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溶液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溶液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溶液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溶液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溶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定义: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温馨提示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组成:由溶质、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温馨提示溶液通常根据溶质的名称来命名,若溶剂不是水,还需指出溶剂的名称。例如: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等。溶液中未溶解掉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热、放热现象。如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3.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2)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温馨提示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油污就能被带走。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3)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如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温馨提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时应是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则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二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降温结晶法,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三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g。(3)影响因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定义: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5)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在20时,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计算原理: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计算公式: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减,但体积之间不可以相加减。稀释的方法可以是用水稀释,也可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混合前后有下列相等关系: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要保持单位一致。,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1)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并求出反应后溶液质量。(2)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有两种求法: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剂水通常包含两种情况:a.原溶液中的水b.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杂质的质量,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1溶液及溶解现象对溶液定义的理解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性质、特征等。易错点: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二氧化碳、酒精等;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考查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情况,常见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浓硫酸稀释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1(2015江苏泰州)下列有关溶液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a项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b项错误;溶液中的溶质,有的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如酒精,还有很多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如氯化钠、盐酸等,d项错误。答案:c,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2乳化作用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2(2015湖南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解析: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a项错误;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铁锈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的缘故,b项错误;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c项正确;用盐酸除去水垢是因为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钙盐的缘故,d项错误。答案:c易错点拨:乳化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要注意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并注意溶解和乳化的区别。,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升高温度可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使其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而少数固体物质(如熟石灰),升高温度则会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3(2015湖北随州)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在30时溶解度相等,a项正确;20时甲中有固体剩余,说明20时甲的溶解度小,所以m是甲的溶解度曲线,n是乙的溶解度曲线,b项正确;图1中表示20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c项错误;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所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项正确。答案:c,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4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应用溶解度曲线是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改变条件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晶和提纯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能否理解溶解度曲线中反映出的信息。,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4(2015江苏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解析: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a项错误;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此时,只能溶解25ga,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b项正确;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此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c项错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项错误。答案:b方法点拨:溶解度曲线是采用图示形式反映了溶解度与影响溶解度因素(一般是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必须深入理解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各方面的意义,如曲线上的点、曲线的走向、曲线的交点等所表达的意义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5(2015福建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kg;(2)用6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kg。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kg20%=x12%,x=100kg。答案:(1)24(2)100,考法6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常考查溶液稀释过程中溶液中各种量的计算。要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需改变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即可。一般溶液的稀释是用加水的方法。计算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6(2015浙江湖州)把萝卜块放入浓盐水中,萝卜块会皱缩。把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青菜会变挺。这都是生活常识,其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启迪我们去思考。(1)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2)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解析:(1)生物细胞的细胞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为0.9%,用生理盐水涂抹上皮细胞不会造成细胞皱缩,也不会使细胞充水过多,可以保持上皮细胞的自然形状。(2)抓住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可求得稀释后溶液的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原溶液质量就是要加入的水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1gml-1),即求得答案。,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步骤(1)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水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溶质质量,倒入烧杯中。(3)量取:根据水的质量(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量出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2.实验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3.误差分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1)量取水时俯视量取;(2)将水倒入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