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_第1页
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_第2页
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_第3页
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_第4页
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抗日英雄故事孙永勤的忠义救国军孙永勤出生于XX县黄花川孙杖子村的一户富裕农民家庭,不愿在日本铁蹄践踏之下屈辱地生活,于1933年12月初,孙永勤和结为异姓兄弟的王殿臣、马保德等16名要好的农民,商议绝不能当亡国奴,杀死带着伪警到黄花山收缴枪支、催交租税的汉奸地主张如增,夺取伪警的枪支宣誓起义,举起“天下第一军,杀富又济贫”的大旗,号称“忠义救国军”。孙永勤的抗日行动和连续胜利的消息传到遵化县,贫苦农民何子桥、单忠英、马保贵等人,到热南一带投奔孙永勤,参加了忠义救国军。中共遵化县委书记骆凤庭和其他领导人高存、张志全等,几次商讨支援孙永勤的抗日行动,并派懂军事的共产党员徐斌,到救国军中秘密协助工作。不久徐斌来信,说忠义救国军缺乏武器和药品。骆凤庭等人筹款购买12支枪和部分红伤药,派共产党员阎龙和骆凤鸣等人化装成卖席商人,送到热南交给民众军。以后孟家铺村的共产党员李子华、马子敬,也曾给民众军送去枪支子弹。日军曾多次集结兵力围剿孙永勤,都没能得逞,后来又采取软化收买手段,派汉奸带着热河警察讨伐大队长的委任状诱降,孙永勤当场把委任状撕得粉碎,厉声大骂“你们没有脸,以为别人也不知耻我是堂堂的中国人,2/21能做日贼狗下之狗吗”吓得说客抱头鼠窜。这时京东特委派中共遵化县委副书记樊凌玺与孙永勤联系,更坚定了孙永勤的抗日决心。1935年2月,孙永勤率部分队伍在热南一带地区活动,多次与日伪军交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日军见孙永勤抗日态度坚决,调集重兵疯狂围剿。救国军在频繁的战斗中,军火和给养得不到补充,队伍得不到休整,境遇十分困难。4月中旬,遵化县东北部的北三堡、北四堡的松棚营、小厂一带,正遭受“马拐子”、“滚地雷”等土匪蹂躏,老百姓拖家带口逃难到县城,恳请县府为民除害。当时遵化县县长何孝怡同情抗日,又忧于匪患,秘密邀请孙永勤来遵化县协助剿匪,并答应给民众军军火和给养。冀XX区党委派刘玉林、李子华等人与孙永勤联系,经过交谈,使孙永勤的思想境界超越了百里关山,对共产党人倍加亲近和信任。当时冀东虽被日军占领,尚不属于汉奸皇帝溥仪的伪满洲国,孙永勤意欲在中国领土之内得到支援,遂把队伍开进长城,沿途打下遵化县北部孤山子、罗文峪、洪山口等伪据点,活捉日本关税总长佐藤及其随从,挟其为人质要日本关东军用武器赎回。孙永勤的民众救国军进关后,住在遵化县城东的西小寨、小于沟、安乐庄、大寨、吕各庄等村,曾与土匪和前去围剿的日寇激战,消耗了大量弹药。马拐子等土匪惧3/21怕孙永勤的威力,就撤到毛山北的大块地村一带潜伏,遵化县的匪患一度减弱。马兰峪特区的日寇探听到何孝怡私通民众军,要下毒手逮捕他,何孝怡被迫弃职南逃。曾答应消除匪患后供应民众军给养和军火的承诺成为泡影,救国军第四大队长李连贵对其迟迟不支援武器非常气愤,挑选刘秀存等18名战士化装进城,想抓住县长催问。不料,刚进东门就见城里戒备森严,战士们见不好下手,迅速从南门撤出。接替何孝怡县长职务的是关恩霖,他与日寇密谋,调兵围歼救国军,差人将小量的大米、猪肉送到东小寨以图稳住孙永勤;救国军得不到军需补养,再加上战士远离家乡情绪低沉,孙永勤腿部有枪伤,忧愤之极,意识到不该离开山区根据地,更不该幻想伪政府会给予支持,遂决定回师北上,到兴隆、承德山区坚持斗争。