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 囚绿记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1.3 囚绿记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1.3 囚绿记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1.3 囚绿记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1.3 囚绿记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攀登,固执,妆饰,“涸辙之鲋”指处于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名词性短语,此,处应用动词性短语“竭泽而渔”,“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用于此处合乎要求,“急不暇择”指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用于此处合乎要求,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近年,浙江和台湾地区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答案】首先称其为“绿色”,然后称其为“绿友”,最后称其为“绿囚”。这种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绿色”是对普通自然物的色彩的称呼;“绿友”隐含着作者的亲密、喜爱之情;“绿囚”则饱含着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_,【答案】(1)作者喜欢绿,把绿看做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了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放绿”。(3)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4课文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_,【答案】(1)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2)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观绿”写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爱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释绿”及分别之后的“怀绿”。总而言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5文章结尾一段作者如此叙述的用意是什么?_【答案】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在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作者也坚信日寇最终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的。,象征是一种借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概括抽象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象征是含蓄地表现思想、概念和感情的重要手段,能将思想、意念和心理状态形象化。象征手法可以扩大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可以增加文章的容量,造成深沉、阔大的意境,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象征手法的作用有三:首先,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海伦凯勒说:“信念是命运的主宰。”青春之程崎岖,命运之路坎坷,愿我们所有的青年人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收获青春的梦想。【应用角度】“信念”“追求”“爱国”“志节操行”“收获梦想”等。,然而,最近几年,鄱阳湖天鹅惨遭“谋杀”,数量急剧下降,这样的美丽情形再也难以见到了。因为暴利的推动,捕鹅现象难以根绝。从每年的10月起,滩涂上就有人撒些充作诱饵毒杀天鹅的小鱼。捕鹅人大多在下午4时撒下毒药,天亮前开着摩托车或拖拉机去湖边拾天鹅。待天鹅到手后,捕鹅人会用挖坑等方式将之藏起来,再等待时机从水路运往各地。,现在,“鄱阳湖天鹅事件”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对此做法深恶痛绝。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捕鹅者开始渐渐停止罪恶的举动,相信不久的将来,“候鸟天堂”将会重现于人们眼前。,【媒评文摘】1.“候鸟天堂”的消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负责。正是那一张张贪吃的嘴,给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有可钻之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是谴责,而是要以实际行动抵制这种恶劣行为的发生。商都网2有人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样,“恶有恶报,有因有果。”“人类破坏生态等于自掘坟墓。”今天,我们是在“欣赏”候鸟被屠戮前的惊恐眼神,谁又敢保证,明天同样惊恐万状遭遇不测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内蒙古新闻网,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光阴要逝去吗?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轻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有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吗?“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我试在一张白纸上列出如下的方程式:“光阴的速度等于年龄的正切的微分。”“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在我的知识范围内不能发现它的错误。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秋,冬”,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精要赏析】陆蠡说:“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这篇文章写得清新脱俗,用新的视角来诠释光阴。在这篇文章里有着沉痛的反思: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审视自己,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爱,对光阴更加珍惜。,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并领会作者所运用的象征手法。三、教学方法1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2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常春藤沿着窗户攀爬的图片)绿色,那是春天的色彩,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背诵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也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后来我们还欣赏过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绿色,那是生命的颜色。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莺歌燕舞,那是绿的旋律。绿色,大地有你,就有了一身让人心醉的气息;山河有你,就有了一种灵动绝美的壮丽。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随着陆蠡去寻找那一抹动人的绿吧!,二、释题标题中的“绿”是什么?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三、选读语段,体悟感情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对朗读予以指导后,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五、六、七、八段。,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五、重点赏析:关于囚绿1被囚前后,绿藤的生长情况如何?(用圈点的方法标出语句)你会想些什么?明确: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被囚之后:“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外边长得更快”;“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爱自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缩,爱有时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老师讲庄子的寓言故事: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地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羊牛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节仪式供奉,结果呢?