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一百家争鸣,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对他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尝试探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先秦百家争鸣对中国主流思想有何影响?,孔子参见老子图,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课标分解1.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2.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孔子和早期儒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哪一观点突出体现了上述规定?提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1.,老庄之学,“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谁?提示老子。,2,法家思想,韩非子:“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材料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思想?提示用严刑峻法治国。,3,墨家的主张,一般认为,墨家思想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阶层的墨家的哪些主张会受到小生产者的欢迎?为什么?提示(1)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符合下层人民的利益。(2)墨家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符合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及简朴的生活习惯。,4,考点一儒、道、法、墨等学派的主张及评价,突破依据:本考点是百家争鸣的核心内容,右图是有人根据先秦某思想家的政治言论画的一幅漫画。下列对这位思想家思想的认识错误的是()。a是基于新兴地主阶级立场的“仁政”主张b是对统治阶级“虐民”、“扰民”的否定c反映了在治国问题上要顺应民心民意的主张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解析从漫画中引文内容不难看出该思想属于老子的“无为”思想;故a项说法错误。答案a,【示范1】,角度1从老子及孔子思想主张的影响角度突破,角度2从老子和孔子政治主张角度突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请回答: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老子政治主张上的异同。答案(1)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都反对苛政。(2)不同:孔子重“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示范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的内容,阅读下面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中心,前后历时150年左右,孟子、荀子、李斯、韩非、屈原等都曾来稷下游说或进行学术访问,囊括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请回答:(1)如果你当时有幸能到稷下学宫听讲学或参与论辩,你会选择支持哪一家学说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2)你所支持的学说观点,在今天是否仍有借鉴的价值?举一例加以说明。,【示范3】,角度从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角度突破,答案(1)可任选一家学说,能够正确介绍其思想观点,并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出正确的评价即可。(2)可就某一学说中的某一观点,结合现实展开即可。(如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诚信”、“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法家思想中的“以法治国”;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等等。),热点背景2011年4月29日至5月1日,胡锦涛深入社区、企业、科研机构,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计。5月1日,温家宝来到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五一”访民生,似一面明镜折射了党和政府的责任和爱民情怀。,孔孟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a仁政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d克己复礼,【典例1】,追赶者,思路导图答案d,“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bcd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重要性。答案a,【考向1】,热点背景2012年5月14日,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在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中,围绕“墨学与社会进步”、“墨学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墨家思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思路导图答案b,【典例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解析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故在“仁爱”的问题上有分歧。答案b,【考向2】,1(p6)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提示法家主张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而不必遵循古代传统。这种改革思想适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确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学习思考】,(p8)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提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移民间,大批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站在各自的立场发表言论,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2,(p8)“六经”包括哪些典籍?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p8)阅读商君书更法中的这段话,思考以下问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时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提示1.商鞅认为如能利国利民,可以不必法古,反对循礼守旧,主张破除传统的禁锢,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变法,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