5月23日,救国军向北转移到小厂、吴家沟、三里店等地,孙永勤住在吴家沟张志辉家里。当天,被俘的佐藤翻译官王善礼,假装对孙永勤的抗日情结表示同情而获释放,将救国军的行动情况,密报给驻遵化的日伪机关。那时,遵化伪保安队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还存有爱国思想,得知敌人要围剿救国军的情况后,保安队某部队长吕振江,曾派人于当天下午在三里店西山,与腿部伤势很重,被战士用椅子抬着的孙永勤见面,陈说日军已纠集大批兵力,4/21力劝部队连夜转移。孙永勤因怜惜部下连日行军作战,都很疲劳,决定次日凌晨北上,出于防范,令李连贵率四大队,连夜从毛山西侧转向房山沟,回到口外。5月24日凌晨,日军从承德、喜峰口、潘家口、兴隆、唐山调集近万人的日伪军,还有助纣为虐的马拐子残匪200多人,从毛山周围的小于家沟、陡岭子、鸡鸣村、刁庄子、赵庄子等地向毛山开进,包围了救国军,救国军奋力抵抗,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孙永勤等400多名抗日救国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孙永勤抗日救国军虽然失败,但他们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节,永标史册,万古流芳。1935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孙永勤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121933年12月11日,XX县孙杖子村的孙永勤,因不满日伪的强权政治压迫,在家乡揭竿起事,拉起一支“民众军”,打起“天下第一军,杀富又济贫”的大旗,队伍发展迅速,曾超过5000人,编成4个总队12个大队,后整编为“抗日救国军”,主要活动在兴隆、平泉、青龙等地,往北到承德上板城、下板城,南到迁安、遵化县境和长城内外。在一年半多的时间内,抗击日本侵略军,惩治土豪劣绅、汉奸走狗,救济平民百姓,威震热南,成为日本侵5/21略者的眼中钉,称其为西南“国境”之大患。抗日救国军与日军周旋,因军需供给无源,队伍人数锐减,正难于支撑时,中共河北省委、遵化县委派员与他联系,邀他进关接受共产党领导,组编抗日游击队。孙永勤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提出一要有个委任,二要解决军需武器等,但未及解决,即于5月15日开进关里。当时遵化县委只好以中共河北省委名义,委任孙永勤为华北抗日第一军军长。日军集中优势兵力扑灭这支抗日队伍。抗日救国军只在关内活动9天,即在遵化县毛山沟遭到日军及战区保安队围剿,孙永勤于24日壮烈捐躯,抗日救国军惨遭失败。史实经过记叙如下1935年5月初,孙永勤因腿部挂彩,在第四总队李连贵活动地区XX县东部青杏子沟一带就医。第一总队长张福义活动在XX县境,第八大队长何广永,第九大队长康永贵800余人正在攻打承德附近据点;第二、第三两个总队在长城沿线、潵河一带活动。日军驻承德第七师团长杉原,急调古北口日军及察东伪军李守信部,到承德附近上、下板城驰救。张福义调动队伍撤出承德,到兴隆东部青杏子沟一带集结。日军调集各路兵力进行包剿,松井部出潵河桥西进,奔遵化东北部;石都500多人自古北口经石匣出长城墙子路口东进,川岸部两个联队进占罗文峪潵河北山一带。总计有日军5000人、伪军1000人,从西、6/21北、东三面包围,形成逼迫抗日救国军入关势态。驻清东陵日军警备队长岩永,于5月5日下午3时,通知国民党驻遵化保安队王大队长日军对孙永勤部残匪决定铲除之,唯恐发生误会,请该队转移长城以南25华里处,将罗文峪防务交日军担任。因25华里已超越遵化以南,保安队经与日军交涉,改为撤离长城以南15华里,于当日晚撤回遵化城。