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壹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贰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必,修,三,课程标准:,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子,孟子,秦始皇,董仲舒,知识回顾,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恰恰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求,而且佛道的欺骗性还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你能不能从西游记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山西恒山悬空寺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山西恒山悬空寺,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儒学体系的更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佛道盛行,儒学独尊受到冲击,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3、唐宋儒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使儒学体系更新,4、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理学在宋代形成的社会因素:,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一)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二、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含义:宋代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代表人物: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二)程朱理学,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材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无人欲即皆天理”、“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摘自二程遗书,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哲学观:“理”是世界的本原,伦理观:天理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强调“天理”与“人欲”相对立,认识论:“格物致知”,材料二朱熹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提出“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理是宇宙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启示: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个具体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这一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含义:通过探究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二)程朱理学,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主要思想观点,哲学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伦理观: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二)程朱理学,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程朱理学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学术思想影响海外,(三)陆王心学,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材料三陆九渊的言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认识论:“反省内心”得到天理,材料四王阳明的典故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四王阳明的典故,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王阳明早年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深信不疑。他曾面对翠竹,穷格七天七夜也没得到其理,反而因思虑过度而致疾。从此,他开始质疑程朱理学。后来,王阳明从禅学研究中受到启发,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并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致知”说。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阅读材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内容: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只要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五王阳明的言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意义: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三)陆王心学,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陆九渊的思想:,“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反省内心”得到天理,2、王阳明的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以儒家伦理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合作探究,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7,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感悟宋明理学,-,28,“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感悟宋明理学,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等观念,-,30,感悟宋明理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等观念,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了重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32,感悟宋明理学,今天,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相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再一次站在我们面前。审视它那历尽数百年沧桑的躯体,我们看到了无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挺拔高大的灵魂;它充当过羁绊中国历史前进的枷索,它也曾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生命题,这也是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欣赏诗作品味其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个人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乡村治理网格员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与策略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个人住宅商品房买卖合同模板
- 濮阳医专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米开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个人购房合作合同协议范本
- 桥梁挡砟钢板施工方案
- 燃煤电厂扩建方案范本
- 山东外墙防火墙施工方案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重点知识整理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详细清单
- 法律法规法学 - 马工程《宪法学》重点整理
-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
- 淋巴瘤基础知识
- GB/T 14038-2008气动连接气口和螺柱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课件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市政道路工程)
- (临床治疗)继发性甲旁亢课件
- UNIT 1 LESSON 1 LIFESTYLES课件第一课时
- 投标文件标书采购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