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国一日优选教案三篇 中国一日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国一日优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国一日优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以大量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中国的一日。了解两种说明方法:数字和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教学构想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通过数字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中国一日是怎样的吗?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从2-7自然段找答案。) (2)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数字和比较) (3)用课文中的数字说明“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朗读课文。 1 以小组为单位练读。 2 小组派代表读,学生评价。 作业设计 写新闻:“我家的一日”或“班级一日”。 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国一日优选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a、认真阅读课文;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 43,940 2. 挪威 43,350 5. 香港 36,800 3. 瑞士 39,880 6. 日本 34,510 8. 加拿大 31,300 4. 美国 37,610 7. 丹麦 33,750 9. 冰岛 30,810 98. 中国 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国一日优选教案三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中国一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本人所带班级为嘉峪关市逸夫小学五年六班,本班共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2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善于思考,课堂参与率高,同学间互动学习能力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及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一日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以大量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 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通过数字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五、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新闻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教学重点: 感知新闻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 七、教学难点: 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八、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 九、教学时间: 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自读课文中国一日,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写了哪些方面? (3)感知新闻的体裁结构。(这是一则消息,结构包括导语、主题、背景和结尾四部分。基本要求: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用事实说话。) 2、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a、认真阅读课文;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附资料: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小组讨论)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教师着重引导体会: 1、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得出什么启示?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数字表达对增强说明准确度的帮助。 2、师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数字反映出的含义。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数据,学会表达: 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市场。以一天的( )为例,( )。 3、找出文中的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说这样的好处。 (四)、学会表达 1、展示搜集的课外资料,尝试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件事情或物体。 2、学生互相评价,看说明方法使用是否恰当。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短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六)、作业: 1、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软件设计V:软件工程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小学心理辅导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工程学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晶体光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电工电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理工大学《虚拟仪器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科技大学《实验诊断学见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美术学院《外科护理学(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女子学院《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高清版)DBJ 08-56-1996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分册)
- 浙江宁波镇海区2025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课件
- 脱硫塔拆除施工方案
- 北京二十中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 《高速公路电动汽车清障救援作业规范》
-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200题有答案
- 急性心衰的急救护理与流程
- 我的家乡江西吉安
- 肺栓塞病人的术后护理
- 国开2024年秋《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答案
- 电力运维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