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B 8 7 0 1 -1 9 9 8 前言 本标准于1 9 9 8 年3 月1 9日 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附录C 、 附录D和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木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江阴阿法拉伐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永东、 何立勇、 任金禄、 宋兆煌、 李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J B 8 7 0 1 -1 9 9 8 P l a t e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f o r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装置用板式换热器( 包括半焊板式换热器、 全焊板式换热器、 铜钎焊板式换热器、 镍钎焊板式换热器, 以下简称板式换热器) 的设计、 制造、 检验与验收。 木标准适用于以液化气体为制冷剂, 设计压力不高于4 . 0 MP a , 设计温度为 。 -2 0 0 C ( 最低蒸发温 度- - 7 0 C;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钎焊板式换热器, 最低设计温度应高于或等于一1 9 6 C ) 的制冷装置中与制 冷齐 接触而承受制冷剂压力的板式换热器( 例如; 冷凝器、 蒸发器、 预冷器、 过冷器、 油冷却器等) 。 本标准不适用于可拆板式换热器、 板片包厚度小于1 5 0 m m或两侧通道总容积小于。 . 0 2 5 m “ 的不 可拆板式换热器 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压力、 温度、 介质等条件相似的应用于其他场合的不可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制 造、 检验、 验收 2 引用标 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1 5 0 -8 , 钢制压力容器 G B 5 2 8 - - - 8 2 硫化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G B 6 9 9 - - - 8 8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 B 7 0 0 - - 8 8 碳素结构钢 G T 3 / T 9 8 3 一 9 9 5 不锈钢焊条 G 1 3 3 0 7 7 - - 8 8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 13 3 2 7 4 - 8 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钢带 G B / T 3 2 8 0 -9 2 不锈钢冷轧钢板 G B 3 6 2 1 一8 3 钦及钦合金板材 G B 3 6 2 4 -8 3 铁及铁合金无缝管 G B 3 6 2 5一 8 3 热交换器及冷凝器用无缝钦管 C U B / T 4 2 3 7 一9 2 不锈钢热轧钢板 G B / T 5 1 1 7 -1 9 9 5 碳钢焊条 G B 5 1 8 7 -8 5 纯铜箔 G 1 3 5 1 9 0 -8 5 镍及白铜箔 G B 5 7 2 1 -8 5 橡胶密封制品的标志、 包装、 运输的一般规定 G B 5 7 2 2 - 8 5 橡胶制品储存的一般规定 G B 6 0 3 1 - 8 5 硫化橡胶国际硬度的 测定( 常规试验法) G B 6 6 5 4 - - 1 9 9 5 压 力容器 用碳 素钢和低合合钢 厚钢析 , 所示版本均 中华人民共和 国机械 工业部 1 9 9 8 - 0 3 - 1 9批准1 9 9 8 一 0 7 一 0 1实施 J B 8 7 0 1 -1 9 9 8 G B 7 7 5 9 -8 7 硫化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 B 7 7 7 8 - - 8 7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G B 8 1 6 3 -8 7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 B 9 2 3 7 -8 8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 B 1 3 2 9 6 -9 1 锅炉、 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 B / T 1 4 8 4 5 -9 3 板式换热器用钦板 G B / T 1 4 9 7 6 - - 9 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 B 1 6 4 0 9 -1 9 9 6 板式换热器 J B 2 