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1-传感器_y_第1页
LN1-传感器_y_第2页
LN1-传感器_y_第3页
LN1-传感器_y_第4页
LN1-传感器_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车用传感器概述传感器分类几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汽车电子学-传感器,车用传感器OnBoardSensors,贺桂芳汽车与工程机械用传感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门捷列夫,汽车电子传感器技术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检测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发动机: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温度、压力、位置、转速、流量、气体浓度和爆震传感器等,汽车传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内容,普通轿车: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余只。,底盘:控制变速器系统、悬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车速、踏板、加速度、节气门、发动机转速、水温、油温,车身: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温度、湿度、风量、日照、加速度、车速、测距、图象等,检测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日新月异,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借助检测元件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信息的装置。,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为电信号。因而从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的构成,传感器由敏感器件与辅助器件组成。敏感器件的作用是感受被测物理量,并对信号进行转换输出。辅助器件则是对敏感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阻抗匹配,以便于后续仪表接入。,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机械量:长度,厚度,位移,速度,加速度,旋转角,转数,质量,重量,力,压力,真空度,力矩,风速,流速,流量;声:声压,噪声.磁:磁通,磁场.温度:温度,热量,比热.光:亮度,色彩,传感器的分类,机械式,电气式,光学式,流体式等.,2)按工作的物理基础分类:,传感器的分类,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分类,4)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变.例如: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传感器的分类,电阻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传感器,按工作的原理可分为:变阻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式、光敏式、电敏式、压敏式.,1变阻器式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电阻式传感器,等效电路分析:,x,L,L-变阻器总长;x-电刷移动量.R-总电阻;RL电刷电阻;,R=K*l,x=L*E1/E,传感器测量原理-电阻式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电阻式传感器,?,应变计,金属应变计,变阻器式传感器产品,传感器测量原理-电阻式传感器,变换原理: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变化,两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它的电容量为:,、A或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电容的变化。,传感器测量原理-电容式传感器,a)极距变化型,传感器测量原理-电容式传感器,b)面积变化型,角位移型,平面线位移型,柱面线位移型.,传感器测量原理-电容式传感器,c)介质变化型,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料位计),传感器测量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a)电桥电路,b)谐振电路,c)运算放大器电路,传感器测量原理-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它是把被测量转化为电感量的一种装置。,分类:,传感器测量原理-电感式传感器,1自感型-可变磁阻式,原理:电磁感应,传感器测量原理-电感式传感器,涡流式,原理:涡流效应,传感器测量原理-电感式传感器,原线圈的等效阻抗Z变化:,传感器测量原理-电感式传感器,2互感型-差动变压器,工作原理:互感现象.,传感器测量原理-电感式传感器,1变换原理:,磁电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一种转换器。,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为,磁通变化率与磁场强度、磁阻、线圈运动速度有关,改变其中一个因素,都会改变感应电动势。,传感器测量原理-磁电式传感器,2分类,磁电式,动圈式,磁阻式,线速度型,角速度型,传感器测量原理-磁电式传感器,动圈式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磁电式传感器,测速电机,角速度型,磁阻式传感器,磁电式车速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磁电式传感器,1.变换原理:压电效应,某些物质,如石英,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内部会被极化,表面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传感器测量原理-压电式传感器,2、测量电路,压电式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很微弱,通常应把传感器信号先输入到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中,经过阻抗变换后,方可输入到后续显示仪表中。