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习倦怠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习倦怠是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学习倦怠在高职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本文以学习倦怠理论为依据尝试探讨影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诸因素,以期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学习倦怠,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倦怠 高职生 英语 1.学习倦怠的概念及高职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用“job burnout”职业倦怠一词来描述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强度过高等持续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体、情绪与精神方面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注意到学生在学习领域也会出现类似职业倦怠的倦怠现象,并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 Pines(1980)和Meier(1985)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因长期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我国学者连榕等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我国台湾学者杨惠真(xx)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课业压力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衰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总之,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学习心理的体现,有学习倦怠的学生常表现为畏惧学习、沮丧、抑郁、缺乏自信、毅力丧失、厌学弃学等。 国内外对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Yoram Neumann和Edith Finaly(1990)认为,大学生学习倦怠将会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张治遥1989;杨惠贞1998;朱林仙xx等),而对高职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几近空白。大学阶段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期,但从目前在校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看,英语学习中的学习倦怠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的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采用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量表共20题,采用5等级记分,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本研究中,将题中的“学习”改为“英语学习”。 本次调查被试是从山东省某所高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23人,集体施测,不记名,统一指导,统一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99%。在有效被试中,本科生167人,其中男生88人,女生79人;高职生253人,其中男生92人,女生161名,一年级学生122人,二年级131人。 3.高职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3.1 高职生英语学习倦怠与本科生的比较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本研究对高职生英语学习倦怠总体样本均分情况与本科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取中间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