5 3 6 -8 0 压力容器油漆、 包装、 运输 J B 4 7 0 8 - - 9 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 B 4 7 2 6 -9 4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J B 4 7 2 7 -9 4 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J B 4 7 2 8 -9 4 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J B 4 7 3 0 -9 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 B 6 9 1 7 -1 9 9 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11半焊板 式 换热 器 , e m i w e l d e d p l a t e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采用专门的焊接工艺( 激光焊、 等离子弧焊. 氢气保护电弧焊) 将每两张板片沿外密封槽焊在一起形 成板片对, 再将板片对用垫片组装起来的板式换热器( 如图1 所示) 。 图 1 3 . 2 全焊板式换热器 a l l w e l d e d p l a t e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采用专门的焊接工艺将一定数量的板片沿密封槽焊成一个板片包后, 再将几个板片包组焊并装配 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 如图2 所示) 。 J B 8 7 0 1 一1 9 9 8 捍缝 图 2 3 . 3铜 钎 焊 板 式 换 热 器 c o p p e r b r a z e d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不锈钢板片和纯度高于9 9 0 a 的铜箔钎料在真空钎焊炉的高温作用下形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 亦包 括为防止氨等制冷剂腐蚀而镀有防护层的铜钎焊板式换热器( 如图3 所示) 。 图 3 3 , 4镍钎焊 板式 换热 器 n i c k e l b r a z e d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不锈钢板片和镍箔钎料在钎焊炉的高温作用下形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 如图3 所示) 。 15 T - 作压力 o p e r a t io n p r e s s u r e 换热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 板片通道任何一侧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3 . 6 设计压力 d e s i g n p r e s s u r e 设计板式换热器时, 用以确定各承压部件计算厚度或机械强度的压力。 4 一般规定 4 . 1 基本要求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制造、 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各项规定外, 还应符合J B 6 9 1 7 和图样技术 要求。 4 . 2 设计和制造资格 J B 8 7 0 1 一1 9 9 8 4 . 2 . 1 板式换热器的设i i - 、 制造单位必须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设计单 位批准书, 制造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4 . 2 . 2 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必须置于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检验机构监督之下。 注 授权的检验机构是指由国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授权进行监督检验的机构. 4 . 3 板式换热器受压元件规定范围 板式换热器受压元件是板式换热器本体及连接本体的受压零部件 包括半焊和全焊板式换热器的 压紧板、 框架板、 夹紧螺柱、 观察孔圆形平盖以及直径不小于2 5 0 m m的接管) , 且规定在下列范围内: a ) 换热器接管与外管道焊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 b ) 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 c ) 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d ) 专用连接件或部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4 . 