,加速度计,传感器测量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磁感应半导体元件分类,霍尔元件,磁电阻元件,磁敏二极管,磁晶体管,磁半导体开关,传感器测量原理-磁敏元件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磁敏元件传感器,汽车速度测量:,传感器测量原理-磁敏元件传感器,1)声波及其分类,(1)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l6Hz的机械波。,(2)声波:振动频率在16Hz20KHz之间的机械波。,(3)超声波:高于20KHz的机械波。,2)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波与声波比,振动频率高,波长短,具有束射特性,方向性强,可以定向传播,其能量远远大于振幅相同的声波,并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传感器测量原理-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原理,超声波发射原理是把铁磁材料置于交变磁场中,产生机械振动,发射出超声波。接收原理是当超声波作用在磁致材料上时,使磁滞材料磁场变化,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势输出。,传感器测量原理-超声波检测传感器,倒车雷达,传感器测量原理-超声波检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常是指能敏感到由紫外线到红外线光的光能量,并能将光能转化成电信号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些物质的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使其导电性能增强,光线愈强,阻值愈低,这种光照后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传感器,光电池,光敏电阻,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可归纳为辐射式(直射式)、吸收式、遮光式、反射式、四种基本形式。,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传感器,1-光源;2-柱面镜;3-码盘;4-狭缝;5-元件,原理:平行光源码盘光电元件电信号输出,光学码盘式传感器-用光电方法将被测角位移转化成数字电信号,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码盘:光学玻璃,透光/不透光照相腐蚀要求:分度准确(工艺)、阴暗交替边缘陡峭(工艺、材质),光源:LED光学系统平行光投影精确,光电元件:硅光电池,光电晶体管滞后响应速度,码道:位数每个码道对应一个光电元件分辨率,角度分辨率:=360/2nn-码道数(位数),组成:光源、码盘、光电元件,增加码道、增大码盘尺寸有限,提高精度,光学细分附加码道,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测量电路:,编码码制:,十进制码-0123456789,二进制码-00000001001000110100,格雷码-循环码:相邻两数只有一位不同每次只有一位变化转换,放大足够电平,驱动,整形接近理想方波,细分提高分辨率(光学+电路),多位码同时动作同步误差错码,读数直观,不易电路处理,直观,易于后续电路和计算机处理,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编码码制:,直观,易于后续电路和计算机处理。多位码同时动作同步误差错码,格雷码(循环码)对称性,无权码,二进制码有权码,相邻两数只有一位不同每次只有一位变化转换,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十进制码,8个码道、2位,内4圈-高位;外4圈-低位,编码数:102个,分辨力:360/102=3.6,编码:二十进制,十进制09,二进制00001010,容量小,有权码,较少使用,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4位绝对码光电编码器码制,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特点:,小范围绝对位置测量-角度、直线位置小范围位移、速度检测,结构简单、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好,,应用:,例:直线旋转360,直接数字量输出-数字传感器,,绝对码-绝对角位置传感器,测量范围有限(360),,速度不高(最高几千转/分),怕振动-丢数,连接-弹性连轴结,传感器测量原理-光电式绝对编码器,结构:与绝对编码器类似,码道:最外(A)-增量码道:透光扇形区分辨率中间(B)-辨向码道:错开半个扇形区最内(Z)-零位码道:透光狭缝基准脉冲,应用:相对位置测量-角度、直线位置,位移、速度测量,特点:结构简单、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好,脉冲数字输出,测量范围无限速度不高(最高几千转/分)怕振动-丢数,传感器测量原理-增量码光电编码器,温度,分类:,应用:,测温,接触测温,非接触测温,热辐射测温,热传导测温,压电效应,热阻效应,热电势效应,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压电陶瓷(热释电效应),敏感元件,电参数,光电效应,红外温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电涡流传感器,PN结热电效应,热敏二极管/三极管、集成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1)热电阻原理与特性:,要求:,(1)温度系数、电阻率较高提高灵敏度,体积小,反应快,(2)理化性能稳定提高稳定性和准确性,复现性好,(3)良好的输入-输出特性线性/接近线性,测量精度高,(4)良好的工艺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材料:纯金属-铂、铜、镍、铁,(5)较大的测温范围特别是在低温范围,热电阻,原理:热能热电阻电阻值,温度热电阻阻值,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特点:,0+850:,0-200:,应用:,(1)在高温和氧化介质中性能极为稳定,易于提纯,工艺性好,(2)输入输出特性接近线性,(4)贵重金属,成本较高,标准温度计,高精度工业测温,高低温测试,构成:,金属铂丝(0.020.07mm)绕制成线圈,(3)测量精度高:0:1、0100:0.5