日军先设司令部于罗文峪,数日后移设潵河桥北三道河,并未通知国民党战区保安队接防。5月11日,日军川岸部之山田队,从北部向救国军进攻。张福义、何广永、康永贵在兴隆青杏子沟集结时,曾共同议定全军进关寻求支援。因此,在日军川岸部之山田队进攻之下,迂迴南撤,意在寻机入关。5月14日,保安队李宝如三个中队换防到遵。次日,孙永勤乘日军司令部移往潵河三道河和罗文峪保安队接防之虚,令张福义、何广永、康永贵等自马蹄峪入关,直抵遵化境内的大屯、侯家寨一带。孙永勤亲率一支主力,自洪山口入关,经驻尤山口三道沟,迂迴到迁安境后复入遵化小于家沟、柴户场、王家沟一带。1935年5月19日的大公报第3版报道称据迁安政府17日电,16日迁XX县属潵河桥北喜峰口外,突由热河开到义勇军系1300人,号称抗日第一军。首为孙永琴,孙营桂,所部非常整齐,枪支齐全,竟有持双枪者。隐7/21入深山中夜出昼伏,并出布告安民。且有宣传队向人民宣传称决不骚扰乡民,所用粮食自备。二日来确未向民间索食,只于16日夜将富户李之桂等请往,借款2000元。16日晚曾与日军接触,战约4小时,义勇军即避往山中,日军未敢穷追。用飞机侦察亦无结果。闻日军死18人,伤26人。5月17日,除李连贵所部四总队外,救国军各总队都已相继进关。下午,孙永勤主力驻遵化城东15华里的西小寨及临近各村。孙永勤本人住在西小寨逃亡富户崔子珍的空宅,由本村群众李增给救国军担任炊事,多数战士在所住各户休息。孙永勤、副军长马保德、何广永等到村外巡视地形,康永贵检查岗哨。18日,李连贵所部第四总队500人亦自马蹄峪入关,午前直抵西小寨。于该村逃亡富户李桐的空宅起火立灶,该村李玉增为其任炊事。中午,孙永勤授意李连贵,挑选18名精悍战士,由总队稽查长徐连芳带队,化装成卖柴人进城,想抓出县长何孝怡,逼其供给军需粮秣。指战员走到城东街陈家饭店门前,忽然城门关闭。徐连芳警觉地带人迅速转向南门,南门也关闭且有保警人员巡守。指战员们说明身份出示枪支,保警遂开门放出徐连芳等人,然后朝天鸣枪假做追击状,18人迅速返回西小寨。8/21当天晚上,一个戴大草帽的人来到西小寨,与孙永勤会晤。次日早饭后,孙永勤又派两人进城送信给县长何孝怡,保警人员拒绝入城,二人将信交与保警返回西小寨。午前,由城内来3驴1骡驮子到西小寨,村民见康永贵等从驮运来之麻袋中取出皮鞋分穿。是日,县长何孝怡有电话报北平称有匪自流星峪窜于十里铺集结,派调张庆余队驰剿。20日上午,县长何孝怡派人将大米约2000斤,肉少量,子弹两箱,步枪数支送到西小寨。且在这时,孙永勤获息日军将到此围剿,午饭后,救国军集合朝大寨进发,于华山附近遇有“民团”拦截,交火后民团即退。驻车河附近的李连贵所部八、九两个中队,也经马蹄峪入关直抵大寨,途中有日军尾追莫及。救国军于大寨召开中层以上军事干部紧急会议,议决行军意向南进投奔国民军,并立即行动。一路行至七户;一路行至尖山屯遭日军截击。同一天,200余名日军乘汽车20余辆,携有钢炮、机枪多架,自潵河桥开抵遵化城,下午3时围剿西小寨扑空,开车追击,在七户、尖山屯一带截击孙永勤救国军,炮火激烈。救国军复经大寨、双庙子奔西铺东山,有的入迁安境景忠山皇阁庄、三屯营等地。救国军在日军截击迅速返回,张庆余保安队尾追不舍。9/21是日,日本驻北平武官高桥坦,给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何应钦递交照会,要点是一是此次遵化县长确有庇护孙永勤的事实,追问责任;二是孙永勤股匪受官方庇护,才向贵国领土逃遁,日军不得已,自动将所需兵力,进入遵化一带,以期彻底消灭之。北平军分会办公厅主任鲍文樾接见高桥坦,谈及日军追剿孙永勤事,向高桥说“遵化已有张庆余、周毓英两部警卫队及民团并力堵剿,匪患当可肃清,勿用日军代劳,以免引起人心不安”。高桥将此意电致关东军;鲍文樾亦将此意电致何应钦。21日,李连贵所部救国军,自四十里铺东山转移到秋花峪、小厂、黄花峪宿营。