4 制冷剂种类和制冷剂有关热物性数据 板式换热器适用的制冷剂编号和相应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见表 t o 4 . 5 制冷剂的安全性 制冷剂的安全性除按G B 9 2 3 7 分组外, 还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如表2 所示。 表 1 常用制冷剂和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MP a 制冷剂组成前缀名( 非标准命名符号) ” 制 冷 剂 编 号一 按 1三 旦 了 ” 旦 R 52 鱼 A )- 制 冷 刑 名 称 高压侧低压侧 冷凝温度 C 规定的环境温度 制冷剂编号 ( 按( G B 7 7 7 8 规定命名) $M ?41 A称! 4 35 05 56 06 53 8 制冷剂名称 R 3 2 与 R 1 2 5 非共沸混合物 R4 1 0 A R4 1 0 B HF C2 . 63 . 03 . 43 . 82 . 4 R 3 2 , R 1 2 5 , R 1 3 4 a 非共沸混合物 R4 0 7 C R4 0 7 A R4 0 7 B HF C 1 . 8 1 . 9 2 . 1 2 . 2 2 . 3 2 . 4 2 . 4 2 . 6 2 . 7 2 . 6 2 . 9 3 . 0 3 . 1 3 . 2 3 . 4 1 . 6 1 . 7 1 . 8 R 2 2 与R 1 1 5 共沸混合物z , R5 0 2 HC F C / CFC 1 . 7 2 . 02 . 3 2 . 52 . 81 . 5 氨 二氟一氮甲烷3 , R7 1 7 l . 6 2 . 62 . 9 1 . 4 R2 2HCF C1 g2 . 12 . 42 . 7 丙烷 R2 9 0HC1 . 魂1 . 72 . 02 . 22 . 41 . 2 R 1 2 与R 1 5 2 a 共沸混合物1 1 R5 0 0C F C / HP C 1 . 21 .1 . 61 . 82 . 01 . 0 四氟乙烷 R1 3 4 aHF C 1 . 0 1 . 31 . 41 1 61 . 8 0 . 9 _氟二抓甲烷1 1 R1 2CFC1 . 2 1 . 31 . 5 1 . 6 1 , 卜 二氟乙烷 R1 5 2 aHFC0 . 91 .11 . 70 . 7 异丁烷( 二甲墓丙烷) R6 0 0 aHC0 . 50 . 60 . 70 . 80 . 90 . 4 2 八氟环丁烷 RC3 1 8HC0 . 4 50 . 5 80 . 6 80 . 7 80 . 4 0 丁烷 四氟二抓乙烷即 R6 0 0HC0 . 3 30 . 4 00 . 4 80 . 5 60 . 6 50 . 3 0 R1 1 4CF C0 . 2 70 . 3 50 . 4 10 . 4 80 . 5 50 . 2 3 , 氟二抓甲烷3 R2 1HCF C0 2 30 . 3 00 . 3 60 . 4 30 . 5 00 . 2 0 J B 8 7 0 1 一1 9 9 8 表 1( 完) MPa 制冷剂组成前缀名( 非标准命名符号) ” 制 冷 剂 编 号一 (R 越 攀 , f$ )$+lhdm z f一 高压侧低压侧 冷凝温度 C 规定的环境温度 制冷剂编号 ( 按 G B 7 7 7 8 规定命名) 制 冷 剂 名 称一 4 35 05 56 0 6 53 8 制冷剂名称 一氟三抓甲烷, , R1 1CF C 0 . 1 5 0 . 3 0 0 1 0 三氛二氛乙烷幻 R1 2 3HCF C 0 . 1 5 三氟三抓乙烷2 , R1 1 3CF C 其他制冷剂 相当于各基准冷凝温度下饱和燕气压力, 但最小值取0 . 1 0 MP a ( 例如: 水R 7 1 8 ) 相当于温度为 3 8 C 时 的饱 和 蒸 汽压力 1 ) 列出制冷剂组成前缀名, 定性表示其对奥氧层的影响。 2 ) 被限制和替代的制冷剂 3 ) 过渡性制冷剂 表 2 常用制冷剂安全性分组表 低毒性 A高毒性 B 1不可燃 A1组 R1 1 , R1 2 , R2 2 , R1 1 3 , R1 1 4 , R1 1 5 . R1 3 4 a , R C3 1 8 , R 4 0 7 A , R 4 0 7 B / C , R 4 1 0 A/ B , R 5 0 0 , R 5 0 2 , R 7 1 8 ( 水) 等 类制冷剂 B l 组 R 2 1 , R 1 2 3 等类制冷剂 2 可姗 A2组 R 1 4 2 b , R 1 5 2 a 等类制冷剂” B 2组 R 717 ( 氨) 等类制冷剂 3 易嫩 A3组 R 2 9 0 , R 6 0 0 , R 6 0 0 a 等类制冷剂 S 3组 R 1 l 4 。 ( 抓乙烯) 等类制冷剂v 1 ) R 1 4 2 b C H , C C I F , l - 抓- 1 , 1 一 二抓乙烷。 2 ) R 1 1 4 0 C H , =C H C I 抓乙烯。 5 材料 5 . 1 板式换热器板片和主要受压元件材料按表3 选择, 其中主要受压元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按 表4 选取; 其他非受压元件材料按G B 1 6 4 0 9 -1 9 9 6 中表5 选取。 5 . 2 选用表3 以外的材料时, 其力学性能不应低于表 3 中相近成分材料和图样技术要求的规定。 5 . 3 板式换热器用焊接材料应符合G B / T 9 8 3 或G B / T 5 1 1 7 的规定。 