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第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咏流传,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定风波,苏轼,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词。2.通过关键字词鉴赏本词,把握作品的意境。3.感受苏轼洒脱旷达的精神之美,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人格,净化情怀。,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词,个别朗读指导,2.听范读,标注字词,划出节奏。,3.齐读全词,读出情感。,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精读赏析,1.朗读小序,思考从小序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时间、地点、天气、写作缘由,“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苏轼东坡志林,(一)品读上片,感悟情调,1.上片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序中的“余独不觉”?这些词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个性呢?,莫听、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谁怕,2.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点拨释疑,背景资料回顾,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林语堂苏东坡传,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苏轼谢量移汝州表,3.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点拨释疑,4.假如我们从今天穿越到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的沙湖道中,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上片内容具体描述苏轼形象。),料峭春风.山头斜照,(二)品读下片,升华词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被贬之地),四、拓展延伸,再悟旷达,如果我生活在苏轼的时代,我一定想方设法嫁给他。,著名女作家方方,旷达才子,不幸但却伟大的苏东坡,没有在忧患中沉沦,而是在苦难中品尝了人生况味,领悟了人生底蕴,澄明了人生哲理,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困所悲,不为苦所愁。成为了“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代表,成为了我们崇拜敬仰的旷达第一人。张倩,五.致同学们,一蓑烟雨,几许人生,若无雨晴,我们将如何书写人生跌宕的剧情,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吟啸徐行吧,化千般风雨为万般晴明。,经典永流传,e7d195523061f1c0328eee58866a2c96cef83cb5d7e8264eD65FB5D2354A91F359B7105383B69D524259A334A3200F36813883930A71B82EE2EA40F90FB214134A4A98ADE1E0FC8B02277D03E7C388C8DBDE84C21BD25112ED692C029410D4E746906C8EA725A2900BCE6D2752F7B065359685D6339882A0BD9671240B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