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故都的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故都的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故都的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故都的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故都的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赏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鉴赏: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情。,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1.走近作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这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后来,郁达夫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传的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炽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2.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开杭州赶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相关知识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的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亚于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往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刘海粟郁达夫传序),二、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答案:(1)zhchunxnrunzqinzhutuninhnhnlulullo,答案:(2)凋谢调整雕刻惆怅嘶哑撕毁厮打帐篷账单怅惘为虎作伥啼叫真谛缔造并蒂莲,(2)形近字组词,2.熟语集释(1)自然而然:(2)一叶知秋:(3)息列索落:(4)不能自已:,答案:(1)自然如此,不经外力作用而形成。(2)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结果。(3)象声词,形容轻微的动作声或风雨声。(4)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1.结构图解,参考答案:,2.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试用表格形式将秋景图中典型景物及作者感受呈现出来。,作者分别从色、形、声、味、实五方面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二、局部揣摩1.文题“故都的秋”,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文章重点写北国的秋味,为什么不叫“北国之秋”?为什么多次提到南国之秋?,参考答案:“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北平”“北国”只能点明描写的地点,却表达不出以上深沉的意蕴。北国之秋有“清”“静”“悲凉”的特点,而南国之秋则具有“慢”“润”“淡”的特点。作者多次提到南国之秋都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之秋的特色,以南国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来烘托故都秋色的味道醇厚、浓郁。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来烘托北国之秋的色彩浓重(枣子红透、牵牛花的蓝白之色)、天之高远(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使人处于其中,回味隽永。,2.“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工整、雅致的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像这样的排比文中还有很多,请摘录出来,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手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来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是近于口语的文字,好像作者津津乐道的样子就在眼前,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是说理性的语句,但是以具体事物来说理,生动形象,饶有趣味。,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一段话?,参考答案:文章最后的议论是点睛之笔。“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惊人之笔,作者愿以生命为代价,与北国之秋同在、同生活,足见他对北国秋天所倾注的深情。作者在1936年5月夏写的北平的四季里写道:“北方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不过是小春天气;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再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体现了眷恋故都风物的真情,也表现了深沉的爱国之情。,三、开放探究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到李商隐的涨满了秋池的巴山夜雨;从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到毛泽东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橘子洲头,秋声、秋味、秋气弥漫了中国文学的每一个角落。请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诗文,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参考答案:第一问: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在文章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第二问:(示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万山寄张五【唐】孟浩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唐】杜甫),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宋】范仲淹)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陆游)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元】王实甫)我喜欢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这段曲子词。此段曲子词描写了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凄凉场景,借景抒情。时令是秋日,天空一碧如洗,澄澈透明。黄花满地,秋意正浓,恋人的送别,使这个美丽秋日蒙上了愁思。一个“紧”字,道出了主人公的心境,“紧”的不仅是秋风,更是亲人送别时的无限伤悲。“染”字最为传神,一个拟人的动作让人更觉意味深远,急于寻求答案,最后一句直接抒情,表现离别所带来的无尽伤痛。这支曲子不但意境完美,色彩鲜明,感情浓烈,情景交融,而且语言华美、洗练,音韵和谐、流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课堂演练,剖析:dd项,“夹”应读j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b.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璧绿的天色。c.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掇。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d.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剖析:da项,雕凋;b项,璧碧;c项,掇缀。,3.下列句子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2)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a.深沉幽远颓废b.深邃悠远颓败c.深沉悠远颓废d.深邃幽远颓败,剖析:a“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情感不外露;“深邃”指理论等深奥。“幽远”是(山水、树木、宫室等)深而幽静;“悠远”是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远。“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委靡,多用于形容人;“颓败”指衰落,腐败,多用于形容物。,剖析:c风雨如晦,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可改为“走马灯”。举重若轻,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妄自菲薄,形容过分地看轻自己。语意重复,删去“自己”。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多用于自谦。可改为“微乎其微”。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b.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等。c.广西省桂林市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已摘帽的贫困村、贫困县的脱贫成果,确保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d.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味,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剖析:da项,偷换主语,“被称为”前加主语“这封信”;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现象”;c项,搭配不当,“增强”和“成果”不搭配。,美文赏读,怀想天空我考试的地点在五楼,透过半开的窗可以看到天空,那蔚蓝又寂寞着的天空。犹记得儿时的天空。一群小朋友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我躲了许久也没有人发现我。于是,我便躺倒在苇荡的怀抱中,仰望无尽的天空。突然,空旷的天空中传来寂寥而又欢乐的“啊啊”声。接着,硕大的雁阵便出现在蓝色的画板上。几十只大雁“人”字形向南方飞去,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一个“雁字”,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无法动弹,直到夜幕徐降,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年少的我,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我在古代名篇中,读到了“雁阵惊寒”,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们越来越少,“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又是谁,荒芜了文化的天空,扼杀了我的诗意的哀愁?每每表现出如此忧伤时,我都会被人嗤之以鼻。他们以为我矫情作态。这些朋友,往往热衷于网络上炒作的美女,以及传贴的搞笑的动画!他们永远不会明白,自然的天空和文化的天空一旦寂寞,人们的心也会寂寞的。的确,对于如今的快餐式文化,我是落伍的。我不看武侠奇幻,不听周杰伦或是摇滚,不爱上海滩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爱丽江的石板路和周庄的乌篷船,只爱中国人心中的文化“雁阵”你可以对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可是,你知道,当我听到伊能静的念奴娇时,心中是怎样一种彻头彻尾的悲伤?旋律低劣且置一边,那一句“羽扇纶(ln)巾”仿佛一把尖刀刺向我的耳膜!我赶紧躲开,塞上耳机,继续听我的“二泉映月”,我的“春江花月夜”。,我并没有拒绝现代文明。我家中也是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我也看炒作至热的电影。但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裂缝中,难道不能萌发一些永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