表 3 序号主要零部件名称材料牌号或材料名称材料标准 板片 1 Cr l 8 Ni 9 O C r 1 8 Ni 9 O O Cr l 9 Ni l l O C r l 7 Ni l 2 Mo 2 O O Cr l 7 Ni l 4 Mo 2 GB 3 2 8 0 TAI - A G B / T 1 4 8 4 5 1 54 J B 8 7 0 1 -1 9 9 8 表 3( 完) 序号主要零部件名称材料牌号或材料名称 材料标准 2 压紧板 框架板 Q2 3 5 - A Q2 3 5 - B GB 7 0 0 1 6 Mn RGB 6 6 5 4 1 6 M nGB 3 2 7 4 1 C r l 8 Ni 9 O C r 1 9 Ni 9 O C r l 7 Ni 1 2 Mo 2 等包孤 GB 3 2 8 0 3 接管 1 0 , 2 0GB 8 1 6 3 O Cr l 8 Ni 9 O C r 1 8 Ni l O Ti O C r l 7 Ni l 2 Mo 2 O O Cr 1 7 Ni 1 4 Mo 2 G B 1 3 2 9 6 或G B / T 1 4 9 7 6 1 Cr l 8 Ni 9 TiGB 1 3 2 9 6 TA1 , TA2G B 3 6 2 4 或G B 3 6 2 5 4法兰 Q2 3 5 - A Q2 3 5 - B GB 7 0 0 2 0 , 3 5 , 1 6 MnJ B 4 7 2 6 O C r 1 8 Ni I O Ti O Cr 1 8 Ni 9 O Cr 1 7 Ni 1 2 Mo 2 O O Cr l 7 Ni l 4 M o 2 G B 4 2 3 7 或 J B 4 7 2 8 T A1 , TA2 GB 3 6 2 1 2 0 D, 1 6 Mn D J B 4 7 2 7 5夹紧螺柱 Q2 3 5 - A 3 5, 4 5 GB 7 0 0 GB 6 9 9 4 0 Cr 3 5 C r Mo A GB 3 0 7 7 6垫片 丁脯橡胶 抓丁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附录 A ( 标准的附录) 7钎箔 TI , T2 GB 5 1 8 7 N2 , N4 B Z n 1 5 - 2 0 GB 5 1 9 0 1 5 5 J B 8 7 0 1 -1 9 9 8 表 4 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受压 元件 名称 材料牌号材料标准 使用 状态N OM M 常温强度 指标 在下列温度( ) 下的许用应力 M Pa a nM P aa ,M P a 成2 0 1 0 01 5 02 0 0 压紧板 框架板 平盖 法兰 Q2 3 5 - A GB 3 2 7 4 热轧 4 . 5 - - 1 63 7 52 3 51 1 3 1 1 31 1 31 0 5 1 6 - - 4 0 3 7 52 2 51 1 31 1 31 0 79 9 Q 2 3 5 - B GB 3 2 7 4 热轧 1 6 -4 0 3 7 52 2 51 1 31 1 31 0 79 9 1 6 Mn RGB 6 6 5 4 热轧 或正火 1 7 - 2 54 9 03 2 51 6 31 6 31 6 31 5 9 2 6 - - - 3 64 9 03 0 51 6 31 6 31 6 31 5 0 3 8 - - 6 04 7 02 8 51 5 71 5 71 5 31 4 1 平盖 法 兰 O Cr 1 8 Ni 9GB 4 2 3 7固溶2 - 6 05 2 02 0 51 3 71 1 41 0 3 9 6 O Cr l 8 Ni l O TiGB 4 2 3 7 固溶 2 - 6 05 2 0 2 0 5 , 1 3 71 1 41 0 39 6 O Cr l 7 Ni l 2 Mo 2GB 4 2 3 7固溶2 - 6 0 5 2 02 0 51 3 71 1 71 0 79 9 O O Cr l 7 Ni 1 4 Mo 2GB 4 2 3 7固溶 2 -6 04 8 01 7 71 1 89 78 78 0 丁AlGB 3 6 2 1 退火 5 . 1 - 1 0 . 03 7 02 5 01 2 38 77 15 9 T八2GB 3 6 2 1退火5 . 1 - 2 5 . 04 4 03 2 01 4 61 0 38 4 7 0 2 0 J B 4 7 2 6正火 成 1 0 03 7 02 1 5 1 2 31 1 91 1 31 0 4 3 5 J B 4 7 2 6正火 成 1 0 05 1 02 6 5 1 6 61 4 71 4 11 2 9 J B 4 7 2 6 正火+ 回火 李1 0 0 - - 3 0 0 4 9 02 5 51 5 91 4 41 3 81 2 6 1 6 M n J B 4 7 2 6 正火+ 回火 镇3 0 0 4 5 02 7 51 5 01 5 01 4 71 3 5 2 0 0 1 B 4 7 2 7 正火+ 回火 成5 0 3 7 02 1 51 2 31 1 91 1 31 0 4 1 6 Mn D J B 4 7 2 7 正火+ 回火 成3 0 04 5 02 7 51 5 01 5 01 4 71 3 5 接管 1 0GB 8 1 6 3热轧簇 1 53 3 52 0 51 1 21 1 21 0 81 0 1 2 0GB 8 1 6 3 热轧簇1 5 3 9 02 4 51 3 01 3 01 3 01 2 3 O C r 1 8 Ni 9 G B / T 1 4 9 7 6 固溶镇1 8 5 2 02 0 51 3 71 1 41 0 39 6 O Cr l 8 Ni 1 0 1 iGB/ T 1 0 7 6 固溶 蕊 1 85 2 02 0 51 3 71 1 41 0 39 6 O Cr 1 7 Ni 1 2 M o 2 GB / T 1 4 9 7 6固溶成 1 8 5 2 02 0 51 3 71 1 71 0 79 9 O O Cr 1 7 Ni 1 4 Mo 2GB/ T 1 4 9 7 6固溶毛 1 84 8 01 7 51 1 89 78 78 0 TA1GB 3 6 2 4 退火成 4 . 