这只海鸟目光迷离,神色忧郁,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类似的经历,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老师总结:面对人生百态,面对种种冲突,有多少时候我们站在了他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很多的纷争往往就是因为站在自我的立场,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判断评价,造成了诸多的格格不入。,2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明确: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和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占有,反而使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甚至萎缩,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自私和残忍,是一种畸形的感情。,六、合作探究1为什么作者对“绿”如此挚爱?为何不是对红花,对蓝天有着如此深情呢?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明确:这些句子都显示出它不屈不挠,顽强抗争,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它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2绿留给生者的是生活的希望,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在本文中,绿还象征着什么?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的语句。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年了,教师总结“绿”的象征意义: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深层象征意义:幸福、向往自由、光明更深层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生活在民族衰微、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其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这可爱的“绿”使作者感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暂且忘却了痛苦,沉浸在生命的宁静和淡淡的喜悦中。绿象征了作者心目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理想。囚绿记写作的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真诚祝福它繁茂苍绿,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2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发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追求真善美之心,拥抱善良和纯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马迁、苏轼、李白、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一样,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拼搏,让生命之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八、作业设计参考1同学们,请你再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以一种情感或象征意义。题目自拟,200字左右。红色热情黄色富贵蓝色平静金色高贵白色纯洁2请同学们续写这句话“绿是如此”放飞心灵,大胆想象。可写成一句话,也可写成短文。,九、板书设计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蓬勃象征生命希望绿色向阳向往自由光明固执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托物言志,【知识拓展】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曾一度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淳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被秘密杀害。,二、陆蠡散文陆蠡在最早的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严肃和踏实地前进着。他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在沦陷的上海,被日本侵略者逮捕之后,默默地忍受着牢狱里的折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1933年开始写的第一个集子海星中,几乎都是短短的散文诗似的篇章,这里有着年轻人的回忆、幻想和沉思。由于他当时远远地离开战斗的生活,所以在他那些写得很清新和淳朴的文字中,流露出了孤独和空虚的情绪,他“长望着无垠的天空欷歔”(失物)。不过其中有些篇章,也多少接触了人世的不平与辛酸,像水碓写一个童养媳,在疲倦和恐怖之中,摔死在巨大的水碓里,于是作者发出了愤怒地诅咒。哑子写一个善良的劳动者,在打发着自己坎坷的日子,这也引起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他的第二个散文集竹刀,已经明显地趋向成熟。用来给集子命名的竹刀,就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作。作者从叙述家乡的风景入手,先是刻意地描摹平原上的小丘,那晨曦的色彩和晚霞的余晖,变幻无常,引人入胜。接着就把笔锋一转,写一个来自荒野深山的农人,嘲笑这种渺小的景致,而夸耀那缭绕在崇山峻岭上的白云和流淌在千仞峭壁下的溪水。作者还谈论着深山中美丽的少女忽然化成了石像,她已被山灵或河伯娶去。然后才开始诉说山民出卖烧炭和木板,受尽城市商人盘剥的故事。,于是,一个青年用竹片削成了小刀,刺进老板的肚子,替伙伴们杀死了一个吸血的魔鬼,这个惊天动地的壮举,慑服了其余的商人。当官厅传讯他的时候,他又用那把竹刀刺入自己的臂膀,终于因流血过多死去。这是一曲英勇的颂歌,它从山景的描绘中引出古老的神话,又引出现实生活中一段悲怆动人的故事,层次分明,曲折有致。最可贵的是作者歌颂了走向反抗的农民。只有站出来战斗,才有希望捣毁吃人的旧制度,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竹刀是作者写得最美丽和最有思想意义的篇章。,庙宿和嫁衣,都是写旧社会中女子的不幸遭遇,她们是那样温柔、智慧、勤劳和善良,如果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她们都应该过着幸福的有意义的生活,然而在妇女没有丝毫权利的旧社会中,她们都被负心的丈夫遗弃了,然后就孤苦伶仃地度过自己的残生。庙宿中的女主人公,后来下落不明;嫁衣中的女主人公的结局更为悲惨,她在无意的失手中烧死了自己。当我们在阅读这些篇章时,好像可以听到一颗忧伤而愤懑的灵魂,在啜泣,在呼号。,庙宿中对阳光的描写是十分出色的,在暮色苍茫的峡谷里,映照在峰峦上的落日的光芒,被作者写得层次分明。山谷的底层,已被浓重的夜气所包围,山顶上却依旧透出暗淡的亮光,而在半空中翱翔的雄鹰的背脊上,甚至还反射着夕阳的光泽。这真像是一幅精细入微的油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30年代发表作品的一批散文作家中,陆蠡具备着很多作家所有的长处,他像李广田那样洋溢着乡野和泥土的气息;他像吴伯箫那样驾驭着优美、清丽的文笔;他像师陀那样善于倾诉忧郁和动人的故事。他作品的内容是比较狭窄的,然而在思想和艺术上却都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他的不少篇章都像涧水那样明朗和清亮,像野花那样芬芳和妩媚。学习写散文的年轻朋友们,到这里来巡礼一番,也许可以有所收获。,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写成了囚绿记,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祝愿和歌唱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他抒发的这种感情,真挚、细腻而又浓郁,从一棵树木引出了对山河沦亡的感叹,又很含蓄地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意境是相当感人的。文学作品本来就可以以小见大,而作者深沉和蕴藉的情致,更是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量。作者用这篇散文的题目作为他第三个集子的名称,应该说是含有深意的。,然而他在抗战后写成的另外一些篇章,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不能保持这样的水准。像池影在感到异族的侵凌时,却还沉湎和躲藏在儿时的回忆中。寂寞和门与叩者,甚至还吟咏着寂寞和虚无的主题,与那个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时代,显得是多么不合拍。作者思想的天地显得过于局促了,这使他的作品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但是,他的品格无疑是崇高的,他用生命写成的壮烈的篇章,将永远被人们怀念。(选自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三、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灵。”,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