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第三阶段第七讲几何光学应用_第1页
高中物理竞赛第三阶段第七讲几何光学应用_第2页
高中物理竞赛第三阶段第七讲几何光学应用_第3页
高中物理竞赛第三阶段第七讲几何光学应用_第4页
高中物理竞赛第三阶段第七讲几何光学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几何光学应用知识体系介绍1. 常见光具原理2. 放大率的概念知识点拨1:重要光学器件简介:1)望远镜 望远镜用于观察大而远的物体,如图,分别表示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光路图。两种望远镜都是用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做物镜。远处物体从同点发出的光线可近似为平行光,因此将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成一实像。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也是凸透镜,其焦距较短,物方焦平面和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几乎重合。结果,以为物,在无穷远处得到虚像。而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则是凹透镜,当它的物方焦平面(在右侧)与物镜的像方焦平面重合时,实像却成了虚物,经凹透镜折射成像于无穷远处。由图中看出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可用于观察地面物体,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只适合作为天文望远镜。从图中的几何关系还可看出两种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均为: 2)显微镜 是显微镜成像原理图。被观察物体AB置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成放大实像于目镜焦点内靠近焦点处(),眼睛靠近目镜的光心可观察到位于明视距离的虚像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 式中L是镜筒长度。25是人的明视距离25cm,所以.L单位都带cm。1,2是分别目镜物镜放大率.【说明】放大率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例题中具体予以说明。不以知识的形式作体统介绍。例题精讲【例1】某观察者通过一块薄玻璃板去看凸面镜中他自己的像他移动着玻璃板,使得在玻璃板中与在凸面镜中所看到的他眼睛的像重合在一起,若凸面镜的焦距为cm ,眼睛距凸面镜顶点的距离灵40cm,问玻璃板观察者眼睛的距离为多少? 【例2】有一种高脚酒杯,如图所示。杯内底面为一凸起的球面,球心在顶点O下方玻璃中的C点,球面的半径R1.50cm,O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在杯脚底中心处P点紧贴一张画片,P点距O点6.3cm。这种酒杯未斟酒时,若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但如果斟了酒,再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将看到画片上的景物。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1.56,酒的折射率n21.34。试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解释这一现象.【例3】一束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后f=48cm处,透镜的折射率n=1.5。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12cm处,求最后所成像的位置。【例4】凸透镜后面(大于焦距)处有一平面镜,透镜前面有一方格纸当方格纸前后移动时,在相距的两个位置上均能在纸上看到方格的像求透镜焦距【例5】有一水平放置的平行平面玻璃板H,厚3.0cm,折射率n1.5。在其下表面下 2.0cm处有一小物S;在玻璃扳上方有一薄凸透镜L,其焦距f30cm,透镜的主轴与玻璃板面垂直;S位于透镜的主轴上,如题图所示。若透镜上方的观察者顺着主轴方向观察到S的像就在S处,问透镜与玻璃板上表面的距离为多少?【例6】如图所示,折射率n=1.5的全反射棱镜上方6cm处放置一物体AB,棱镜直角边长为6cm,棱镜右侧10cm处放置一焦距f1=10cm的凸透镜,透镜右侧15cm处再放置一焦距f2=10cm的凹透镜,求该光学系统成的位置和像放大率。 【例7】空心激光束是一种在传播方向上中心光强为零的圆筒形光束。由于这一特征,它可以把某些微小粒子约束在激光束的中心部位,作为激光导管,激光镊子、光学扳手等,实现对纳米粒子、生物细胞等微小粒子的精确操控。空心激光技术目前在生物学、激光加工、原子冷却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产生空心激光束的基本做法是利用光学系统将一束实心的圆柱形激光转换成为一束空心的激光。给定如下光学器件:焦距为的凸透镜,圆锥角为的锥面反射镜,半径为的球面镜(中间有圆孔),如图:利用上述光学器件设计一光学系统,使得一束很细的实心圆柱入射激光转化成一束空心的出射激光,且空腔为圆柱形,半径为。请回答如下问题:1画出该光学系统的光路图。2求该光学系统中锥面镜顶点到球面镜球心的距离。关于放大率:【例8】光源位于的透镜前40mm处,问屏放在何处能找到光源像?垂轴放大率等于多少?若光源及屏位置保持不变,问透镜移到什么位置时,能在屏上重新获得光源像,此时放大率等于多少?【例9】下面再看天文望远镜的放大率,如果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目镜焦距为,试证明天文望远镜的放大率 。sf1f2【例10】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n=1.5,中心轴线长L=45cm,一端是半径为=10cm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求(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的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F1【例11】薄凸透镜放在空气中时,两侧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如果此薄透镜两侧的介质不同,其折射率分别为和,则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设为和),但、和透镜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其值分别为和。现有一个薄凸透镜,已知此凸透镜对平行光束起会聚作用,在其左右两侧介质的折射率及焦点的位置如图所示。1试求出此时物距,像距,焦距、四者之间的关系式。2若有一傍轴光线射向透镜中心,已知它与透镜主轴的夹角为,则与之相应的出射线与主轴的夹角多大?3,四者之间有何关系?你知道吗光的本性1.早期的牛顿微粒说:牛顿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提出,光是从光源飞出来的微粒,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但,他将这些粒子跟实物粒子等同。在牛顿的微粒说的基础上,很容易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但微粒说却不能解释几束光交叉相遇后彼此毫无防碍地继续传播。因为宏观现象中任何两个实物都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可见,微粒说能成功地解释一些光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光现象。