5 3 7 02 7 51 2 38 77 15 9 TA2GB 3 6 2 4退火 0 . 3 - 1 . 0X 1 . 0 A ALm m 士 0 . 1 0 表 5 1 01 0 1 o 扯断伸长率 % ) 1 6 01 6 01 6 0) 1 6 0 1 6 01 2 0 硬度( I R H D )7 06 87 07 07 0 7 0 压缩永久变形率 % 镇2 52 52 52 5 2 52 5 注: C R , N B R , N B R I . T压缩永久变形的侧定条件为1 0 0 C X 2 4 h ; N B R H T, H N B R , E P D M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条件为 1 5 0 0C X 2 4 h 3 每批垫片材料均有质量证明书, 必须注明硬度、 压缩永久变形率数值。 加工要求 垫片厚度允许误差按图样要求。 垫片长度允许误差应符合表A 2 的规定。 门产勺,J内 AAAA 表 A2 类别最小 最大 丁脯类橡胶一o . 7 % +0 . 3 % 抓丁、 E P U M类橡胶一0 . 8 %千0 . 4 % 注: 垫片长度允许误差以垫片单边长度为基准。 A 3 . 3 垫片的横截面应符合图样要求。 J B 8 7 0 1 -1 9 9 8 外观要求 垫片的上、 下主密封面应平整、 光滑, 不允许有任何气泡、 凹陷、 凸起、 裂缝等影响密封的缺陷。 垫片其余部分的缺陷尺寸, 长度或宽度应不超过2 . 0 m m, 高度或深度应不超过 0 . 2 m m. 月.9 月月月马 AAA 检验 1 检验项 目 1 . 1 垫片材料的物理性能 ,. Fd亡JJ AAA a ) 常规检验: 硬度、 压缩永久变形; b ) 非常规检验: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 A 5 . 1 . 2 垫片的加工尺寸: a )长度; b )厚度; c ) 垫片的横截面( 只有在更新模具时进行) ; d ) 垫片的外观质量。 A 5 . 2 检验方法 A 5 . 2 . 1 垫片材料的物理性能按下列标准检验: a )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按G B 5 2 8 进行; b ) 垫片的硬度按G B 6 0 3 1 进行, 样品为垫片, 必须测定其平面部; c ) 垫片的压缩永久变形按G B 7 7 5 9 进行, 样品为垫片。 A 5 . 2 . 2 垫片的厚度用测厚仪进行测量。要求测量点均匀分布而且不少于4 个测量点。 A 5 . 2 . 3 用游标卡尺测量垫片长度时, 将垫片平放人板片密封槽后, 测量不足或超出部分。 A 5 . 2 . 4 垫片的外观质量: 目测。 A 5 . 2 . 5 垫片的横截面检验应在投影仪上进行, 至少放大 1 0 倍后进行检验。 A 5 . 3 抽样方法 A 5 . 11 检验尺寸公差、 硬度及压缩永久变形指标时, 按同一品种、 同一规格、 同一次投料加工、 同一批 后硫化的垫片为一批。检验垫片尺寸公差时, 每 1 0 0 根垫片为一批, 抽取2 根试样; 每增加 1 0 0 根, 加取 1 根。检验垫片硬度和压缩永久变形率时, 5 0 0 根以内( 包括 5 0 0 根) 为一组, 抽取 2 根试样; 每增加 5 0 0 根, 加取 1 根。如有不合格品, 加倍取样, 如第二次抽样仍有不合格品, 则判定该批垫片为不合格品。 A 5 . 3 - 2 垫片的外观质量应逐根检验。 A 5 . 3 . 3 垫片的其他物理、 化学性能, 按用户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钎焊板式换热器娜裂试验规定 一般规定 . 1 本附录适用于所有的钎焊板式换热器。 . 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爆裂试验: a ) 新的钎焊炉; b ) 新的钉焊程序; c ) 同一型号钎焊板式换热器己累计生产 3 0 0 0 台, 且每年不少于一次; 曰.1月.月片 BBB J B 8 7 0 1 -1 9 9 8 d ) 第一次投料生产的钎焊板式换热器。 B 1 . 3 爆裂试验压力 p h ) 4 p 粤M P a L U I 式中: p 设计压力, MP a ; 肺一 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MP a ; 压 , - 一 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M P a o B 2 烟裂试验 爆裂试验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爆裂试验应有完整的记录, 见表B l o 钎焊板式换热器两侧应分别进行爆裂试验。 