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2)_第1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2)_第2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2)_第3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2)_第4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大连市第四中学赵倩,环节一:直击案例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影响较大的地震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及3月22日发生在河南省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在震中地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另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十几秒内,这座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有着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震灾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还有就是今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环节二了解真相,小贴士:什么是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环节三安全预警,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环节四环节四:安全风暴1.你知道地震前动物会出现哪些征兆吗?2.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该如何做?3.如果在家里时发生地震应怎么办?4.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应注意什么?,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环节五安全贴士一、地震预兆小谚语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二、地震来了怎么办?,【避震原则】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三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四要护住头部,这最重要。,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地震来了怎么办?,学校正在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时,师生正在教室里上课,就地避震是上策,而任课教师则要临时承担组织指挥者的责任。遭遇地震时,正在上课的教师们应立刻向学生们大喊“蹲下!躲到书桌旁!别动!蹲着别动!”等命令。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动完全停止。“蹲下”的正确姿势是:躲到讲桌或课桌旁边,将一,正在组织室外活动时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师生,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在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个胳膊弯起来护住头部,另一,支手抓紧桌腿。,大连第四中学安全校本课,地震逃生十大法则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向户外跑时注意安全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行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避难时要徒步,尽量少携带物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家庭和户外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地震预兆小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而休克。,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学生SAPS:(预测)能在生活中根据动物、植物的各种异常现象去积极的做一些必要的预防和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A:(行动)1有轻微震感时(第一预警信号),班主任在教室内组织学生借助课桌椅和书包等物品进行室内避险,以保护头部和减少躯干暴露面积为目的,寻找狭小空间,能够形成支撑面的避难场所。2疏散逃离(待第二预警信号)时,学生按疏散路线有序撤离教学楼,逃生演练时要以保护头部为主。3、避开高大建筑,到达空旷地带后,蹲下同时保护头部。要求: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根据不同环境调整行动。P:(疏散演练)演练前1制定周密的演练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本班学生进行演练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2负责教师要熟悉疏散路线,做到熟记于心并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3负责教师要提前1分钟进入疏散区域,到岗到位,确保所有通道畅通无阻,了解通道及所辖地段的班级和学生人数,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护导准备。演练中1严格通行顺序,避免演练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等意外伤害事故。2如出现意外情况,所在负责教师须根据本通道口的实际情况采取终止演练或暂缓演练等有效措施处置突发事件,如出现学生摔倒或擦伤等情况,由负责教师将伤者送至卫生室进行先期救治;如有重伤学生需要去医院治疗的,负责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前往就近医院并联系学生家长,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演练后1组织学生并清点人数。2进行疏散演练总结。要求:了解自己所处位置及安全出口,听从指挥,注意保护好头部,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环节六:实战演练,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地震发生时你如果在教室里来不及往外撤离,可迅速就近躲避在课桌、讲台下。()2.主震后一般有余震,同学们一定要懂得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3.地震时在山区的人员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4.地震发生时,你如果是在教室或家里,一定要立刻将所有的门打开,以免房门、大门变形卡死无法进出。()5.至目前止,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地震这个可怕的天灾。(),环节六:实战演练,二、单项选择题1.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2.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环节六:实战演练,二、单项选择题3.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