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土壤污染介绍参考二.ppt_第1页
公共卫生学土壤污染介绍参考二.ppt_第2页
公共卫生学土壤污染介绍参考二.ppt_第3页
公共卫生学土壤污染介绍参考二.ppt_第4页
公共卫生学土壤污染介绍参考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于人类对土地的过分榨取及不合理使用,使大片土地的土壤退化和破坏。据估计,在全部退化中,因砍伐森林引起的占30%;过度开发造成的占7%;过度放牧造成的占35%;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退化占28%。另有1%左右为工业化的结果。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体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的盐碱化及沙漠化。由于滥伐森林等人为原因,加上雨水侵蚀和水涝灾害,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全世界每年因此而损失表土7%左右(约245亿吨)。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也是极其严重的,估计全国各条河流每年带走的泥沙总量达到60亿之多,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沃表土层;另外不合理的灌溉及由于“温室效应”而致海平面上升,使土壤盐碱化加剧。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0-80%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因此而损失20万-30万公顷的土地。土地沙漠化是社会、经济与文化等不发达的表现,这是由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共同引起的。有资料报道,全球35%的陆地,20%的人口,100多个国家受到沙漠化的威胁。非洲2/5土地、亚洲1/3土地、拉丁美洲1/5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而且全世界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使2100万公顷有生产能力的土地变成沙漠。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控制,预计本世纪内,全世界1/3的耕地会退化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如1984-1985年非洲旱灾影响了21个国家的3000多万人,其中1000万人被迫永久离开家园,成为环境难民。,土壤卫生(二),二、土壤资源及其环境问题一)土地危机1、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3、耕地退化,盐渍化4、城市扩大化5、土壤污染,1、水土流失严重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水土流失面积达3百多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t以上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化肥用量污染,水土流失江河湖库淤积洪水灾害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现状: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的成因自然因素: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人为因素不适当的开垦过度采伐和过度放牧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植被破坏,日喀则地区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沙化土地168.9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石漠化,山高坡陡、表层土壤薄,植被破坏,平均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在0.51cm,有些地方高达25cm,出现了大面积的裸石山,土地沙化加剧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不适当的人为活动(1)盲目开垦(2)过度放牧(3)滥采滥伐(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荒漠化的西部,贵州日趋严重的石漠化,3、耕地退化,盐渍化发展迅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特别是不适当的用水方式地下水位盐分积聚土壤盐渍化农作物产量,弃耕,4、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耕地资源减少,5、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土壤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类型及其分布和特点,土壤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和滞后性2、累积性和地域性3、不可逆转性4、难治理性,三、土壤的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一)土壤的自净soilself-purification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土壤污染及其去污,决定于污染物进入量与土壤天然净化能力之间的消长关系土壤的净化能力决定于土壤物质组成及其特性,也和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有关。,1、物理净化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系2、化学净化化学反应体系,阻留稀释吸附迁移挥发,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etc.,转化降解迁移,3、生物净化,无机化含氮有机物硝酸盐含碳化合物含硫和磷的有机物,氨化,二氧化碳、水甲烷,有氧,厌氧,氨,硝化,有氧,厌氧,硫酸盐和磷酸盐,硫醇、H2S、磷化氢,腐殖质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形成,最后变成腐殖质的过程(人工堆肥)被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吸收、降解,并随茎叶、种子离开土壤被土壤中的蚯蚓等软体动物食用,1、迁移,流动扩散,外力作用转移,二)污染物的转归,2、转化化学物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改变其化学结构和性质的过程3、降解复杂化合物简单化合物4、残留,农药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重金属转化:土壤胶体和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影响重金属转化的土壤特性土壤的pH酸性:重金属离子水溶性化合物吸收或迁移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还原条件下:重金属不溶于水的硫化物固定吸收,四、土壤污染的危害一)严重的经济损失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全国每年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二)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每年生产的“镉米”多达数亿公斤多个城市的蔬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盐污染,3、危害人体健康途径:土壤作物(动物)人体特点:作用对象广泛,影响区域广、危害人口多毒性:急性、慢性和远期效应4、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六、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一)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镉、汞、铅、铊、砷、铬1、镉cadmium,Cd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工业用途:锌、铜、铅矿的冶炼,电镀、蓄电池、合金、油漆、塑料污染来源:含镉磷肥的施用、污水灌溉镉的本底值:0.06mg/kg镉的环境容量:1mg/kg进入途径:消化道与呼吸道,镉与痛痛病ItaiItaiDisease,我国主要的镉污染区,贵州赫章铅锌矿镉污染区,江西大余镉污染区浙江温州镉污染区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区,上海市郊的川沙污染区、松江炼锌厂地区,污染区接触人群镉摄入量536.52g天人我国平均水平3746g天人WHO的建议限量5771g天人,日本“痛痛病”区的摄入量是267353g天人,镉的毒性分布:与金属硫蛋白结合而分布于体内各脏器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和血液系统半衰期:1030年建议每周摄入量Tl+,作用机制:Tl+mt-SH干扰含巯基的氨基酸代谢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细胞内钾、钠离子平衡影响Na+K+ATP酶的去磷酸化作用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些酶、递质脑细胞的脂质过氧化速度儿茶酚胺代谢紊乱,抑制线粒体ALA合成酶的活性直接抑制毛囊角质生成脱发影响生殖功能,降低性欲和男性的性交能力致畸性,铊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铊中毒特征: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神经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下肢酸、麻和蚁走感,痛觉异常过敏,轻触即剧痛难忍,并由足底向上扩展,两腿沉重感、无力,甚至不能行走或站立上肢较少波及脑神经损害症状视、动眼、三叉和面神经麻痹,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中毒性脑病谵妄、惊厥及昏迷,或精神异常、行为改变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心动过速或过缓、暂时性高血压铊慢性中毒的辅助诊断神经-肌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损害尿铊检测:正常值上限尿铊5g/L,二)农药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农药用途:防治农业病虫害和控制杂草的化学药品控制某些疾病的病媒昆虫的重要药剂2、农药种类:有机氯类: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类:对硫磷、马拉硫磷有机砷类:福美砷有机汞类:西力生氨基甲酸酯类:一甲呋喃丹菊酯类:敌杀死3、进入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农药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毒性作用:有机磷农药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分解乙酰胆碱聚积神经功能紊乱恶心、呕吐、流涎、呼吸困难、瞳孔缩小、肌肉痉挛、神志不清,2)慢性毒性作用:有机磷农药:血中胆碱酯酶活性显著而持久的降低,伴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气短、胸闷,肌束纤颤有机氯农药:食欲不振、上腹部和胁下疼痛、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噩梦高毒性农药: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3)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对酶类的影响有机磷胆碱酯酶有机氯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类艾氏剂或狄氏剂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DDTATP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机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抑制人类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T细胞标志物CD4的表达减少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抑制人群血清补体系统的活性,对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类雌激素抗雌激素作用雄性化类雄激素抗雄激素作用雌性化直接损害生殖细胞,4)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敌百虫、敌敌畏和乐果致畸作用:内吸磷、倍硫磷和二嗪农神经管畸形、唇裂、腭裂致癌作用:二恶英淋巴癌、骨髓瘤、白血病和软组织肉瘤肝癌,三)土壤生物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病原体1、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粪便、洗涤污水等土壤水体水型暴发流行2、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必有一个阶段在土壤中度过,3、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