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归纳:商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宋朝前后市的演变特点及城市的发展;西汉、唐朝、两宋、元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对外贸易的特点。,情景导入聊城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古京杭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聊城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重大意义。请思考:聊城山陕会馆的建设体现了清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提示:清代商帮经济实力雄厚。,教材梳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_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2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_和大商人。(2)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_社会地位很高。,3秦汉(1)政策:商人经商受时间、_的限制。(2)特点:发展比较_,总体水平_。4隋唐(1)原因:_、手工业的发展,_的开通。(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_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_和飞钱相继问世。,5两宋(1)特点:商业经济_,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表现:商品_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6元朝_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7明清(1)特点:城镇商业继续繁荣。(2)表现:棉花、茶叶等_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_贸易发展较快。_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_和_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_以上的城市,一般在_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_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_。,(2)宋朝。城市中_的界限被打破。“_”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_、景德镇、_等商业名镇。_限制被打破,早市、_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_的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1)原因: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2)表现。古代的_、_、开封、临安、_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_、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_,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_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统治者实行_和“_”政策,_渐趋萎缩。只开_一处对外通商,特许“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官府控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基础存盘:一、1.经商商人2.(1)商品市场(2)商人3(1)地点(2)艰难不高4.(1)农业大运河(2)农村集市柜坊5.(1)空前繁荣(2)种类交子商税6.大都7.(2)农副产品长途贩运货币晋商徽商二、1.(1)县治特定位置市长闭市(2)坊和市草市佛山镇朱仙镇经营时间夜市官府2.(1)丝绸之路南移(2)长安洛阳大都扬州成都三、1.(2)广州市舶使(3)海外贸易(4)泉州(5)海禁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自我测评1(2011张家界高一检测)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秦异人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b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c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d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官商结合这一现象,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答案:c,2(2011吴江高一检测)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答案:c,3(2011淮安高一检测)促进隋唐时期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的因素有()国家的统一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大运河的开通abcd答案:a,4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在()a商代b唐代c宋朝d春秋战国答案:c,5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bcd答案:b,对点解读知识点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品经济对封建统治的作用。提示:(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2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提示:(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该政策实施的经济前提。(2)农业是古代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生计。(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3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提示:(1)长期的国家统一为商业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2)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奠定了商业繁荣的基础。(3)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边地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4)交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5)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知识点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与以前相比,宋朝市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突破?提示:(1)坊与市的界限: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2)经营时间: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3)政府监管: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提示:(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5)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呈相应变化。,知识点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提示:(1)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海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4)主观原因:“天朝上国”的迂腐观念。,2感悟历史:“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提示:,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把商业看做“末”业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的互动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繁荣局面。学生在学习时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一事实。,考向探究考向一认识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典例1】(2011临沂高一检测)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1到图2的变化,充分说明了()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荣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解析:本题考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材料体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货币的发展变化。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c,策略点津:(1)史料浩如烟海,真伪难辨,教师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史料来解读。(2)在处理材料时要依据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唯物辩证法来辨别史料,不能通过简单堆砌史料来得出结论。(3)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史实是对史料考证鉴别后提炼出来的客观事实。(4)要懂得鉴别史料的方法,分清一手资料、转手资料、图片、实物资料、遗址遗迹等。(5)要学会区分史料和结论。史料是经过考证的,结论是思辨的,因此一个史料可能支撑多个结论,另一方面在史料不足或出现新史料时,结论也可能变化。,【变式1】(2011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考向二认识中国古代政府对“市”的管理的变化【典例2】(2011南通学业水平检测)“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北宋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策略点津:唐代市署的职责除了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器物,辨别货物真伪轻重外,还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限制,按时开市、闭市,在经营时间上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变式2】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随堂反馈1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得到发展,这是因为()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从商易于致富答案:c,2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答案:c,3(2011广东学业水平检测)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a浙商b闽商c粤商d晋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是指晋商。答案:d,4喻世名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徽州地区重视商业,反映了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的史实,故选d项。答案:d,5两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涉及的范围主要是()西欧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根据教材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故答案为b。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15731620年,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的年号)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钢,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据清朝小说豆棚闲话,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春阳的店铺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