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分析.ppt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分析.ppt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分析.ppt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分析.ppt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职官制度官,本义是房舍,后来引申为具有权利的处所即官府以及行使权力的人即官员。,商代建立起以商王为中心的中央机构。辅佐商王的主要大臣为尹。其下有主管力役的司徒、主管工程的司空和主管刑狱的司寇。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辅弼周王的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下有“三事大夫”:掌地方民事行政的为常伯,又称牧;掌官吏选任的为常任,又称任人;掌政务的为准人,又称准夫。春秋时各国相继出现了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主要执政官。秦称上卿、亚卿和大庶长,楚称令尹,齐、晋、鲁、郑诸国称相。,一、宰相制度,(一)秦汉的三公制秦、汉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典客掌民族事务及朝聘;宗正专管皇室亲属事务;刘秀的理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治粟内史职责为征收盐铁钱谷租税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九卿职能主要为皇帝及皇室内廷服务。国事与君主家事不分,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是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之一。,(二)隋唐宋元的三省制隋、唐时期建立起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制。中书主决策,门下主审议,尚书主执行。三省长官具有宰相之职,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下辖六部二十四司。,六部以吏部为首,掌官吏选授、勋封及考课之政,下辖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掌人口、土地、钱谷及赋税之政,下辖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下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下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司掌财政,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元朝中央行政制度变唐、宋的三省制为一省制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六部为其所属。,(三)明清的内阁制明初对中央官制作了较大调整。首先改宰相制为内阁制,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等。内阁由翰林院学士组成,分首辅、次辅和群辅。其职责主要为“票拟”,即代拟诏书,批答奏折。永乐以后,内阁学士渐参与政事,不仅咨询顾问,且掌实权。内阁遂由明初的皇帝顾问秘书,变为全国行政中枢。,清初由八旗旗主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政。雍正年间设“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始为临时机构,后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辅政部门。,二、监察制度,1、御史制2、台院制3、都察院制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监察官员权位较重:典政法度,监督百官。,秦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代设司隶校尉,直属皇帝。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中央御史府。,宋代由御史台察路级政府,以路级政府察州县长官,同时将路对州县的监察权一分为四,由转运使、按察使、观察使等分掌。此外,在州一级设通判一职,专掌州县监察。明清时期:明太祖废宰相之后,在都察院之外再设六科给事中,主要任务是监察六部,纠劾官吏。清雍正时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弹劾制:弹劾是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分督百僚,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行”(通典)。唐朝御史还可以根据风闻弹劾。御史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提出弹劾。,思考:古代监察制度有何局限性?,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制约官僚的一种制度但它是皇帝的耳目,是为了强化皇权,而不是代表公民意志,不是保护和伸张公民权利,更不是制约和监督君权的制度机制。汉代杜周在办案时“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扬言:“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因此得到汉武帝重用,被任用为御史大夫。,三、地方官制,秦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为“守”;主军事的为“尉”;掌监察的为“监御史”,简称为“监”。一郡辖若干县,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各有尉掌治安工作。郡守及县令、长之下都有丞。东汉魏南北朝时期实行县令、郡守、州牧的三级地方长官体制。,唐代初期的道为监察区,后变为行政区,形成道、州、县三级。宋的地方行政是县、州、路三级。每路有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副史、判官,职责为监察吏治,收纳赋税,送至中央。元代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三级。各地另设达鲁花赤。明代地方行政基本上是省、府、县三级。省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府的长官为知府,县的长官为知县。清承明制。,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长官”。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中央政府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四、古代官制的特点,文官制度的实施与中央集权的强化文官制度初创于战国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国王为首,诸卿分职授政。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国家元首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皇帝以下以丞相为文官之长,下设各类职官。在此后二千多年间经过了三公制、三省制、二府制、一省制、内阁制的演变,君本位的文官结构始终不变。以君为本位,以中央集权为主线。丞相的使命,就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各级文官也都必须效忠于皇帝,唯君命是听,对皇帝负责。因此,中国古代是金字塔式的文官等级权力结构。,文官制度初创于战国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国王为首,诸卿分职授政。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国家元首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皇帝以下以丞相为文官之长,下设各类职官。在此后二千多年间经过了三公制、三省制、二府制、一省制、内阁制的演变,君本位的文官结构始终不变。以君为本位,以中央集权为主线。丞相的使命,就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各级文官也都必须效忠于皇帝,唯君命是听,对皇帝负责。因此,中国古代是金字塔式的文官等级权力结构。,中央集权下官僚体制的特征:1、君主大权独揽,拥有绝对权威。丞相的使命,就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各级文官也都必须效忠于皇帝,唯君命是听,对皇帝负责。2、君尊臣卑,君臣关系本质上是主奴关系。君主握有生杀予夺大权,臣子唯君命是听。,五、传统政治人格,亚里斯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政治人格就是指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持久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和惯常行为模式,社会环境是形成政治人格的决定因素。1、参政意识与知遇理想是知识阶层群体特征;2、人格的依附性:忠君意识与主奴意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指当权者),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礼记表记)君子是君主最可信赖的忠臣:“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论语泰伯),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经济形态造成中国人安于现状、自我满足、追求和谐的心理,受宗法制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尊重权威乃至依附权威的人格特征。在专制王权之下,个体的政治生活的空间被压制和剥夺,存在的只是对皇权的顶礼膜拜。,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诗经中“君子”、“小人”主要是对某种身份的泛称,君子指贵族统治者,小人泛指平民或劳动者。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又称“大人”,小人称作“野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论语先进)君子尚德,小人逐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易传说:“君子进德修业”(易乾卦文言)。“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系辞下)荀子说:“道礼义者为君子,而违礼义者为小人。”(荀子性恶)“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荀子不苟)清儒王夫之说:“小人之争也,至于利而止矣。”(读通鉴论宣帝),“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荀子不苟)“小人者,其未得也,则优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优,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小人常常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安然,和悦,闭藏其不善之事),揜(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能认真践行礼义,言行一致,终始如一。“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荀子礼论)君子是仁德的执着追求者和克己的典范。“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君子“慎独”: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讲究个人道德修养,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