP)1.特点1)除去ss-DNA,ds-DNA和RNA分子两端的3-和5-磷酸基2)对热稳定2.用途1)载体DNA的去磷酸化,防止自我连接,以增加重组频率2)核酸末端标记二.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IP)与BAP相同,只是CIP对热敏感,磷酸酶(I)与磷酸激酶(II)活性,磷酸激酶的交换反应,三.T4多聚核苷酸激酶1.催化反应类型1)激酶活性(5-磷酸化酶):可将ATP中的位的磷酸基转移到ss-DNA,ds-DNA和RNA分子的5-羟基端,在这反应过程中可有两种方式进行(pH7.5-8).转移反应;.交换反应2)3-磷酸酶活性(pH5-6)2.用途1)5-端末端标记2)分子克隆过程中以获得5-磷酸基末端,便于连接酶反应,四.末端转移酶(TdT)1.反应特点底物:dNTP及衍生物,3个核苷酸,要求3-OH端,需要ss-DNA作为引物,以3-突起端的ds-DNA为最高,亦可用于ds-DNA加尾2.核苷酸掺入速度二甲基砷酸盐缓冲液和Mg2+可提高嘌呤核苷酸的掺入速度,而Ca2+可提高嘧啶掺入速度3.用途3-加尾,便于两DNA分子重组;3-末端标记,五.多聚腺嘌呤聚合酶该酶是在RNA分子的3-端(OH)加上一个多聚A的尾巴,其用途可标记RNA和加尾的RNA,可用于cDNA的合成六.烟草酸性焦磷酸酶可除去mRNA帽子结构中的焦磷酸:m7Gp-p-p-Xp-Yp-mRNAp-Xp-Yp-mRNA七.鸟苷酸转移酶1.催化类型RNA三磷酸酶:pppN(pN)nppN(pN)n+Pi鸟苷酸转移酶:-32PGTP+ppN(pN)nG32pppN(pN)n+PPiRNA甲基转移酶:AdoMet+G(5)pppN(pN)nm7G(5)pppN(pN)n+AdoHCy2.用途:标记DNA,第八节其它酶类,1.原生质体的制备酶类制备原生质体目的:外源DNA导入;核酸和蛋白质的提取溶菌酶,zymolyase,glusulase,NovoZyme,溶壁酶,纤维素酶2.蛋白质降解酶类蛋白酶K3.检测酶类抗生蛋白链素-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练习题,1.一种DNA分子经三种限制酶完全酶切后得如下结果:EcoRI5kbEcoRI/HindIII1、2、3、4kbHindIII3kb、7kbEcoRI/PstI2、3、5kbPstI10kbHindIII/PstI1、3、6kb将各限制酶位点绘制在DNA分子上。2.另一DNA分子经相同处理后得如下结果,将各限制酶位点标在DNA分子上。EcoRI1、3、6kbEcoRI/HindIII1、3kbHindIII4、6kbEcoRI/PstI1、3、5kbPstI2、8kbHindIII/PstI2、6kb3.下图中的一段DNA分子上有两个限制酶PstI和EcoRI识别位点,两位点相距10bp,现有一研究生要分析EcoRI右侧500bp区域内的功能,他需要在这一区域内获得各种缺失突变体以确定某功能区,他应如何设计此实验?假定EcoRIPstI间的10bp除去后并不影响任何结果分析,但PstI位点左侧的DNA不能除去,4.假如PstI位点为另一限制酶HindIII,实验又该如何设计?5.现有一研究者打算将一EcoRIDNA片段克隆到另一个DNA分子的BamHI位点以便DNA扩增,但扩增后的DNA分子又可用BamHI限制酶将插入的片段回收,如何设计此实验。6.一研究生要将一质粒(pI)上的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