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1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2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3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4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复习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哪一年结束的?结局如何?,1914.7.28-1918.11.11;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发生起义而宣布投降,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俄国在“一战”的状况,材料: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一、“二月革命”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1、背景:一战使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饥荒四起。深重的灾难激起了俄国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2、时间:3、结果:4、性质:5、革命后的困惑:6、新目标的确立:,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革命后的形势:,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6、新目标的确立:1917列宁回国四月提纲,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十月革命的爆发(1)背景:(2)时间:地点:领导者:(3)性质:(4)经过:(5)结果: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没有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一场新革命的爆发在所难免!,1、十月革命的爆发(1)背景:,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2)时间:地点:(3)性质:领导者:,1917年11月6日至7日,彼得格勒,列宁,(斯莫尔尼宫),无产阶级革命,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十月革命的爆发(4)经过:,起义者冲击冬宫,1917年_日晚,列宁来到起义总指挥部彼得格勒的_,亲自领导武装起义。_,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了。,11月6,斯莫尔尼宫,11月7日,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_app.mp4,1、十月革命的爆发(5)结果: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P4第一自然段注意: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对比,三、“退一步,进两步”,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原因:?(2)作用:?2、新经济政策(1)原因:?(2)开始时间:?(3)作用:?(4)评价:?,三、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原因:(2)内容:(3)评价:,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难关。,(积极作用):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局限性):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课本理解含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快速思考比一比,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三、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1)原因:(2)内容(P5第1段):(3)评价(作用):,A、国内战争结束,为解决经济困难和危机,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调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积极性,发展社会生产力。,(补在P5正文部分前)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型企业仍归国有,允许私人和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材料阅读(P6页)说一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明显改善了生活水平。,思考:什么是退一步?,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第一步: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进第二步: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思考:什么是进两步?,启迪:,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1.是否符合国情;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看你会不会,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B.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源C.俄国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D.一战激化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2、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最重要的原因是: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B、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C、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D、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3、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A、沙皇专制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A、沙皇专制政府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农苏维埃政府D、人民委员会,5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一个是。6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到彼得格勒的_领导起义。第二天晚上,“_”号巡洋舰发出向敌人最后攻击的炮声,起义群众冲进了_,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7_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冬宫,1918,莫斯科,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革命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十月革命,D,试对比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建立无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