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三大特点(1)_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_、传统文艺、传统_上。(2)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_。(3)鲜明的_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继承性,建筑,思想,相对稳定性,因时而变,民族,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1)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作用;(2)一成不变,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_作用。,积极,消极,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_,_”,_,_。2.辩证认识辩证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3.正确对待(1)继续保持和发扬_的、_的内容;(2)_或剔除不符合_要求的、_、_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改造,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三、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根本因素_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重要因素(1)_:其进步使收集、_、传递、_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2)_:是社会变革的_,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3)_: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传承。,科学技术,选择,储存,思想运动,先导,教育,选择,传递,创造,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辩证关系继承是发展的_,发展是继承的_,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正确对待(1)在继承的_上发展,在发展的_中继承。(2)_继承传统文化,不断_,_。,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基础,过程,批判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科学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提示:此观点错误。人类实践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源。2.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复古。()提示: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指的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不等同于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的古代文化,因此继承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复古。,3.传统文化都是精粹,都应该继承。()提示: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照搬。4.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提示: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5.(2011海南单科t14题肢)民俗节日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示:此观点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但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技术。,6.教育作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文化的传递,也影响文化的创造。()提示:此观点正确。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其继承与发展,【理论解读】1.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三大特点(1)继承性作用:正是由于文化的继承性才有了文化的积累。四方面体现,(2)相对稳定性:一是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二是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不能理解成恒定不变。(3)鲜明的民族性:指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正确理解二者关系: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克服一个认识误区:“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这割裂了二者的关系,文化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先后两个过程。,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认识其重要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2)辨别其双重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其作用也有双重性。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起到消极作用。,(3)对其正确态度:一方面要分清其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另一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名师点睛】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因此应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考向聚焦】考向一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1.(2011海南单科)“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b.c.d.【解析】选a。材料中庆祝传统民俗节日的活动,体现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特色,同时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错误。故选a项。,考向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2012广东文综)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b.c.d.,【解析】选d。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错误;否认了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依托文化遗产力塑文化旅游品牌,体现了。故选d项。,【考向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高考考查相对较少,但对于知识的系统理解必不可少,应注意全面复习。该知识点往往与文化创新、文化的作用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应注意这一特点。,要点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理论解读】1.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因此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其理论依据在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2.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科技本身就属于文化,科技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二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2)同时,也要看到文化对科技的反作用,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人对科技的态度和使用有很大的区别。,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一方面要看到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思想本身属于文化,思想的发展属于文化的发展;二是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另一方面,不能认为任何思想运动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运动会对文化发展起阻碍作用。,4.教育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作用(1)原因: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由教育的特定功能决定的。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实现文化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文化创造。(2)深化认识:不能认为教育只是继承文化,教育在创造、发展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向聚焦】考向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2012海南单科)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b.c.d.【解析】选b。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体现了;纪录片中国古建筑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体现了;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故选b项。,4.(2010江苏单科)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b.c.d.【解析】选d。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方便了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而且改进了人们获得文化产品的效率,扩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与题意相符。材料没有体现,不选。,【考向分析】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近三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等材料,从科技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科技对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全面掌握好这一知识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热点观察】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使命。,【社会广角】材料一20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开幕式揭晓了第七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材料二2013年2月24日,“中华经典诵读豫章诵”举行决赛。该活动融合舞台演出形式和声光电技术,目的是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透视】1.我们今天纪念孔子、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的文化生活依据是什么?提示:依据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创新。,2.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体现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提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经典诵读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融合舞台演出形式和声光电技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3.“孔子教育奖”的颁发、经典诵读活动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影响文化的哪些因素?提示:教育、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预测】1.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应对目前盛行的逐利思想的一剂“精神良药”。要找回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让它深入人心,让人们天天都能见到它。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稳定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a.b.c.d.,【解析】选a。继承传统文化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意义,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非永恒不变,也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起积极作用,错误。,2.敬祖重宗的孝道精神,广泛体现在民俗民情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上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它使人眼光、胸襟易受制约,人情关系、传统观念不易冲破,移风易俗步履维艰。这启示我们()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不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根基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自觉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内容a.b.c.d.,【解析】选d。对中国“孝道精神”的分析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或剔除其中的落后内容,正确。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观点片面,不选。,3.近年来兴起了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潮,在这股热潮中,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此,文化部官员指出,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发利用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但应当清醒认识到,文化遗产珍贵脆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解析】回答本题,应对材料观点进行提炼。材料主要表明的观点有:一是批判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错误观点,二是批判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错误观点,三是批判只注重传统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观点。由此表明正确的态度:保护脆弱的文化遗产,说明原因;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看到其双重性;既继承又发展传统文化。,答案:(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反对只注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观点。(2)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首先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1.我国古人一直坚信可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也影响着现代中国人。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儒家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c.孔子后裔及弟子的传播d.孔子的思想是先进的,一直为人们所推崇,【解析】选a。孔子的思想之所以影响两千多年,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使之代代相传,故选a项。b、d两项是错误的,对孔子思想应辩证对待;c项不符合题意,夸大了孔子后裔及弟子的作用。,2.“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材料强调要传承我国的书法文化,故选b项。a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观点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如果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就会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d项观点错误。,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解析】选d。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正确。民族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4.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通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解析】选a。汉字的创造、统一以及传播汉字的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文明的沉淀、流通与传播,这说明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与题意不符。,5.(2012江苏单科)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解析】选b。本题考查科技与文化的关系。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a、d两项的说法题干没有体现。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6.(2013郑州模拟)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透露,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这也是以科技成就书写传统文化“九天揽月”梦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传统民族文化()a.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b.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力c.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为我国探月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解析】选a。本题考查民族文化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主要”说法错误;c项“决定”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传统民族文化在此处谈不上提供“智力支持”,d项错误。,7.(2013洛阳模拟)民间有句俗语:“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需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多选类)
- 胖东来门店管理办法
- 航天招投标管理办法
- OA系统文件管理办法
- 虚拟服饰库存管理办法
- 蔬菜代收点管理办法
- 仓储物资超市管理办法
- 血站样本保存管理办法
- 落实尽职免责管理办法
- 个人粮食存储管理办法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体育消费及消费者行为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第2版 教学课件 8波浪能
- 摩托车行驶安全知识
-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 四合院设计方案
- 平曲线超高 超高缓和段上超高值的计算
- 国有集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附详细版事项清单及议事规则)模版
- 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 焊材发放与回收及焊条烘干记录记录表
-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