、100650:0.5%,R0:0时的温度标准值(Pt100,Pt500),(2)铂电阻(Pt),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特点:,-50180:,应用:,(1)易于提纯,在-50150范围内性能稳定,价格低,(2)输入输出特性接近线性:,(3)电阻率低(为铂电阻的1/6),体积较大(Cu50,Cu100),(4)高温易被氧化,易被腐蚀,(5)测量精度低于铂电阻:-5050:0.5、50150:1%,小范围,较低温度,测量精度要求低,没有浸蚀性介质,代替铂,构成:,金属铂丝(0.020.07mm)绕制成线圈,(3)铜电阻(Cu),R0:0时的温度标准值,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材料:,特点:,分类:,(1)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为热电阻10100倍),(2)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测量点温度,(3)电阻率高、热惯性小适于动态测温,(4)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适于现场测温,(5)互换性差,非线性严重,精度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半导体-半导体热电阻,(6)成本低,应用广泛,热敏电阻,非线性,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热敏电阻的应用,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应用实例:基于热敏电阻的电机过热保护器:,Rt1Rt2Rt3:热敏电阻(NTC),安装在三相绕组附近,温度低时:电阻高三极管不导通继电器不吸合电机运行,温度高时:电阻低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吸合电机停止,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热电偶,(1)工作原理:,两种不同导体构成闭合回路,两个节点(A、B)温度不同,热电势,温差电势:,A-温差系数TA,TB-A、B两节点绝对温度,k-波尔兹曼常数e-电子电荷量NA,NB-导体AB的自由电子密度材料T-节点绝对温度,接触电势:,不同导体自由电子密度不同扩散电势(帕尔帖),同一导体两端温度不同电子迁移(高低)电势,若两种导体相同:A=BE=0,若两端无温差:T=T0E=0,两种情况,导体不同,两端温差,条件,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热电偶测温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分布如何均不产生热电动势。,2)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材料的导体,只要其两端的温度相等,该导体的接入就不会影响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3)参考电极定律两种导体A,B分别与参考电极C组成热电偶,如果他们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为已知,A和B两极配对后的热电动势可用下式求得:,由于铂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人们多采用铂作为参考电极。,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常用热电偶材料:,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3)热电偶结构:,a)普通热电偶:,应用:测量气体、蒸汽、液体等介质温度,结构:1-热电极2-绝缘套管3-保护套管4-接线盒,b)铠装热电偶:,结构:热电极+绝缘材料+金属保护套,特点:细长(13mm),可以弯曲,挠性好,强度高测端热容量小,动态响应快(0.01s),,应用:适于狭小空间、点温度,c)其他热电偶:,薄膜热电偶、浸入式热电阻、,传感器测量原理-温度检测,选择传感器主要考虑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定性、精确度、测量方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1、灵敏度,一般说来,传感器灵敏度越高越好,但,在确定灵敏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a)灵敏度过高引起的干扰问题;b)量程范围。c)交叉灵敏度问题。,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2响应特性,传感器的响应特性是指在所测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不可避免地有一定延迟,但总希望延迟的时间越短越好。,3线性范围,任何传感器都有一定线性工作范围。在线性范围内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线性范围愈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愈大。传感器工作在线性区域内,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基本条件。,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4稳定性,稳定性是表示传感器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其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5精确度,传感器的精确度是表示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量的对应程度。,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6测量方式,传感器工作方式,也是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接触与非接触测量、破坏与非破坏性测量、在线与非在线测量等。,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静态特性,静态特性:检测系统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输出关系,理想状态:,实际状态:,a-零点输出,b-理论灵敏度,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非线性原因:(结构原理性原因除外),误差因素,温度,湿度,压力,冲击,振动,磁场,电场,摩擦,间隙,松动,迟滞,蠕变,变形,老化,外界干扰,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指标,1)电磁干扰:干扰以电磁波辐射方式经空间串入测量系统。