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_第1页
【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_第2页
【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_第3页
【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_第4页
【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艺术之我见】艺术起源之我见论文 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和印刷术的国家,但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在中国却出现得很晚。设计在西方发展了近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近年来,在商业因素的刺激下,我国设计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设计群体迅速壮大,1999年上海平均每天都有与设计有关的企业成立;北京大小设计公司多达3000家;在深圳,许多设计工作室和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树立了设计产业化的典范。但是,数量的扩大无法掩盖水平低下的软肋,即便在对设计艺术基本内涵的理解上,我们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因此,从基本理论上对设计艺术作一番审视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要的问题是对设计艺术个性的理解。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绘画艺术的个性来衡量设计艺术的个性,却不理解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绘画作品不为一般的人理解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荣耀。典型的代表就是梵高。他的那些极度个性化的作品可以在各种拍卖会上卖出天价,并为历代艺术家和收藏家津津乐道。然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们的个性化在很多场合下有时必须隐藏起来,其作品的意义才能够被实现。这不是说设计艺术不能有个性,而是说设计艺术的个性的展现方式有别于绘画艺术。第一,设计艺术的实用性决定了它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其形式的新颖性,而不是思想上的独创性,它主要通过对视觉的冲击来实现其价值,它所创造的是产品而不是思想;第二,形式上是否悦目始终是设计作品个性的前提,过分的抽象往往会弄巧成拙;第三,观众(抑或用户)的可接受性永远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不考虑这一点设计就无法立足于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可以做的只有两件事:迎合市场和引导潮流;这两个方面是必须同时进行的。作为商品,设计作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同时具备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实现美化产品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服务时,都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对设计的需要,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猜测客户的心,以使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满意,但最终的评判则要通过客户对其设计的认可来实现。在这里有一种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未通过的方案不一定就是“坏作品”。但由于对作品做最终裁决是客户,设计师只有屈服于他们的“上帝”。不过,设计者并非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他们可以以潮流的方式来影响、引导、培养它的顾客。其实,深层次上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设计者手中,因为顾客的审美标准总是受时代潮流影响的,而潮流的引导者恰恰就是设计者全体。是设计者首先告诉顾客:什么是美的时尚,什么是符合潮流的。然后才有顾客的选择。在迎合和引导的过程中,顾客和设计者的双向选择推动着设计业的发展。 从我国设计业的现状来看,迎合和引导这两方面都做得不怎么好,艺术人的清高往往在设计过程中作祟,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必定就是顾客需要的东西,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在引领潮流方面,我们的设计者又放弃清高变得自卑起来,只知道一味地唯西方马首是瞻,把自己的民族特色丢得一干二净。这种现状,非改不可。 第二个问题是艺术创新的问题。 创新是设计艺术的生命,在中国设计界,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上文提到的一味追求个性,脱离市场实际的曲高和寡,另一个就是一味仿古崇洋,缺乏创新的坐吃山空。后者的危害性更大。以工艺品设计为例,目前,我国大陆生产的工艺品大多以复古题材为主,有的甚至只是低劣的抄袭。这些主体相似的工艺品不外乎求财纳福、延年益寿之类,造型也以元宝、如意、仙鹤、松柏、寿星、童子、神仙、关公为主,颜色也只有单调的红黄等喜庆的色调,表现手法也不外谐音、会意之类。这种滥俗制作造成的最大后果将会断送艺术设计的前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中 _传统心理中,求财求富甚于求美,导致馈赠的礼品过度语言化,而且是浅俗语言化,例如,送糖表示生活甜美,做一个小孩骑马抱金锞的小玩意就表示“马上发财”,坐在镀金的大象上手抱如意就是“吉祥如意”(“骑象如意”的谐音)等。设计者过于迎合这一大众心理不惜反复弹唱这些老调。第二个原因是设计者想像力贫乏。无庸讳言,在中国的设计从业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系统现代艺术教育的不多,能独立完成艺术设计、产品开发的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现今大多是缺少富有创意的作品,中国的工艺品市场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据调查,外宾在华的旅游消费中,旅游购物只占10%,而他们在国外的旅游消费中这一比例为60%,日本人甚至泰国人都感叹,在中国旅游有钱花不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艺品市场存在的严重缺陷。 第三个问题是艺术设计实现的问题。 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实现并不仅仅是设计过程的完成,还要包括成品制作、批量生产、市场销售等流程。因为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实现方式上必然是脑力劳动创造和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刷,批量生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是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应懂得设计,还应了解机器制作的过程,印刷装订的工艺,还应懂得在何种状态下,机器墨色套排序列会对作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纸张的品牌、种类、性能会对设计作品的最后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忽略了后期制作的过程,学生所学的东西不但与市场脱节,甚至与艺术品的制作脱节。这也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设计实现的过程中,电脑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电脑带来了艺术设计的革命,用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设计对电脑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但电脑的危害也正式从它的强大功能上派生出来的,这就是设计者对它的依赖性。阿根廷著名平面设计师巴布罗?康斯特说过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我绝不反对使用电脑,就像我绝不反对用锤子去钉钉子,而不是用一块石头。但是我感到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去使用一把锤子、一台洗衣机、或任意一样工具,而是在于如何去利用它。锤子取代了石头、洗衣机取代了搓衣板,而电脑本应取代笔和纸,但是可笑的是它似乎已取代了人们的思维。”事实上,在设计界已流行着一种这样的观点,认为在电脑时代有不有绘画基础是无碍于艺术设计的,因为一切可以由电脑代劳。于是学习艺术设计的人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电脑上,而无视艺术修养的提高,导致创造能力整体下降。这是非常危险的。 有一个故事也许可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两个好友久别重逢,其中一位是个暴发户,贫寒者看着暴发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