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跫(qing)音 打夯(hng) 符箓(l) 金麦穗(shu)B. 肖像(xio) 雾霭(i) 什刹(ch)海 彳亍(ch)C. 戕害(qing) 脊(j)梁 洞穴(xu) 饿殍(pio)D. 锲而不舍(q) 廿(nin)七 弹( dn )丸 恣意(z)【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本题选读音全正确的一项。A项,麦穗su; C项,脊梁j, 洞穴xu; D项,锲而不舍qi。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3、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善用排除法。4、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B.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栓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C. 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D.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本题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蜇居蛰居; B项,栓牛拴牛; C项,共震共振。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态。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3.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滋生B. 考查C. 而且D. 急功近利4.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滋生:意思是繁殖,生育。使用正确。B项,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侧重考核、检查;考察:意为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侧重观察了解,此处指实地考察,且与“程序”搭配,用“考察”合适。B错误。C项,而且:表示进一步。使用正确。 D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正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C项,丙处:“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因为冒号后面内容仅关联“求证”,是行文中解释说明“求证”内容的语句,应用破折号标明,冒号改为破折号,否则语法上还应该是并列词语警戒的内容,其实与“警戒关联不大”,破折号紧邻解释的词语,用在此处比较合适。C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杭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B. 记者发现,公园晨练的老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C. 钟南山院士认为雾霾是引起肺癌的一大诱因,由此他呼吁国人别再拿雾霾当玩笑,应尽快采取治理措施。D. 市场上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问题,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选,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杭州市容”之前;B项,偷换主语,“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前面加出主语“老人们”;C项,“引起”与“诱因”重复,改为“雾霾是引起肺癌的一大原因”或“雾霾是肺癌的一大诱因”。故选D。6.下列诗句与所用手法对应的一项是古诗词中常因为修辞之妙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梨花千树雪 旅雁还应厌后行钟鼎山林都是梦 天台四万八千丈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和诗句内容分析。句,梨花是白色的,千树梨花开放,层层叠叠如同雪一样,比喻修辞。句,结合“旅雁”“厌”分析可知,赋予“旅雁”人的情感,是比拟修辞。句,“钟鼎”,古时用的乐器和食器,上面或有记事表功的文字,喻在朝为官;“山林”,山石林泉,喻在野为隐,借代修辞。句,“四万八千丈”,夸张修辞手法。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B. 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C. 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D.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赏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本题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项,“英国”错误,利奥波德是美国作家。故选C。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之众人B. 游于是乎始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 凌万顷之茫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几种现象,比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平时注意积累整理,分类记忆。本题选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项,众人,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B项,于是,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C项,须臾,古今都表示时间短,片刻之间;D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故选C。【点睛】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9.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C. 而今安在哉D. 不拘于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六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例句和标志,以便快速判断。本题选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A项,者也,表判断,判断句;B项,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的山水,定语后置句;C项,而今安在哉,在安,宾语前置句,与例句相同;D项,不拘于时,“于”表被动,被动句。故选C。【点睛】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第一招:“中心词之定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庙堂之高”就是“高庙堂”,“江湖之远”就是“远江湖”,“之”是定语的标志性助词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第二招:中心词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列子汤问)“子孙荷担者”就是“荷担的子孙”于是,(愚公)就率领能挑担子的子孙三个人,凿石头,挖土块。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第三招:“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韩愈马说)“马之千里者”就是“千里马”,千里马,一顿饭有时要吃一石粮食。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第四招:“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魏学洢核舟记),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永州,心中常常忧惧不安。B.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们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不断流逝的东西,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时圆时缺的东西,就像这月亮,但最终没有增减。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围困周郎的地方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选翻译不正确的一项。D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字表被动,句子应翻译为“这不就是曹操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故选D。11.下列选项对沁园春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 首句“独立”一词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孤独愁苦的形象。B. 诗人徜徉在橘子洲头,陶醉于绚烂而有生机的湘江秋景。C. 诗人用“遍”“尽”“透”等词极写秋色,渲染了宏阔气象。D.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A项,“孤独愁苦”错。“独立”有遗世独立的风范,还含有“孤傲”“执着”的意思,表现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故选A。【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卫星导航系统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另外,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通过兼容互操作技术,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奠定基础,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届时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摘编自解码北斗三号,北京日报2017年11月18日)材料二: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请信号。这时,地面中心站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算出用户终端分别到每颗卫星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这2个距离测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用户位置。最后,地面中心站将该定位信号经1颗卫星传给用户终端。其优点是所需卫星少,只要2颗卫星就行;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相关链接:北斗卫星是怎么导航定位的)材料三: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百度百科)12. 下列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建造是以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为标志的。B.