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217310412ppt课件_第1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217310412ppt课件_第2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217310412ppt课件_第3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217310412ppt课件_第4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217310412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树突,髓鞘,细胞核,细胞体,轴突,轴突末梢,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元,突起,含有细胞核,代谢和营养中心。,一般只有一根,长而分枝少,把神经冲动传离细胞体。,细胞体:,树突:,轴突:,多而短,呈树枝状分布,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_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种类:,反射:,中枢神经系统,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生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反射活动才能完成),.,1、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衣藻避开过强的阳光刺激B、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C、在寒冷的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D、皮肤受到过热物体刺激而感到疼痛2、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参与反射和形成感觉C、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D、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C,C,.,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状态变为_状态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相对静止,显著活跃,兴奋是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_也叫_。,电信号,电信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依靠_外流维持),内正外负(主要依靠_内流维持),动作电位:,K+,N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过程:,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双向传导,传导特点:,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3.(2008年上海生物,2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B.C.D.,D,.,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不正确的是(),D,.,5.电视屏幕上的图像会引起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描述(双选)()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正外负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AB,.,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突触种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产生:,2.分泌结构:,4.受体:,5.种类:,6.作用:,7.去向:,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按功能分为两种:兴奋性和抑制性,使后膜兴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3.分泌方式:,胞吐(外排),.,A神经元轴突兴奋,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传递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解释原因),4、传递方式:,3、传递特点:,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只存在于_内,只能由_释放,然后作用于_,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析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区别,快,慢,双向,单向,少,多,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6.(09辽宁、宁夏卷,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7.(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展的新型除皱技术。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受体,A,.,8.(2009年泰安质检)如图中如果A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会引起E收缩B.神经细胞C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C.在B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C,.,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并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当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A.B.C.D.,9.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B,.,11.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代表传出神经B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A,.,(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中单向传导C冲动在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中单向传导,C,.,(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电流刺激、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处,肌肉_;刺激处,肌肉_。(4)在离肌肉5mm的I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ms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mm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ms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为_mm/ms。,收缩,无反应,30,.,12.(2009年深圳模拟)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1)图中的结构涉及到_个神经元,含有_个突触。(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_、_。,3,2,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这种细胞膜外的结构称为_。(4)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_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_次。,高尔基体,糖蛋白,糖被,2,1,.,(1)电激(即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E是,而B和D分别是_和。(2)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14.下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效应器,感受器,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a.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步骤:_结果和结论:_。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步骤:_结果和结论:_,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电激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先电激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脑,脊髓,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小脑,脑干,.,神经中枢一般是指脑、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在一个区域,它能够调控生物体的某一项生理功能。如视觉中枢、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语言中枢等等。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由脑和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则称为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范围比神经中枢的范围广。,.,大脑皮层,小脑,脊髓,下丘脑,脑干,(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跳、血压、消化管运动),(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感觉、运动、语言等),(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a语言文字功能,b学习和记忆功能,.,W区(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V区(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书写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S区(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H区(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什么叫学习、记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重复,外界信息输入(视听触等),瞬时记忆,遗忘,(信息丢失),注意,短期记忆,不重复,遗忘,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遗忘的进程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及时复习是有效防止遗忘的好方法,.,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2高处坠落造成人的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A大小便失禁B触觉完全丧失C躯干冷温觉丧失D躯干痛觉丧失3.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B,D,B,.,.,.,.,.,.,.,(1)(2)(3)(4)由示的突触可判定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S为感受器,M为效应器。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决定了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切断a处,刺激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M,引起M的收缩;刺激处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但不能传向M,所以M不收缩,无反应。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是(50-5)/(5.0-3.5)=30(毫米/毫秒),则从处到达肌肉时所用时间为50毫米/30(毫米/毫秒)=5/3毫秒。,.,在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D,.,例题: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图中的(用序号回答)()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为,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增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外负内正,.,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B,C,.,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中枢神经系统是指()A脊髓和脊神经B脑和脑神经C脑和脊髓D脑神经和脊神经3多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发生反应所依靠的结构是()A运动系统B神经系统C原生质D感觉器官,B,C,B,反馈练习,.,7.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B,.,1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C,.,14.(09上海卷,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答案C解析适宜的刺激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A时,AB之间就有电势差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B时,AB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C,.,23.(09辽宁、宁夏卷,30)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进入,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8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依靠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传递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之间相互传递D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3.(2008年上海生物,2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7.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右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A.a或bB.c或dC.b或cD.a或d答案D,.,强刺激,a,b,c,d,e,A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下图表示()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C,.,C,神经冲动在体内传导的途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