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说法一: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朝代与关系,背景北京西北郊区泉水丰富,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区建立了名为“八大水院”的八处离宫。明时在此营建了多处带有园林的寺庙和私家园林,最著名的是外戚李伟的清华园(清代改建为畅春园,与现存的清华园同名异地)和米万钟的勺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族游猎文化影响,其皇帝不喜久居宫城,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顺治帝常居于南苑和皇城的西苑。康熙帝即位初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成为北京西郊第一处常年居住的离宫。在畅春园周围为各皇子和宠臣的赐园,著名的有圆明园、自得园、水村园等。,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朝代与关系,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开始大规模扩建,将其面积由300亩扩大至约3000亩,并命名了“圆明园二十八景”。乾隆帝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兴建。他首先在乾隆二年(1737年)将圆明园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随后在乾隆十年(1745年)在其东边修建长春园。同年在香山修建静宜园,建成二十八景。1749年(乾隆十四年),为向其母祝寿,在瓮山(改名万寿山)兴建清漪园,至1764年建成。同一时期对太后居住的畅春园进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园,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1750年(乾隆十五年)扩建玉泉山静明园(1692年由澄心园改名),将玉泉山全部圈占,并修建了静明园十六景,1759年建成。1760年,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竣工。1769年,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至此“三山五园”工程基本全部完成,说法一: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名称:万寿山地理位置:北京西北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说法一: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名称:香山(静宜园)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朝代: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说法一: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名称:香山,元、明两代屡加修建使得皇家园囿初步形成规模。清代乾隆年间,对香山大兴土木,使之作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静宜园”,名列清代著名景观“三山五园”之内。,现状:碧云寺保存尚好。静宜园除见心斋和昭庙尚有保存外,其余景观全毁。民国时,许多达官贵人在景观遗址上建造别墅区,破坏了景区的原貌。现修复部分景观,作为公园开放。,说法一: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名称:玉泉山,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西侧。,朝代、关系:元明以来,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间,建有上下华严寺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原有行宫、寺庙翻修扩建。康熙三十一年,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规模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二名扬四方。1860年英法侵略军将这里破坏,清光绪年间,又重新得到修复。,说法一: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名称:玉泉山,现状:静明园由于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大略修缮过,作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所以湖光山色尚在,保存景观也较颐和园之外的园林为多。但整体布局已不完整。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占用,作为办公和别墅区,禁止游览。,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静明园,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五园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现状:静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毁。辛亥革命后,一度开办玉泉山汽水公司,时亦开放游览。1949年后,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民国后曾作为公园对外开放,解放初期由某中央单位使用。1957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朝代、时间: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宫,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名称:静明园,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静宜园,地理位置: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朝代: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成为北京静宜园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静宜园清康熙年间(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成竣工,改名“静宜园”。,静宜园是曾经存在于北京西山余脉香山上的皇家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在清乾隆年间建造完成并定静宜园名,后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浩劫中损毁,1913年成为辅仁大学发祥地,现在是香山公园。香山和静宜园是三山五园中的一山和一园。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三月,香山建成,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在寺旁建有行宫。,静宜园二十八景,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静宜园,昭庙原貌,昭庙现状,现状:清朝康乾盛世,西山开发进入颠峰,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和西山大园林区。香山静宜园成为集皇家栖居林泉、避喧听政于一体,融天地人、儒释道文化于一堂的园林经典。中华民国成立后,静宜园成为办学基地。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筹备新中国解放,为香山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篇章。现香山静宜园已成风景区。,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畅春园,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朝代: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畅春园是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畅春园,现状:目前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大资源中学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了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1981年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圆明园,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朝代: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景点(20张)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物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圆明园,现状:全毁,园区的正觉寺现仅残存山门、文殊亭和四座配殿及26株古树。已被开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遗址复原图,圆明园现状,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颐和园,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关系: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风景(15张)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颐和园审计初稿,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名称:颐和园,现状: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现恢复了苏州街,作为公园开放,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二种说法认为,五园的范围不包括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而是另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这五座园林,因此“三山五园”实际上包括八座园林。第三种说法则将畅春园排除在外,认为圆明三园及圆明园附属的另外两座园林春和苑(又名春熙院,乾隆后期至嘉庆朝陆续拆分为淑春园(漱春园)、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咸丰朝拆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内)才是“五园”,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五园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畅春园为皇太后居住的园林,不应包括在内。,环秀山庄-假山建造特点与技法,环秀山庄主要景观假山,特点:环秀山庄被列为苏州名园主要是因其假山。此假山面积占全园之三分之一,位置偏向园之东,其尾部伸向东北方向。园的东侧围以高墙,石壁缘墙如云,与外界隔断,好比一个画框,高墙上端开有漏窗。西面是贯通南北的廊子,一侧靠墙,一侧面向假山敞开着,略有凹凸收放。廊上起楼,高低错落。廊南有一座半亭,和四面厅成对景。全园空间紧凑,布局巧妙。构成一个封闭而宁静的小天地。假山是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17641827)所堆。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正面山形颇似苏州西郊的狮子山,主峰突起于前,次山相衬在后,雄奇峻峭,相互呼应。主山以东北方的平冈短阜作起势,呈连绵不断之状,使主山不仅有高耸感,又有奔腾跃动之势。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峦,动势延续向外斜出,面临水池。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叠成垂直状石壁,收顶峰端,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峰姿倾劈有直插江边之势,好似画中之斧劈法。山脚与池水相接,岸脚上实下虚,宛如天然水窟,又似一个个泉水之源头,与雄健的山石相对照,生动自然。,涧谷汇合于山之中央,成丁字形,把主山分割成三部分,外观峰壑林立,内部洞穴空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掘进及凿岩机械维修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陶瓷雕塑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架线维护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光缆护套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钟表部件组件装配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酶制剂制造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毯剪花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施工材料采购及质量保证措施
- 施工单位机械设备协作配合措施
- 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措施
- 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 202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的真题卷(附答案)
- 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估刘连珂
- 道路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 幼儿教育幼儿园安全知识教育试题
- AI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指导
- 证券行业智能化投资组合管理方案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地理与劳动教育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