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一些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C. 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D.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用户量。13. 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存在明显的不同,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采用有源方式,北斗三号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方式。B.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它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定位精度高,系统用户容量大。C. 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D. 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是“北斗”的发展蓝图。【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说法错误,原文为“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可见不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项,“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采用有源方式,北斗三号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方式”说法错误,原文为“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B项,“定位精度高,系统用户容量大”说法错误,原文为“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 C项,“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概括不全面,原文为“北斗三号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注】说:说教。兑:悦。堇:毒草,根有剧毒。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14. 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 中:合于。B. 而绝江河 绝:横渡C. 遗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彰:彰显D. 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骄:骄傲15.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A. 吾尝跂而望矣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学者师达而有材D. 怀腐而欲香也16. 下列选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荀子劝学第一段首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段尾部分则归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B. 吕氏春秋认为,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C. 荀子劝学认为要学习更要思考,文章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比喻,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D. 吕氏春秋认为,说教应当使人心悦诚服,否则就像给溺水者绑上石头,用毒药救人一样,会使得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来越昏聩。【答案】14. D 15. D 16. C【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王公大人弗敢骄也,意思是“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骄:怠慢。故选D。【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本题选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而”为连词,表转折。A项,我曾经踮起脚尖向远处看。连词,表修饰;B项,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每天检验反省自己。连词,表递进;C项,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连词,表并列;D项,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连词,表转折。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要学习更要思考错”,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说明要思考更要学习。故选C。【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参考译文:劝学(节选)荀子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劝学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二、阅读简答(一)文言文翻译17.翻译下述句子(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答案】(1)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部与天相接,四面望去,浑然一体。(2)洞箫余音婉转悠长,像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音乐)使得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跳起舞来,使得独坐孤舟的寡妇哭泣起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青、白,形容词做名词,青山白水;外,名词做状语,外部;际,连接;如一,浑然一体。(2)袅袅,婉转悠长;绝,断绝;缕,丝线;舞,使动用法,使起舞;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嫠妇,寡妇。(二)诗歌赏析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南夷:指南方少数民族。夜榜:夜航。楚天:指永州18.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19.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8. 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 19. 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百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题目、作者、背景、注释等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然后一联一联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再用相同的短语进行概括。题目是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注意“生活情景”这个修饰语。“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据此可概括为“谪居僻野”;“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据此可概括为“晓来耕作”“晓来耕作”;“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据此可概括为“放歌楚天”。【1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题目是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对本诗而言,“不怨”是表象,“怨”才是实质。具体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诗人被贬谪永州,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百无聊赖;“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诗人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这实质是“怨”。【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按要求回答下面小题。想北平(节选)老舍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五月的北平(节选)张恨水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暇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20. 概括想北平选文中北平城的特点。21. 分析五月的北平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2. 想北平选文在选材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做分析。23. 两篇文章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加以分析。【答案】20. 布局匀调,人为中显出自然;物产丰富,接近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 21. 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作者在对北平的好进行了精练的概括后,引出了对北平乃至全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悲叹。 22. 选材: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语言:通俗易懂,用词口语化,富有京味。 23. 同:两文都是通过描写北平的院落、树木、花草、物产等平凡事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异:想北平结尾“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用语节制,在平淡舒缓的描述中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五月的北平结尾对北平的挚爱之情转为变为悲叹,用一系列的感叹号,情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城因战争而衰弱的失落、痛惜。【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按照题干要求,回到原文筛选与之有关的语句,再按照一定思考进行概括。题目是概括想北平选文中北平城的特点。抓住第一段总领句“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可概括出“布局匀调,人为中显出自然”;第三段是对第二段的概括,抓住第三段“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可概括出“物产丰富,接近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结构方面要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本题画线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