孙永勤带主力在保安队追迫下,自皇阁村、马甸子、三屯营等地,朝秋花峪方向转移。东山梁的保安队朝救国军猛烈射击,救国军不予理睬径奔小于沟、王家沟等地隐蔽宿营,孙永勤住小于沟吴凤忠家。22日,孙永勤率部转移到吴家沟,住张志岳家,其队伍分别隐蔽毛山沟、桃树沟一带驻守。是日,日军川岸部之山田队长紧逼县长何孝怡说“24小时内不讨伐,则日军即取自由行动”县长惊悉而退。23日,抗日救国军总体上集中在柴户场、秋花峪以西,毛山沟东北一带山地北面九虎岭一带有大量日军封10/21锁,东面有日军逐次逼近,东南面及南面有保安队特警队长张庆余、周毓英及民团数千人。西北长城南侧也有小股日军。这时国民党保安队,一方面以为自己应负责的防区为长城以南15华里之外,抗日救国军已不处在自己的防区,不肯再向北推进。而日军山田队长又碍于“勿用日军代劳,匪患当可肃清”一说,对救国军虎视眈眈,急想亲自行动,待警告县长“24小时之内”过后,下午即采取出剿行动,在马台子、官台子、九泉山三处,做出向毛山一带抗日救国军阵地炮击的准备,并逐渐缩小包围圈。孙永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突围方略,会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永勤率直属队,关元有、赵四川、王殿臣、马宝德等部沿毛山南麓进发,意欲奔片石峪出马蹄峪。行至三里店北山根,接到驻遵化保安队大队长吕振江捎来口信说“日军将要发起总攻,你们得快走”前面山梁上有数名民团正在换岗,孙永勤派人去联系借道,团丁说负不起责任,不敢答应。孙永勤不愿与民团发生正面冲突,率救国军返回吴家沟,晚饭后天降大雨,只好就地宿营。另一路由李连贵、年焕兴等,傍晚从小于家沟西边王家沟出发,沿山脚奔秋花峪,经毛山沟、小厂绕过松棚营西沟,夜宿黄花峪。次日拂晓,率主力300余人奔房山沟突围出关,曾与日军石井队前部遭遇,几战旋有小量牺牲,救国军有小股队伍失散。24日凌晨4时,日军开始攻击,先是山田队200多11/21人乘车冒雨越过国民党保安队特警防区,从南面驶向吴家沟村西口。日军通过保安队特警防区时,曾有特警鸣枪。抗日救国军听到枪声,迅速撤出村外,进入毛山沟。日军见状以机枪、钢炮向毛山沟轰击。马台子、官台子、九泉山的日军,也向救国军毛山沟阵地开炮,炮击过后,石井部从西北向毛山沟穿插;川岸联队主力从北面向毛山包抄;松井队从东面向毛山兜进。孙永勤伤势未愈,战士用椅子抬着他,在赵四川、王殿臣、关元有等干将保护下登上山顶,指挥部队占据了头道毛山、二道毛山、三道毛山阵地,凭借长城抗战时二十九军挖的战壕固守。战斗中,日军飞机在空中盘旋,指示炮火目标,战火异常猛烈。孙永勤一度让关元有单独率部突围以保存实力,关元有不肯,决心与孙永勤一同战斗到底,遂将队伍两路分开迎敌。在处境艰难情况下,救国军仍多次击退日军,曾击毙日军田边少尉及一下士,打伤日士兵10余人。由于日军的连番炮击和飞机空扫,救国军阵亡者约300余人,战到中午12时15分,孙永勤、关元有等壮烈殉国,赵四川、王殿臣等亦先后捐躯。少数幸存者犹自为战,最后有的战死,有的被俘。日军下午分别撤回马蹄峪及潵河桥;保安队留少数清理战场,大部撤回遵化城。日伪报纸和国内报纸,相继报道了孙永勤进关被剿的文章,文章中,有几个观点出现分歧12/211孙永勤进关原因。5月26日天津大公报称“受日军压迫窜至长城附近日军司令部迁设潵河桥北三道河。并未通知我方派警接防而孙匪遂乘虚于十五日窜入关内”而日本驻北平武官5月20日递交何应钦的书面通知中称“因为贵国官方庇护孙部常向贵国领土内逃”2国民党官方对孙永勤的态度。日方驻北平武官递交何应钦书面通知中称“此次遵化县长等确有庇护孙永勤股匪事实”伪满大同报5月27日头版头条载文,题为扫荡孙永勤匪,毛山沟已发生战斗中称“遵化附近按停战协定,日本军原可自由行动,惟究系中国领土,故作战行动极为慎重。