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 (4)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 (4)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 (4)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3、背诵课文,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学活动一,(1)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念:欣然:相与:空明:遂:盖:但:耳:户: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疏通文意,初品美感,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笔调清新淡雅,景象明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诗情画意。,活动二:赏析月夜美景,找出本文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把()比作(),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二从表达方式或描写画面等角度赏析运用()的表达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的画面,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的美妙境界,月光,积水,竹柏的影子,水中藻、荇,月光的清澈透明,描写,月色如水,清幽宁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默读全文,找出体现作者情绪的词语:,活动三:悟情感欣然,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欣然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反差,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是哪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哪两层意思?,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小结:苏轼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在于他的政绩,他的诗词,更在于他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舒”的旷达情怀,他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达标检测背诵名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欣然。念,遂。怀民,相与。庭下,盖竹柏影也。何夜?何处无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