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1,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阴阳的起源,3,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水(阴)火(阳)要点:相关对立属性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概念,4,阴阳的划分: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5,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2、普遍性(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划分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4、规定性,6,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交感,7,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阴阳二气运动;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8,1、阴阳的对立制约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制约斗争动态平衡二个含义:(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如上下、动静(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9,2、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2)阴阳互用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10,阴阳对立制约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阴阳互根互用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11,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消减少、消耗长增多、增长消长制约动态平衡(1)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俱消、俱长(气血),12,13,(2)阴阳消长平衡: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上限下限正常异常,14,1.基于对立制约关系的阴阳互为消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即: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阳胜则阴病阴长阳消阴胜则阳病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阳虚阴盛阴消阳长阴虚火旺2.基于互根互用关系的阴阳皆消皆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即:此长彼亦长阳长阴长血虚补气以生血阳中求阴阴长阳长气虚补血以养气阴中求阳此消彼亦消阳消阴消阳损及阴阴阳两虚阴消阳消阴损及阳,15,5、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阳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一定条件:重、极“重阴必阳,重阳必阴”,16,(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阳阴部位:上下表里(脏腑)背胸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脏腑:六腑五脏心阳心阴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7,(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功能物质(阴)整体而言:营养物质与功能活动部分而言:气机、气与血、脏腑经络功能,18,说明疾病的发生原理: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正气不足阳气阴精偏衰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发病邪气侵入阳邪偏胜阴邪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是其前提和基础。,(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9,1、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实热证急性肺炎,20,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实寒证痛经,21,2、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虚热证肺结核甲亢虚寒证夜尿频,22,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阳虚阴虚,正常,阴阳两虚,23,4、阴阳转化,阴证阳证,24,(四)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5,(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1)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滋阴温阳阴阳两虚阴阳双补,26,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27,2、归纳药物性能,28,案例一,患者,女,26岁。主诉:消瘦,乏力,多汗,善饥,手颤,烦躁易怒1年余,加重半月。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液指标检查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29,辨证: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30,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行”行列,次序;运动变化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31,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清肃(清洁、肃杀)、收敛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32,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33,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火行,34,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35,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36,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37,(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38,五行相生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规律: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木,火,土,金,水,(三)五行的生克制化,39,五行相克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规律: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比如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木,火,土,金,水,40,3、五行的制化,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制化:克制与生化类经图翼运气上:“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则亢而为害。”意义: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41,42,(四)五行的病理关系1.相乘与相侮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相乘:相克太过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相侮:反克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相生、相克正常现象(生理)相乘、相侮异常现象(病理),43,相侮与相乘的异同: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的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不及”引起;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异: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44,2.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母虚子虚母子两虚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干枯,结果水竭木枯。子病及母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规律,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如:心火盛,引动肝火,而心肝火旺。,子弱母虚子母俱虚如:肝阴虚,致肾阴虚,而肝肾阴虚,心血虚,致肝血虚,而心肝血虚。,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如:肝火盛,下劫肾阴,而肝旺肾阴亏虚。,45,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46,(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2.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资生、制约,47,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临床上常见的“肝肾精血不足”和“水不涵木”,都属于母病及子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肾精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肝肾精血不足;由于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称“水不涵木”。,48,子病犯母,又可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或称“子盗母气”。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肝血虚;由于先有心火旺盛,然后累及肝脏,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49,3.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如“木旺乘土”、“土虚木乘”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如“木火刑金”、“土虚水侮”,如以金克木的关系而言,肺属金,肝属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故称金克木。如在肺金不足或肝的气火上逆情况下,即可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气、肝火犯肺的反克病理变化。,50,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克火。,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51,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医宗金鉴是疹心法说:“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52,(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1、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传,虚则受”),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53,2、确定治则与方法,(1)相生规律:虚则补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