且曾以中国侧讨伐之,要求遵化县长,而该县长不但左右支吾不行,且据诸情报,皆谓有援助孙匪之说,乃成为即匪团之位置亦难确证之状态。山田部队长乃对县长宣言谓在24小时以内不讨伐,日本军即取自由行动,县长惊悉而退。天津大公报5月26日第三版题为协剿孙永勤匪部,我团并与日军夹击,匪部扑灭之期已在不远文中称”连日以来,我团分布予各要隘,搜索兜剿,匪部即形不支,扑灭之期当在不远,至于外报所载遵化县长13/21有庇护孙永勤之说与事实不符。且完全不确,至于协剿孙匪事,我当地团并与日军联络极为确实”3防区责任方面,伪满大同报5月27日载关东军司令部发表的文章中称“山田部队长谓县长拥有保安队、民团等,3倍于孙匪以上兵力,包围占领遵化东北方三里、毛山沟一带地域之孙匪已有二日,并未讨伐之。”5月26日新闻报载文称“遵化股匪东南三家店鸡鸣村一带,由我特警负责。该处24日已无匪踪,匪现窜遵化毛山附近,有出口企图。”北平蓟密区署息称“蓟密特警某中队,因三家店鸡鸣村一带已无匪踪,24日亦撤回遵化城内”。很显然意在披露防区责任。以上是孙永勤抗日救国军遭日军与国民党战区保安队协剿的基本经过,及国内外报道上出现的分歧。事后,日军以国民党军政当局指使遵化县接济、庇护孙永勤所部,违反塘沽协定,一并与天津两名亲日报社社长被暗杀的“河北事件”为借口,逼迫何应钦签订了何梅协定,得以实现了既定的侵华战略。搞清这段史实,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中,孙永勤与方志敏等抗日民族英雄一同名彪青史。12日伪时期,马兰峪同时存在着三个不同隶属的平行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虽然都号称为了保护清东陵14/21文物,但各怀鬼胎,在工作中不团结协作,而是矛盾重重,互相争夺势力范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强化东陵的势力,政治的、军事的、行政的、服务的种种机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当时有三个不同隶属的平行机构是东陵办事处东陵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撤销于日本投降后。办事处坐落于马兰峪镇横街路西,原为清朝王爷府,俗称东府。府内房舍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至今院内仍保留大厅房两处。东陵办事处主要负责陵寝维修、保护树木、防火防盗,并代管部分满族人俸禄和当地满人生死簿,户口由内务部直接管理。该处设护陵警察数十人,轮流驻各大陵看守。日伪时期,东陵办事处并主管各陵祭祀事宜。东陵办事处前身为东陵总管内务府。清雍正元年开始,由朝廷特派大臣。第一任是黄殿邦,清乾隆四十年改为马兰关总兵兼任,直到清朝灭亡。马兰关总兵撤销后,北京皇室根据民国政府优待皇室八条,又直接派人到东陵主管上述事务。直到日本投降前,还由溥仪的堂弟溥贤负责。日本进关后,又把东陵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归东陵办事处。东陵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于民国16年。是南京政府为了保管好东陵陵寝文物而设的。其职责是,负责马兰峪城内西大库。西大库为清朝建陵后建,院内宽阔,有主大15/21庭房四层,每层五大间,并有周围群房数十间,现址为马兰峪中心粮库。西大库库存各陵寝内全部大殿、朝房、神厨库所有物品,如金银器皿约有数万件。这些金银玉翠制品,价值连城。兴隆办事处兴隆办事处地址在马兰峪西街路北原清朝公爷府,俗称西府。府内场地宽阔,有前庭后庭,群房小院、花园、真山假山、走廊花亭、苍松翠柏,雕梁画栋。房舍讲究、美丽,景色非常幽雅,当时设XX县政府,未加添修还绰绰有余。