,2)信道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通道中各元件产生的噪声或非线性畸变所造成的干扰。,2)电源干扰:这是由于供电电源波动对测量电路引起的干扰。,一般说来,良好的屏蔽及正确的接地可去除大部分的电磁波干扰。使用交流稳压器、隔离稳压器可减小供电电源波动的影响。信道干扰是测量装置内部的干扰,可以在设计时选用低噪声的元器件,印刷电路板设计时元件合理排放等方式来增强信道的抗干扰性。,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性能指标,线性度,回程误差,分辨力,重复性,灵敏度,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1)线性度:,检测系统输入输出曲线与理想直线的偏离程度,相对误差,输出值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值,理论满量程输出值,理想直线:,亦称非线性误差,定义:,(non-linearity),表达:,拟合直线,一般不存在或很难获得准确结果,利用测量数据,通过计算获得,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获取拟合直线方法:,(a)端点连线法:(b)最佳直线法:(c)最小二乘法:,(2)回程误差,检测系统在正行程和反行程的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相对误差,Hmax:正反行程输出值的最大偏差,定义:,亦称空程误差、滞后,(hysteresis),算法:,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3)分辨力:,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2、分辨率-是相对数值:,定义:,1、分辨力-是绝对数值,如0.01mm,0.1g,10ms,,说明:,表征测量系统的分辨能力,(resolution),能检测的最小被测量的变换量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数,如:0.1%,0.02%,3、阀值-在系统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4)重复性,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同一方向,多次重复测量,差异程度,对同一被测量值:各次测量数值的偏差程度,重复性是检测系统最基本的技术指标,是其他各项指标的前提和保证,测量数据的分散性,计算:贝塞尔公式,对不同被测数值:各次测量曲线的偏差程度,(repeatability),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5)灵敏度,测量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的增量与输入量的增量之比,斜率:,a.线性检测系统:灵敏度为常数;,例:间隙式平板电容传感器,定义:,b.非线性检测系统:灵敏度为变数,说明:,(灵敏度系数),(sensitivity),灵敏度,双曲线、非线性,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动态模型,动态特性: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1)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与输出y关系的数字方程式,ai、bi(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常见为O阶、一阶、二阶系统,优点:概念清晰,输入-输出关系明了,可区分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缺点:求解方程麻烦,传感器调整时分析困难,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2)传递函数:,利用拉氏变换,将微分方程转换成为复数域的数学模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优点:表示了传感器本身特性,与输入输出无关,可通过实验求得,汽车的转速测量,O阶系统:例电位计、电子示波器,一阶系统:例:无质量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无源积分电路、液位温度计,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惯性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1)频率响应特性:,输入:,输出:,频率响应特性,输入量:,输出量:,频率响应函数:,系统频率特性:,稳态输出与输入幅值之比和两者相位差是输入频率的函数:幅-频、相频,正弦信号-一系列,频率不同,幅值相等,正弦信号-观察:幅值、相位、频率,(稳态),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典型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理想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频特性:,频响范围:,幅值比与频率关系,0dB水平线(幅值不变),误差3dB对应的频率范围通频带、频带、工作频带,相位与频率的关系,A():输出幅值与静态幅值比-系统的动态灵敏度(增益),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2)检测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输入:阶跃信号,输出:阶跃响应,时间常数:,上升时间Tr:,响应时间Ts:,超调量a1:,衰减率:,稳态误差ess:,系统输出值上升到稳态值yc的63.2%所需的时间,传感器输出从稳态值yc的10%上升到90%所需时间,输出值达到允许范围%的所需时间,响应曲线第一次超过稳态值yc的峰高:ymax-yc,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高度下降的百分数,无限长时间后,传感器稳态值与目标值偏差的相对误差,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动态性能指标,a)零阶系统:,微分方程:,特点:,a)属于静态环节:,d)实际零阶环节:缓慢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