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ppt_第1页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ppt_第2页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ppt_第3页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ppt_第4页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好!,第二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电气事故,第二节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第三节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第四节人体的电阻,第五节触电急救,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事故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规律,2、知晓电流对人体的伤害,3、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第一节电气事故,电气事故,触电事故人体触及带电体或接近带电体所造成的伤害,雷电事故因雷击造成的电气设备的损坏等,静电事故是电力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发的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高频幅射引起的,电路故障本身是设备与线路的事故,一、电气事故的种类,在实际中,防止触电事故尤其重要,第一节电气事故二、触电事故的类型,根据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一)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所造成的伤害。,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世界上发生第一起触电事故在1879年的当时已有小型发电机的法国,触电方式,1.单相触电,(1)电源中性点接地的单相触电,通过人体电流:,式中:UP:电源相电压(220V)Ro:接地电阻4Rb:人体电阻1000,这时人体处于相电压下,危险较大。,1)接触正常带电体,(2)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对地绝缘电阻,人体接触某一相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取决于人体电阻Rb与输电线对地绝缘电阻R的大小。若输电线绝缘良好,绝缘电阻R较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减小。,但导线与地面间的绝缘可能不良(R较小),甚至有一相接地,这时人体中就有电流通过。,2、两相触电,触电后果更为严重,通过人体的电流:,2)接触正常不带电的金属体,当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损坏而与外壳接触,将使其外壳带电。当人触及带电设备的外壳时,相当于单相触电。大多数触电事故属于这一种。,这时人体处于线电压下,,Ib,3.跨步电压触电,电位分布,接地点,跨步电压,在高压输电线断线落地时,有强大的电流流入大地,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如图所示。,当人体接近接地点时,两脚之间承受跨步电压而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和接地点距离,两脚之间的跨距,接地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双脚跨步,一般在20m之外,跨步电压就降为零。如果误入接地点附近,应双脚并拢或单脚跳出危险区。,第一节电气事故二、触电事故的类型,(二)电伤,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弧烧伤是最常见的最严重的电伤。,第二节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的原因,见40页表21。,、缺乏电气安全常识的事故,2、电气安装不符合要求,3、设备有缺陷或故障的事故,第二节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二、触电事故的规律,1、季节性明显六至九月最多,2、低压多于高压,3、单相触电事故多,4、与生产部门有关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5、事故点多发生在电气联结部位,第三节电流对体的作用一、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关系,触电时,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是决定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强弱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将电流分为三种。,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强弱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将电流分为三种。,1.感知电流是指引起人体感觉但无有害生理反应的最小电流值。男性平均1.1mA,女性平均0.7mA。,2.2.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男性为9mA,女性6mA。,第三节电流对体的作用一、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关系,3.致命电流指在较短时间内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值。一般认为是50mA(通电时间在一秒以上)。,二、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小,三、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左手至前胸的途径最为危险。,所以操作开关时宜单手操作且用右手操作。,第三节电流对体的作用,四、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的关系,工频交流伤害最大(25300HZ),五、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有关,老、弱、病、妇较为危险,六、人体允许的电流,在线路或设备安装有防止触电的速断保护装置下,人体电流允许电流可按30mA考虑,因此漏电保护开关的动作电流按30mA设计,第四节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体内电阻+皮肤电阻,体内电阻一般不低于500,主要由角质层(0.050.2mm)角质层越厚,电阻越大,人体电阻因人而异,通常以8001000来考虑,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触电事故的特点是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高死亡率并具有行业特征。,第五节触电急救,触电事故的发生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令人猝不及防。,触电急救要点是:抢救迅速与救护得法。即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要求,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第五节触电急救,一、脱离电源,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脱离低压电源可用“拉”“切”“挑”“拽”“垫”五字来概括。,发现有人触电后,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电源。具体方法如下。,拉:指拉电闸。,切:当电闸距离触电现场较远时,可用带有绝缘柄的利器切断电源线。,挑:如果导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可用干燥的木棒挑开导线。,拽: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衣服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紧握导线,可先用绝缘物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然后采取办法把电源切断。,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第五节触电急救,(1)立即电话通知有关供电部门拉闸停电。,(2)如果电源开关离触电现场不太远,则可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拉开高压断路器,或用绝缘棒拉开高压跌落熔断器以切断电源。,(3)往架空线路抛挂裸金属软导线,人为造成线路短路,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电源开关跳闸。,(4)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m的范围内,以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第五节触电急救,3.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二、现场救护,第五节触电急救,(一)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二)触电者已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先让触电者在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救治。,若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则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第五节触电急救,(三)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假死”症状的判定方法是“看”“听”“试”。操作方法如图所示。,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四)抢救触电者生命的心肺复苏法,第五节触电急救,所谓心肺复苏法,就是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1.通畅气道,(1)清除口中异物,(2)采用仰头抬颌法通畅气道,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颌骨向上抬起,气道即可通畅,如图。,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第五节触电急救,正常的吹气频率是每分钟约12次,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对儿童则每分钟20次。,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正确的按压位置如下图。,第五节触电急救,3.胸外心脏挤压法要点,正确的按压姿势如右图。,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三、外伤救护,(一)对于一般性的外伤创面,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后,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包扎,然后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触摸伤口,也不准在伤口上随便用药。,(二)伤口大出血要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也可用止血橡皮带使血流中断。同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高举,以减少出血量,并火速送医院处置。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叠几层,盖在伤口处压紧止血。,(三)高压触电造成的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用酒精涂擦,然后用消毒被单或干净布片包好,速送医院处理。,第一章触电与触电防护,第3节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三、外伤救护,(四)对于因触电摔跌而骨折的触电者,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速送医院处理。发生腰椎骨折时,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并固定以防瘫痪,搬动时要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五)遇有颅脑外伤,应使伤员平卧并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之同时侧转,以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颅脑外伤时,病情可能复杂多变,要禁止给予饮食并速送医院进行救治。,第五节触电急救,1、触电对体的伤害一般分为和两种。,讨论,电击,电伤,2、电击是通过人体使人体组织受到伤害。,内部,3、电伤主要是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外部,4、电击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以及有关,还与有关。,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