爆裂试验介质为水。 月.门艺q口月叶 . 9乃乙,弓乙 BBBB 试验者 板片数_ _ _ 备注 第 t 侧 口S 5 , 口S , - S , 扣 断压力 泄混位置 : 内漏 口框架板与第 口压紧板与第 口其他 钎焊板式换热器爆裂试验报告 型号 制造号钎料接管 M P a 一 张板之间 一 张板之间 第 2 侧 口S一 5 2 口S , - S 中断压力 泄漏位置: 口内漏 口框架板与第一张板之间 口压紧板与第一张板之间 口其他 M Pa 注: 5 和5 : 、 5 , 和5 分别为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同侧接管。 结论: 爆裂试验压力p b , 爆裂试验合格。 附录c ( 提示的附录) 激光焊接工艺评定 c 1 一般规定 c 1 . 1 采用激光焊接时, 其书面的焊接工艺规程应与本附录相符合, 当以下重要因素变更时应进行工 艺评定。 c 1 . 1 . 1 焊接接头 a ) 填充间隙的增加; b ) 离材料边缘间距的变化超过 1 0 0 0 ; 。 ) 焊接接头搭接量的变化超过 1 0 0 o ; ( 1 ) 焊道层数的变化; e )金属结合面表面处理方法的变化。 J B 8 7 0 1 一1 9 9 8 C 1 . 1 . 2 母材 。 ) 母材组号、 类型或等级的变化, 当接头是由两种不同组号的母材焊接而成, 即使两种母材已分别 做过工艺评定试验, 仍需按实际母材应用组合重新进行评定; b ) 在可用目测或机械方法测定熔深之处, 母材最薄处的厚度变化超过 2 0 %或焊后接头总厚度的 变化量超过2 0 写时需耍重新进行评定; 如熔深不能测定, 母材最薄处的厚度变化超过 1 0 %或焊后接头 总厚度的变化量超过 1 0 %时需要重新进行评定。 C 1 . 1 . 3 焊后热处理 a ) 焊后热处理的增加或省略; b ) 焊后热处理时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C 1 . 1 . 4 保护性气体 a ) 从某一保护气体改变为另一保护气体或改变为混合保护气体及混合保护气体的成分百分比的 变化; b ) 主保护气体、 尾部保护气体、 背面保护气体、 吹除等离子体的气体中一种或多种保护气体的 增减; c ) C 1 . 1 . 4 6 ) 中保护气体的一种或多种流量变化超过 5 写; d ) 保护环境的任何变化, 如从真空到惰性气体或从惰性气体到真空的变化; 。 ) 吹除等离子的气体喷嘴相对于工件位置或方向的变化。 c 1 . 1 . 5 电气特性 a ) 光束脉冲频率或脉冲间隙的变化; b ) 焦距、 光斑大小的变化; c ) 从脉冲方式到连续方式或从连续方式到脉冲方式的变化; d ) 功率变化超过2 %; e ) 光束截面上能量分布的变化; f ) 工件所接收能量的变化 C 1 . 1 . 6 焊接技i 5 。 ) 光束振幅的增减; b ) 光束振动的宽度、 频率及驻留时间的变化; c ) 从单通道到多通道或从多通道到单通道的变化; d ) 激光焊接设备的变化; e ) 焊接速度变化超过 2 %或镜头到工件距离的变化超过 5 0 0 ; f ) 从熔人焊技术到小孔焊技术或从小孔焊技术到熔人焊技术的变化; 9 ) 从单面焊到双面焊或从双面焊到单面焊的变化; h ) 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的改变; i ) 焊道清洗的增加。 工艺评定要求 1 焊接工艺规程的评定项目应包括外观检测、 六个拉伸剪切试样和八个金相试样。 2 按照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准备试件并保证有足够大的试样( 见图c 1 ) 0 3 在把试件削减到需要的试样数之前, 焊缝表面应进行外观检查, 不允许有裂纹、 凹损等缺陷。 4 拉伸剪切试验及合格准则 4 . 1 拉伸剪切试样应与表C 1 中的尺寸相符, 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将每个试样撕裂, 最大载荷及破坏 CZCZ.cZCZ.CZ.C2. 方式应记录在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上, 用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就得到抗拉强度。 J B 8 7 0 1 一1 9 9 8 J I 舍 去 i EEIN 幸二 二 2 _ _ 一一一 一了一刁 拉伸剪切试 .l 样 二 一谬 丁 1 一一一一- 1 一刁 拉伸剪切试 !l 一一 一一 样 一 一C 1 三 日 r - 门 一 一 一 户 -】 一 一 拉伸剪切m l N 一一一 一 l 厂 I . l l 州 厂 一I 申 剪切试 I 厂一 一一一 样 I_ 3 厂口 r 二二二 一 一一 一 一 拉下 一 1 一 一 尸 切 巧 I一 一 一 一 L_ _ I 一 一 . -一- 拉j ! 一一 严 v 1 I 一一 一一 r _ _ _ 二 已 二 二 . 二口 . 一 l! 一 ! 舍 去 ! 横向金属试样 纵向金月试样 翻向金月试样 纵向金月试样 搜向金周试样 纵向金属试样 摘向金月试样 纵向金月试样 图c i 工艺评定的试件及试样 表 ci 较薄板潭度T m nl 试样的宽度 W m m 推荐长度 L m m - 0 . 7 2 51 5 . 6 2 57 5 0 . 7 7 5 - 1 . 2 51 8 . 7 57 5 1 . 