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_第1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_第2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_第3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_第4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从指南到实践,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衰的患病率和发生率,患病率全球:2250万美国:500万发生率全球:每年200万新病例美国:每年4070万新病例,中国心衰流行病学状况,中国成人患病率为0.9%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600万男性0.7%女性1.0%中国北方1.4%中国南方0.5%城市人口1.1%农村人口0.8%,Framingham研究通过40年的观察发现:心力衰竭的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为同年龄段一般人群死亡率的67倍。美国Rochester研究显示:心力衰竭确诊后,1年生存率为66%。荷兰RotterdamStudy对5255人4年随访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调整死亡率是非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卒死的风险增加46倍。相关调查显示:中、重度心衰患者5年内生存率不足50%,预后比大多数肿瘤还要恶劣,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心血管病患者总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与转归,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药物治疗:进展大,是心衰治疗的基础,但仍有无效者心脏移植:宗教信仰、供体有限慢性心力衰竭再同步(CRT)治疗:发展快,治疗心衰的有效补充手段,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舒张期,收缩期,正常心脏收缩,部分心衰患者的机械因素,“不合适”的AV间期舒张期充盈不足左右心室、室间收缩不同步、室间隔矛盾运动每搏心输出量下降二尖瓣返流有效心排量下降,房室不同步,正常情况下心房收缩应在心室舒张期末,心室舒张期心房内压力始终大于心室内压力,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PR间期延长,心房收缩处于心室舒张的早期或中期,心室舒张期末心室内压力高于心房内压力,造成二尖瓣舒张期返流,同时心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计算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可初步判断房室不同步是否存在,部分心衰患者的机械因素,“不合适”的AV间期舒张期充盈不足左右心室、室间收缩不同步、室间隔矛盾运动每搏心输出量下降二尖瓣返流有效心排量下降,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正常人右心室先收缩,左心室后收缩,时间差40ms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收缩延迟)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右心室收缩延迟)时,右心室收缩较左心室收缩延迟,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心室内不同步,正常心脏各节段达峰时间一致,最大差值不超过30-40ms各节段达峰时间差值增加时,表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收缩同步,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心室不同步的发病情况和预后,宽QRS全原因死亡率增加,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中LBBB常见,心脏不同步增加病人的死亡率,纽约心功能II-IV级病人电子扫描3,654ECGQRS波最宽的病人群比QRS波最窄的病人群,死亡的相对风险增加5倍!,Vesnarinone研究1(VEST研究分析),0,60,120,180,240,300,360,DaysinTrial,CumulativeSurvival,60%,70%,80%,90%,100%,QRSDuration(msec),220,CRT,改善左右心室同步性,改善房室同步性,改善左心室内同步性,151,改善室内同步二尖瓣返流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998年适应证依据,长PR间期的患者多数受益长期疗效有限,Hochleitenr首次报告起搏治疗心衰,NishimuraAuricchioLinde等人的研究,DDD起搏短AV间期,2002年适应证依据(1),CRT,住院率,2002年ACC/AHA/NASPE适应证,I类适应证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或房室阻滞(C)II类适应证类适应证(略),IIa:药物治疗无效的扩张型或缺血性心肌病,NHYA心功能-IV级,QRS宽度130ms,LVEDD55mm,LVEF35(A)IIb: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扩张型心肌病,伴随PR延长,起搏证实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C),2005年适应证依据(1),全因死亡率降低(24%)但未达统计学意义,荟萃分析,MIRACLECONTAKCDInsyncICDMUSTIC,进行性心衰死亡率降低51%,COMPANION,2005年适应证依据(2),全因死亡率降低36%,入选标准NHYA心功能-IV级LVEF35身高校正的LVEDD30mmQRS宽度150ms或QRS宽度120-149ms合并以下任两条,主动脉射血前延迟140ms心室间机械延迟40ms左室后外侧壁激动延迟,CARE-HF,射血分数降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心功能-IV级心室运动不同步:QRS宽度120ms,I类适应证,改善症状(A)降低住院率(A)降低死亡率(B),2005年ESC适应证,I类适应证证据A级,LVEF35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心功能-IV级心脏运动不同步,QRS宽度120ms,2005年ACC/AHA适应证,2007年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CRT/CRTD治疗的适应证,类凡符合以下条件的慢性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证,均应接受CRTLVEF35%窦性心律LVEDD55mm心脏不同步(QRS120ms)尽管使用了优化药物治疗,仍为NYHAIII-IV级(类,A级),a类NYHA级、LVEF35%且QRS120ms的症状性心衰可植入CRT-D,以改善心性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a,B级),2008ACC/AHA/HRS关于再同步化治疗装置的最新指南,I类LVEF35%窦性心律心脏不同步(QRS120ms)尽管使用了优化药物治疗,仍为NYHAIII-IV级(LOE:A)IIa类(1)LVEF35%,QRS间期0.12秒的房颤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下心功能为NYHAIII级或ambulatoryIV级患者(LOE:B)(2)LVEF35%的心室起搏依赖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下心功能NYHAIII级或ambulatoryIV级,推荐植入CRT-P(LOE:C),2008年CRTCRTD适应证的更新和进展,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入I类适应证(2002年仅为IIa类)新的CRT的IIa类适应证房颤患者和起搏依赖患者拓展的CRTD适应证条件与CRT相同,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CRT临床试验进展累计图,在2005ESC9月7日会议上公布继续随访另外7个月CAREHF的数据,全因死亡率下降40%,心衰恶化死亡下降45%,猝死危险下降45%,平行、随机临床试验,OPT=最佳药物治疗ICD=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BVP=biventricularpacing.,BristowMRetal.Paperpresentedat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March31,2003;Chicago,Ill.,COMPANION:研究设计,目的:评判是否双室ICD降低全原因住院和死亡率;降低心源性死亡;增加总生存率;改善运动能力,主要研究终点:CRT和CRTD均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的复合终点,二级终点全因死亡风险:CRT-D可降低36,P=0.003CRT可以降低24%,P=0.059,MADIT-CRT(轻度心力衰竭伴心脏运动不同步患者),研究旨在明确:ICD早期CRT-D治疗研究者在4.5年间共收集1820例:左室射血分数30,QRS间期130ms,NYHA分级I或II随机以3:2的比例分入CRT-D组(n1089)或ICD组(n731)主要终点:全因死亡或心衰事件,平均随访2.4年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事件:CRT-D组187例(17.2)ICD组185例(25.3)(HR=0.66,P=0.001)同单一ICD治疗相比,CRT-D降低了死亡和心衰事件的联合终点发生率达34、心衰事件发生率达41。无论缺血或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衰患者都能从CRT-D中获益;女性患者获益大于男性患者;QRS越宽获益越大。与ICD比较,CRT-D明显缩小了左室容积,改善了左室射血分数。,ESC报道2009年9月,PACE研究(心功能正常的常规起搏适应症患者),起搏避免心脏扩大研究(ThePacingtoAvoidCardiacEnlargement,PACE)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分层设计。旨在评价心功能正常的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患者,双心室起搏是否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研究对象:177例接受双室起搏治疗后,按舒张功能是否正常进行随机分层,按1:1比例分至双心室起搏组和右室起搏组。所有患者程控为基于心房同步的DDDR模式,低限频率60bpm,上限频率140bmp。房室阻滞患者起搏和感知的房室间期分别程控为130ms和100ms;对于窦房结功能不全患者的房室间期程控为比自身房室间期缩短20ms。主要终点:随访12个月时的LVEF和LVESV,PACE研究结果公布在2009年ESC会议,心衰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