兴隆办事处前身是XX县政府。XX县政府始建于民国19年,在边北兴隆山。长城抗战以后,边北两个区划归伪满洲国。当时河北省为了保存XX县的名义,故将县政府于民国22年迁到马兰峪。由于县内仅有3乡3镇共28个行政村,县政府规模不大,人员仅40余名,仍隶属河北省政府,相当于三等县,因此,改为办事处,直到日本投降。主要负责人依次排列县知事李英、刘友勋、查疆、郎惠和;处长游伯麓、闻骧阁、刘轫举,遵化县知事朱波、修国英曾兼代处长,专职处长李国柱、李文华。1943年兴隆办事处被八路军袭击,死亡教育科长1人,翻译1人,科员1人,警官1人。为了安全,办事处由西街迁到城内16/21真武庙内。是年夏季又受八路军袭击,抓走金秘书,枪毙于淋河。此后,办事处又迁到南门内女子小学校内,直到日本投降。兴隆办事处下设秘书室、民、财、建、宣、教等科室及承审处、警察局、保安队、监所等下属单位。警察局辖3个分驻所,一分所马兰峪东关,二分所南新城,三分所马兰关。保安队一个中队辖3个分队,每分队官兵40余人。兴隆办事处附属各科室负责人名单如下秘书室,邵景和;民政科,孙鸿逵;财政科,佟卓忱;建设科,张蔚实;教育科,邵景和;宣传科,郭天佐;警察局,陈国华;保安队,韩少武;承审处,张蔚实兼承审员;监所、管狱员,马凌云。东陵地区管理处东陵地区管理处设在马兰峪东街路北,即原东陵文物保管委员会旧址。始建于1937年,受伪满洲国热河省直接领导。管理处设秘书以下若干人,第一任处长是日本人本间,第二任名广松。下设三个科总务科、事务科、警务科。警务科长石小林,警务科下设三个分驻所,一分所在东沟本西门外,二分所在定小村,三分所在惠大村,每所十数人,穿国际警察服装。事务科搞后勤供应,科长名字不详。总务科科长日17/21本人千叶弥次郎,是日本天皇裕仁之妻侄,当时驻南大村福绍贤之宅第。福绍贤满名叫“禄赤布”,是景妃陵员外郎,官封四品,他的宅第豪华阔绰,天井游廊,垂花门楼,庭院配房数十间,雕梁画栋,颇有宫廷风貌;满屋木器具,花梨紫檀;室内陈设古玩瓷器,非玉则翠,当时千叶曾赞叹说,象这样讲究的院子在日本也是为数不多的。东陵地区管理处的任务,主要是征粮草,搜集文化经费。那时,凡属东陵风水圈内的地,谁种谁交租,每亩交粮10斤至14斤不等,交草5斤至10斤。此项收入除作东陵学院教学经费外,下余作教师工薪和学生的助学金。伪满洲国当时在马兰峪设东陵地区管理处,名义上借宣统在新京称帝来看守皇陵,实际是为了扩大满洲国地盘和窥伺东陵文物,待机将当时东陵办事处的权力夺过来,将当时伪冀东政府所辖之兴隆办事处赶走,企图独家“保护”东陵文物。约在1940年春末夏初之际,当时东陵地区管理处长本间,认为自己既是东陵地区管理处长,职权范围应把兴隆办事处所辖地方统统接管过来,就直接向兴隆办事处提出让权要求。兴隆办事处处长闻骧阁,系由南京伪政府领导下冀东政府委派的地方行政长官,在天津、冀东行政公署颇有根基,亦不示弱。因此产生了摩擦,双方约定日期,在东陵学院进行争论交涉。东陵地区管理处的上级领导机18/21关、热河省政府和办事处的上级机关等各方代表数百人,连同护兵、随从、校尉,双方不下两三千人,小轿车、大客车、大汽车上百辆,汇集东陵学院,进行舌战,各陈理由。热河省理由,东陵有满清祖坟,现今满洲国皇帝溥仪是原宣统皇帝,这个地方应由满洲国接管;冀东政府言,以长城为界,边北为满洲国,兴隆办事处境内虽有满族祖坟,但在长城以南,属于南京政府华北地区,东陵地区隶属原河北省遵化县领导,历代可查。会场气氛十分紧张严肃,双方荷枪实弹,如临大敌。经过一天舌战,最终还是兴隆办事处闻骧阁取胜,会场不欢而散。但是,本间和千叶仍贼心不死,为赶走兴隆办事处,实现梦寐以求的将马兰峪地区划归满洲国,在群众中大造舆论,什么“东陵地区划归满洲国了”、“兴隆办事处没几天就该滚蛋了。”又在陵寝左右村庄以满清后代要保护祖坟为理由,操纵千余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