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19桃花源记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学习目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学习重难点】、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解释加点的词。(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7)诣太守()(8)欣然规往()(9)未果()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阡陌交通古义: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多义字:其志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向寻寻向所志()便扶向路()寻病终()寻向所志()4、本文以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的桃花源。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学习研讨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拓展学习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9、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1)此公欲来。(2)老人肯相引至此(3)此殊不缺也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生活状况一样吗?1、翻译“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一句。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1、读了课文后,你赞同最后一段“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的说法吗?一课一得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20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学习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学习重难点】、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有龙则灵()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甚蕃()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2、填空:“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用于或,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3、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注明出处及作者。4、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把它写下来。5、“晋陶渊明独爱菊”,你能举出陶渊明描写菊花的诗吗?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你能解释一下“李唐”什么意思?你能举出唐代写牡丹的诗吗?学习研讨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陋室”?7、“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深刻含义?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如何评价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9、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是仅仅写莲花呢?0、你认为学习爱莲说有什么现实意义?1、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拓展学习1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的家,你的卧室取个有深意的名字,也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3、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一课一得23*核舟记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学习目标】.积累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学习重难点】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学习流程】、请大家运用字典和书上注解自读这篇2、请写出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3、为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罔()髻()戌()戊()髯()贻()黍()糁()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诎:衡:简:有:3、请你整理本课中的一词多义4、翻译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人视端容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技亦灵怪矣哉: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学习研讨6、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以“中间船头船尾”顺序,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7、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拓展学习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注释】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陈诉:状告。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某:我。姑:暂且。发市:开张。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踰:走出。逋(b):拖欠。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9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0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1、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一课一得21*大道之行也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学习目标】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重难点】、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2、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学习研讨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选贤与能通:。矜寡孤独通:。6、翻译下列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3)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生活的。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拓展学习、“0、“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2、阅读并回答问题。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华歆()掷()去轩冕()(2)解释下列词语: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宁读如故。子非吾友也。一课一得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22杜甫诗三首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学习目标】、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2、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学习重难点】、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1)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2)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3)杜甫“三吏”指:_“三别”指:_2、整体感知(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学习研讨3、阅读赏析赏析望岳与春望。(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2)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拓展学习5、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提示: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