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的发展演讲稿分析.ppt_第1页
中国古书的发展演讲稿分析.ppt_第2页
中国古书的发展演讲稿分析.ppt_第3页
中国古书的发展演讲稿分析.ppt_第4页
中国古书的发展演讲稿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书发展史,演讲人:黄强,前介,书是什么?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智慧、意志、理想的最佳体现。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而装帧艺术则是这个物质载体的结构和形态的设计,是人类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个自然界”。,“书”字的由来,書,从聿从曰。聿:y,第四声,笔。曰:yue,第一声,说话。会意为用笔说话的意思。也有将曰理解成日字,表达为用笔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中国书籍的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历史上的中国古籍,天头地脚、行栏牌界、版式、字体等等,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色。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制作材料与审美意识。,历史的车轮,时间节点,105,2007,1560,900,2007,公元前225,编简,竹木简的装帧形式。古人书写于竹木简,以篇为单位,写完一篇,以绳作结。编简成策,第一简必定要标写这一策书的篇名。编简成策之后,以尾简为轴心,朝前卷起,装入帙内,以便收藏。,学富五车,学富五车,中国成语。形容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卷子装,又称卷轴装。编简、帛书的古书装帧形式。纸书盛行后,也效法帛书,装帧亦是将写好的长条纸书,形成卷子形式,故称卷子装。流行于隋、唐时期。现在中国画的装裱也用这种卷轴形式来保存作品。,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旋风装,旋风装是卷轴装到册叶装的过渡形式。装帧形式是以一幅比书页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把书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底纸上,收藏时从首向尾卷起。它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形,又解决了翻检时的不方便。,经折装,又称折子装。出现在9世纪中叶以后的唐代晚期。装帧的形式是依一定的行数左右连续折叠,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前、后粘裱厚纸板,作为护封。经折装克服了卷子装的卷舒不便的问题。,蝴蝶装,适用于雕版印书的特点而创造了蝴蝶装。此种装帧形式是把印好的书页,以版心中缝线为轴心,字对字地折叠。以版口一方为准,逐叶粘贴,打开书本,版口居中,书页朝左、右边展开。宋元时期盛行此装帧形式。因蝴蝶装的书页是单页,翻阅时,易产生无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里的现象,阅读不方便是蝴蝶装的缺点。,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雕版印刷术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发明于隋唐时期。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包背装,装帧的形式是将书页正折,版心向外,书页左右两边朝向书脊订口处,集数页为叠,排好顺序,以版口处为基准用纸捻穿订固定,天头、地脚、订口处裁齐,形成书背。外粘裱一张比书页略宽略硬的纸作为封面、封底。此装帧形式缘自包裹书背,所以称其为包背装。包背装的书籍出现在南宋后期。元、明、清也多用此形式。如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等。,线装,装帧形式与包背装近似。书页正折,版心外向,封面、封底各一张,与书背戳齐,打眼订线。线装书既便于翻阅,又不易散破。线装是中国传统的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的形式,具有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