2 7 5 - 2 . 5 02 51 0 0 2 . 5 2 5 - 3 . 2 53 1 . 2 51 2 5 3 . 2 7 54 . 7 53 7 . 5 0 1 2 5 4 . 7 7 5以上5 01 5 0 C 2 . 4 . 2 合格准则 为了顺利通过拉伸、 剪切试验, 试样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 a ) 母材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 b ) 如果试样在母材焊接或熔合区的外部裂开, 只要强度不低于母材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的9 5 %, J B 8 7 0 1 -1 9 9 8 则认为试验合格。 C 2 . 5 金相试样及合格准则 C 2 . 5 门图C 1 中的纵向和横向截面应尽可能地靠近并通过焊缝中心线。 用于检验的每一个纵向试样 的最小长度为2 5 m m, 横向试样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包含焊缝、 热影响区及母材的未受影响区, 横截面应 抛光侵蚀并检测至少2 5 次, 横向试样的熔合区和熔深尺寸测量应精确到0 . 1 m m并应有记录。 C 2 . 5 . 2 合格准则 a ) 熔合区的轮廓应大小一致, 外形规则并且熔透均匀; b ) 熔合区应完全熔化, 并且在焊接金属及其热影响区没有任何裂纹, 。 ) 工艺评定报告应包含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 检验结果已在C 2 . 3 , C 2 . 4 及C 2 . 5 中说明。 技能评定要求及合格准则 . 1 焊接操作人员应按以下要求准备评定试验用试件( 符合C 3 . 4 的人员不受以下要求的约束) : a ) 焊接操作人员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准备好一至少 1 5 0 m m长的试件, 双层焊件见图C 2 a ) , 每层 ,dCJ CC 的厚度应在表C 2 所列的数值范围内; 对于厚度超过3 . 1 2 5 m m的薄板和多层焊件见图C 2 b ) ; 表 C 2 较薄板厚度T n飞m 试样的宽度 W m m 推荐长度 L 打l m - - 0 . 7 2 51 5 . 6 2 55 0 0 . 7 5 - - 1 . 4 52 57 5 1 . 4 7 5 B. 1 2 53 7 . 51 0 0 b ) 焊缝表面的质量检验应按C 2 . 3 进行; c ) 拉伸剪切试验用试样应剥离开以判定熔合区的大小和熔深尺寸, 这些尺寸的测量应精确到 0 . l mm; d ) 金相试验用的试件两端应腐蚀抛光, 每一焊缝熔合的宽度和深度的测量应精确到0 . 1 m m, 且每 一试样应按C 2 . 5 进行检验。 舍去 ! I . 剥 离 砚 试 ”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7 一一 ! E0N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丁 一 一 剥 离 试 玻 试 样! I 3 舍去 舍去 EE 猎 侣 侧 i 尽 厂 一 一 一 一 二 二 二 二 一 巨 二 二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厂 - 一 - - 一 舍去 a ) 剥离试验试件及试样 b ) 金相检验试件及横向试样 图 C 2 技能评定的试件及试样 J B 8 7 0 1 一1 9 9 8 C 3 . 2 合格准则 熔合区和熔深的尺寸平均值应与记录在工艺评定报告上的平均尺寸一致。 C 3 . 3 焊接操作人员的技能评定应和焊接工艺规程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C 3 . 3 门准备焊接工艺规程要求试样的焊接操作人员也应满足技能评定要求。 C 3 . 4 对不受压、 不承载处焊接的自动焊操作人员, 不需要进行技能评定。 附录D ( 提示的附录)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和阻力特性测定方法 D 1 范围 D 1 . 1 本附录规定的作为直接膨胀式制冷系统蒸发器的板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的测定 方法。 D 1 . 2 本附录规定的制冷系统载冷剂为洁净水。 D 1 . 3 本附录仅考虑板片热阻, 不考虑污垢热阻。 D l - 4 作为冷凝器的板式换热器或其他制冷系统的蒸发器、 冷凝器的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的测定 可参考本附录的有关条款。 D 2 符号 A 换热面积, m 2 ; Cpl h R l h R 2 p, 一一 冷水定压比热容, J / k g 制冷剂进口比焙, 1 / k g ; 制冷剂出口比焙, J / k g ; 蒸发温度下 的饱和压力 K) ; , M P a; p l.冷水进口压力, MP a ; p L e 冷水出口 压力, MP a ; P R I膨胀阀进口 处的制冷剂压力, MP a ; K I冷水侧放热量, W; K R 制冷剂吸热量, W; G , 一 一 冷水体积流量, m / s ; MR 一 制冷剂流量k g / s ; P I 冷水密度, k g / m ; t ,蒸发温度, ; t , . 