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游苏门山百泉记》_第1页
文言文《游苏门山百泉记》_第2页
文言文《游苏门山百泉记》_第3页
文言文《游苏门山百泉记》_第4页
文言文《游苏门山百泉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举世皆以为无益,而吾惑之,至捐性命以殉,是之为溺。溺者,通人所戒,然亦通人所蔽也。溺于酒者,至于荷锸,溺于书者,至于伐冢;溺于禅者,至于断臂;溺于山水者亦然。苏门之登,至于废起居言笑,以常情律之,则为至怪;以通人观之,则亦人情也。,全世界都认为没有益处的事,而我却为之痴迷,以至于舍弃性命而追求,这就是沉迷。,沉迷某事,是学识渊博通达的人所需防备的,然而也是学识博通达的人受蒙蔽的原因。,沉迷于酒的人,以至于荷锸备随地而葬;沉迷于书法的人,以至于掘冢而求佳作;,沉迷于佛法的人,以至于佛前断臂雪地而表诚心;,沉迷于山水的人也是这样。,登上苏门山,以至于不按正常的生活起居生活,用通常的情理来衡量此行为,那是非常奇怪的事;,用学识渊博通达的人的观点来看这件事,那也是人之常情,夫此以无妻子为怪,彼亦以远山水为怪。各据其有,则递为富,彼此易位,仰更相苦矣。嗣宗语意微涉牵率,栖神导气,在山水者为俗谈,置之勿答是已。及划然长啸,林谷传响,真意所到,先生曷尝废酬应哉?唯世无发其籁者,故不鸣也。曰:子何以知其溺?曰:以百泉知之。,因此常人把没有妻子儿女当作怪事,而学识渊博通达的人把远离山水当作怪事。,各自占据各自所拥有的,则各自都认为有,双方换位,俯仰对视互相都感到痛苦。,阮宗谈儒学语意微妙涉嫌草率,论道家栖神术导气养性,隐居山水的人认为是世俗的言论,置若罔闻不回应这些而已,等到阮籍突然长啸,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真情实感所到达之处,先生何愁没有回应之声!,只是世俗中没有能够让他发出长啸的人,所以不发出声音。,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他沉迷山水?,答曰:凭借百泉的应和而知之。,百泉,盖水之尤物也。吾照其幽绿,目夺焉。日晃晃而烁也,雨霏霏而细也,草摇摇而碧也,吾神酣焉。吾于声色非能忘情者,当其与泉相值,吾嗜好忽尽。人间妖韶,不能易吾一眄也。嗜酒者不可与见桑落也,嗜色者不可与见嫱、施也,嗜山水者不可与见神区奥宅也。宋之康节,盖异世而同感者,虽风规稍异,其于弃人间事,以山水为殉,一也。或曰:投之水不怒,出而更笑,毋乃非情?,百泉,大概是泉水风景最突出的。,我看泉水幽静碧绿,目光被它所吸引。,阳光明亮闪烁,细雨濛濛飘飞,碧草摇曳,我的心为之甜畅,在美好的声音与颜色里,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当我和百泉相遇,我的嗜好忽然就没有了。,人间的妖娆,不能改变我的目光,沉溺酒的不可让他见到桑落酒;沉溺色的不可让他见到毛嫱、西施;沉溺山水的不可让他见到神奇深幽的地方。,宋朝康节,大概是个不同时代但有相同感受的人,虽风度品格稍微不同,但他抛弃世俗,为山水舍弃性命,是一样的,有人说:把他扔下水都不怒,出来反而笑了,岂非不是常情,曰: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抑之而更拜,唾之而更谀,其逆情反性,有甚于笑者也。故曰忍者所以全其溺也。曰:子之于山水也,何以不溺?曰:余所谓知之而不能嗜,嗜之而不能极者也,余庸人也。,有人说:非常沉迷的人,一定有大忍耐。现在沉迷富贵的人,在尘世中沉浮,受到别人的打击,比扔到水里更严重。,压制他,他反而更加恭敬;鄙视他,他反而更加的谄媚。他违逆自己的性情,比扔到水里反而笑了的人还要严重。,所以说,忍耐是用来成全他的沉迷。,有人说:你对山水凭什么能够不沉迷?,答曰:我所说的是了解但是不能够沉迷,沉迷但是不能够走向极端,我是个平常的人。,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B.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C.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D.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B,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B.通人,指学识渊博通达的人,是中国古人为学的最高目标,也可以指通达事理的人。C.妻子,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为拙荆或内人,那时的妻子是现在妻子儿女的意思。D.先生,在古代主要是称呼老师,也可以是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通人,不能指通达事理的人,B,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荷锸、伐冢、断臂等典故,论证了即使像通人这样的人也需要防备沉迷,以免受到蒙蔽。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苏门山百泉的优美风光,阳光明亮,细雨飘飞,碧草摇曳,使作者心神为之荡漾。C.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写到嗜酒者、嗜色者、嗜山水者,并列举宋朝康节的例子,写出了作者对百泉的喜爱。D.文章最后写出了沉迷的人能够忍耐,并将沉迷富贵和沉迷山水进行比较,再次点明了沉迷的危害。,丰富的想象错。文章不是通过想象来写苏门山百泉的优美风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举世皆以为无益,而吾惑之,至捐性命以殉,是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