光究竟是什么?2.早期的惠更斯的波动说惠更斯反对牛顿的微粒说。根据声和光的某些现象的相似性,提出光是一种波。但,他将光波跟机械波等同。惠更斯的光波动说能解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尤其能解释微粒说不能解释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交界面处同时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和几束光交叉相遇后毫无防碍地继续传播。因为,这些波的现象是人类已经认识的波特具有的现象。但,波动说却不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可见,波动说能成功解释许多光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光现象。光究竟是什么?牛顿的微粒说理论是否完善?什么样的实验能有力证明光是一种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理论是否完善?能否有实验有力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十八世纪,关于光的本性的讨论实际没有解决。3.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建立(1)光的波动性的确定:1801年,托马斯杨用强烈的单色光照射到开有窄缝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通过窄缝的光又照射到置与单缝之后的开有两条窄缝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从双缝通过的两列光波就是同频率的,巧妙地获取了相干光源。从双缝后的光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终于实现了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光的干涉实验。1804年,菲涅耳用一束光照射到开有小孔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在遮光板之后的毛玻璃屏上,看见了除中央为亮的亮斑,周围是明、暗相间的圆环。成功地实现了光的衍射。之后,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又问世。以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从实验的角度有力证明光是一种波。那么光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波?是否是早期惠更斯认为等同与机械波?(2)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1850年,傅科用实验测出光在水中速度比空气中小,表明光波与声波的不同。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进而指出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即提出光的电磁说。1888年,赫兹在实验室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又进一步证明电磁波跟光波一样能发生放射、折射、干涉、折射和偏振现象;光波和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且传播速度相等为c=3108m/s。以上诸多相同并非巧合、偶然,而是光波就是电磁波的缘故,又一次证明了偶然中存在必然!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澄清了光波的性质。光波不是惠更斯时代提出的宏观波-机械波。从此,光的波动性得以公认,并得到了迅猛地发展。1888年,斯托列托夫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即光(含不可见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有电子大出的现象。刚刚建立的光的波动理论又陷入了困境。光究竟是什么?(3)光的粒子性确定、光子说:光电效应规律告诉我们,(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光频率小于这个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出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3)从光开始照射到释放出光电子,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小于10-9秒(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且入射光频率不变时,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入射光频率无关,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的能量跟光的强度有关,而跟光的频率无关;光的波动理论还认为入射光的辐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这样光的波动理论跟光电效应现象产生了矛盾,它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规律。1905年,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在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启发下。他认为,既然电磁波在辐射能量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而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E=h, h=6.631034js为普朗克恒量, 为电磁波的频率。而光波又是电磁波,故爱因斯坦大胆提出,光的传播也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一个光子,光子能量E=h, 为光子的频率,也是光的频率,h仍然为普朗克恒量。这一理论称为光子说。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有力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综上所述,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的电磁说,成功地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光子说,成功的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究竟是什么?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仅仅只是矛盾吗?二者能统一吗?(4)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所有现象告诉我们,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理论,对微观粒子不再适用。宏观概念中波和粒子是完全对立的,而光波不是宏观概念中的波,光子也不是宏观概念中实物粒子。所以,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仅仅只是对立的,二者是统一的。大量光子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少量光子显示出光的粒子性;光在传播过程显示光的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