一一冷水进口温度, C; t l.y 冷水出口温度, C; t p R I 同P R 对应的饱和温度, C; t R l 制冷剂过冷温度, ; t R 。 一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汽温度, C; A t - ,一过热度, A t . , =t R 7 -t e , C ; 山一 蒸发器 进口 温 差, A t , = t L . - 1 , , C ; At - , t , 过冷温度, A t ,。 一 t p R , - t R l , 冷水温差, A t ,_ =t L 】 一t L, C; J B 8 7 0 1 -1 9 9 8 A h R蒸发器进出口制冷剂焙差, J / k g ; O D D 冷水侧压力降, A A . =A 一D,- , MP a o D3 测定系统 测定系统由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阀、 蒸发器、 载冷剂循环系统、 冷却水循环系统、 辅助换热器、 测定 仪表等组成, 测定系统示例见图D I , 储液目 过池鉴 冷很器 油分离器 质量流量计 肺胀阁 排放 液体分离器 燕发器P , la, 冷水.1 来自 凉水塔 l , s P i , P i , t o 休积流饭计 品 图 DI 调 节 阀函 闸 阔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测定系统图 D 4 一般规定 试验系统中使用的冷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不会导致可以测量的热阻。 规定工况如表 DI 所示。 川D4 测f仪表及测f方法 1 测量仪表 1 门流量、 温度、 压力测量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 D2的规定。 月. 暇反一卜 DDD 表 D2 流量温度 压力 + 0 5士 0 . 2 5 + 0 . 2 5 d B 8 7 0 1 -1 9 9 8 D 5 . 1 . 2 仪表检定 测定用的流量、 温度、 压力等测量仪表均应按有关规定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 并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使用。 D 5 . 2 流量测量 D 5 . 2 . 1 制冷剂和冷水的流量计应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安装, 如果流量是波动的, 应采用积分 式流量计。 D 5 . 2 - 2 测定制冷剂流量时, 如果使用体积流量计, 制冷剂必须充分过冷, 防止产生任何散发气体而导 致测量的不准确, 因此流量计的前后均应安装一个视镜。 D 5 . 2 . 3 流量测量应精确到1 0 0 , D 5 . 3 温度测量 D 5 . 3 . 1 测量元件的感温点应位于管道中心, 其保护管的插人温度应按温度计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D 5 . 3 . 2 制冷剂蒸汽出口温度测点应尽可能靠近蒸发器出口接管, 制冷剂的过冷温度应尽可能靠近膨 胀阀的进口, 冷水的进出口温度也应尽可能地靠近连接管。 D 5 . 3 . 3 在测温点上、 下各 3 0 0 m m范围内, 保温层应尽可能加厚, 蒸发器与测温点之间的全部管线应 保温良好。 D 5 . 3 . 4 温度测量应精确到1 0 0 0 D 5 . 4 压力测量 D 5 . 4 . 1 压力测点应位于一段等直径的直管段的中部, 这个直径等于蒸发器接管直径, 并且距蒸发器 的距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业管理抵押借款合同
- 2025智慧合同管理系统:效率与合规的典范案例
- 2025培训师聘用合同模板
- 2025劳动合同终止协议范本
- 公司财务知识培训主持词课件
- 揭阳空港消防知识培训课件中心
- 技术岗位面试题及答案攻略
- 2025财产委托代管合同范本
- 新媒体人才招募实战模拟面试题集锦
- 全场景面试经验分享:全球百强面试题目的运用与解答
- 2025年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责任工程师·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社保补助协议书范本
- 小区物业薪酬制度方案(3篇)
- 2025年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操作题及答案
- 电信运营商应急预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
- 采购管理办法分类
- 2025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 百级无尘室管理办法
- 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 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