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张居正改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历史背景1.明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危局(1)内部:财政危机加剧: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开支膨胀,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阶级矛盾激化:明政府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2)外部: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力主改革的张居正得到重用明神宗继位后,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深度点拨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其权力基本相当于前代的宰相职权,“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自主思考明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危局,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特征?温馨提示: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改革的内容1.整顿吏治(1)内容: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振扬风纪,使天下信服。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创设颁行考成法。(2)作用:通过推行考成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实施边防新政(1)措施:“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加固长城,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外示羁縻”: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2)作用:边境秩序安定,军费节省,民间交易活跃,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蒙汉之间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互相熏染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推行一条鞭法(1)推行背景:社会经济陷入危机: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逃亡,生产力萎缩,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之中。清丈土地: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1576年,于湖广地区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广,并于1581年颁行全国。(2)主要内容: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影响:国家税收增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深度点拨一条鞭法的实施,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规定以银代役、计亩征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联系必修有关内容,分析一条鞭法反映了明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温馨提示: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改革的结果1.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保守派群起反扑,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变法的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反攻倒算、否定变法,使明王朝愈趋衰败。2.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张居正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自主思考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温馨提示:立志高远,坚韧不拔;忧国忧民,勤勉务实;无私无畏,善于用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史料导入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倖,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明史纪事本末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十年来海内肃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张居正是如何“力筹富国”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3)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在“整顿吏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张居正改革倡行“外示羁縻、内修武备”,实施边防新政。(2)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增加了政府财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3)“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1.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及影响(1)整顿吏治:“尊主权”、以法理政、推行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2)实施边防新政:“内修武备”,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使边塞得到开发,蒙汉之间互相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税收增加,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唐代两税法为标志。(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隋唐时期的“庸”为标志。(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傅维鳞明书材料二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魏源圣武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为此,张居正于1573年颁布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是当时实行什么政策的结果?其中,这一政策的内在关系如何?(3)材料二中政策的实施与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切入点是张居正改革中整顿吏治和实施边防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内在联系。解题指导:回答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一中的现象是行政效率加强的表现。回答第(2)问则需理解张居正改革实施边防新政的两个方向“外示羁縻”“内修武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则需从宏观角度理解“整顿吏治”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结果。考成法。(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关系:“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3)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了内阁的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行各项变法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改革的结局及认识史料导入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明史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起衰振隳”首先着眼于哪一方面。(2)依据史料,回答明史是怎样认识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3)综合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你得到什么认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整顿吏治。(2)权高震主(“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根本原因是明中期以后封建制度日益腐朽。(3)改革必然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不会一帆风顺;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会收到显著效果;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1)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有关。改革的措施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2)随着明神宗年龄的增长,皇帝和内阁首辅的矛盾日益加剧。张居正去世后,反对派的发难首先得到皇帝的支持,祸延所有支持改革的官员,不到一年,改革派被清洗殆尽。十年新政,毁于一旦。(3)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改革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北宋与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似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请回答:(1)王安石和张居正对改革方略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分别是从哪一方面入手的?(2)列举他们各自在理财方面的措施。(3)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题目立意: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结果。解题指导:第(1)问要结合两次改革的首要措施分析,注意归纳和概括。第(2)问则直接运用基础知识回答,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理财措施”。第(3)问从改革者的命运入手谈改革的曲折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参考答案:(1)王安石认为理财为先,从经济入手;张居正认为吏治为先,从政治入手。(2)王安石: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张居正: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3)王安石被排挤,张居正身后毁誉。说明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2,3,4,5,1,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制皇权逐渐削弱d.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丞相的废除及军机处的设立是最好的例证;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了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占澳门,说明当时中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答案:c,2,3,4,5,1,2.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规定“以钱谷为考成”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b.c.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考成法”这一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关“考成法”的正确表述。答案:a,2,3,4,5,1,3.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这是因为()维护了官僚特权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收入减少了税收舞弊a.b.c.d.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答案:b,2,3,4,5,1,4.明长城(图文探究)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为伟大壮观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大都对长城的修建十分重视,至明代尤甚。其规模之宏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右图为明长城一部分。雄伟壮观的长城未能起到抵御蒙古铁骑的作用。1449年,瓦剌大军南下,明军溃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2,3,4,5,1,探究:(1)造成“土木堡之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这一现象,张居正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3)你怎样看待长城的作用?,2,3,4,5,1,参考答案:(1)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2)张居正倡导“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对内: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修筑长城。作用:大大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对外: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作用:实现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长城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而修筑,“用险制胜”,成为各民族战争的舞台,但并不能真正遏制游牧民族的南下。同时,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民族融合。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巩固,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日趋减弱直至消失,其实际的政治军事功能完全转变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精缩尿止带药课件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市场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行业智能家居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通讯设备行业通讯设备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商场员工安全防火培训课件
- 2025年电子游戏产业全球化市场前景报告
- 作品使用许可知识产权合同范本-知识产权合同5篇
- 吉林省2025春季吉林省地方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昌市2025上半年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乐至县2025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8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海南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选聘事业单位6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电力电缆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药物制剂工(中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小班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
- 绿化小型工程合同范例
- 涂层材料与叶轮匹配性研究-洞察分析
- 讯问笔录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