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你知道吗?,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一、司马迁的身世,(一)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龙门山(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黄河韩城屡为秦晋、秦魏战地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豪迈灵秀之气。,(二)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父亲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知识广博他的论六家要指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精辟深刻,切中肯綮。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在会稽探访大禹的遗址,在长沙水滨凭吊屈原,在登封瞻仰许由的坟墓,在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刘邦发迹的丰沛之地,司马迁参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故居,听故老讲述楚汉相争时这些开国功臣的轶闻逸事。,漫游过程中,司马迁流露出对传统文化极其深厚的感情。“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想见其为人。”,长途漫游使司马迁直接感受到各地民风习俗的差异,加深了对某些历史记载的理解。置身齐地领略到民性阔达,有大国之风。过薛地所见多暴桀子弟,而邹鲁多缙绅之士,两者大相径庭。,司马迁入仕之后,曾出使西南,远到昆明。又侍从武帝东达于碣石,见到了大海;西至空峒,搜集黄帝的传说;到过北部边塞,登上了秦时所筑的长城;还参加了武帝带领群臣负薪塞河的活动。司马迁在广阔的地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来也一道写入书中。,司马迁在漫游和在朝廷任职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物,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历史知识。周霸向他讲述过项羽的传说,公孙秀功向他讲述过荆轲刺秦王的具体情节,朱建之子和他评议过陆贾其人,至于卫青不肯招贤荐士的情况,则是苏武之父苏建向他介绍的。,除此之外,樊哙之孙樊他广向他谈起过汉初几位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贾谊之孙贾嘉和司马迁有书信来往,冯唐的儿子冯遂和司马迁是至交。司马迁还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并和李广之孙李陵同在朝廷任职。,(四)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前),汉武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谈因病滞留洛阳,无法参加。这时,刚刚出使西南返回的司马迁匆匆赶到洛阳,接受了父亲的临终嘱托。,他拉着司马迁的手泣不成声,殷切地说道:“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俯首流涕,向父亲表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太初元年(前),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亦即后来称为史记的写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他造成极大的创伤。,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至征和二年(前),他在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史记一书的写作至此已经基本完成,从太初元年(前-前)正式开始写作算起,前后经历了年。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末年,即公元前年前后。,修史动机的前后变化:司马迁开始修史时,把修史看作是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形体精神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修史动机调整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一、宗旨及体例框架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体例: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一)本纪:上古史: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近古史: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今世史:汉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二)表:用纵横列表的形式,叙帝王子孙,列公侯年月,记将相名臣封废,从中表明兴亡理乱的大略上古史表:三代世表第一、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近古史表:六国年表第三、秦楚之际月表第四今世史表: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三)书:通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各以类相从,共分为八书: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四)三十世家叙春秋以来诸侯、宗师、将相功臣等兴亡传代封废史迹,号为三十世家。吴太伯、齐太公、鲁周公、燕召公、管蔡、陈杞、卫康叔、宋微子、晋、楚、越王勾践、郑、赵、魏、韩、田敬仲完、孔子、陈涉、外戚、楚元王、荆燕、齐悼惠王、萧相国、曹相国、留侯、陈丞相、绛侯、梁孝王、五宗、三王,(五)七十列传列传,记人臣事迹。列传有四种类型:1、专传,即一人一传。如:司马相如列传2、合传,即二人或二人以上同传。如:屈原贾生列传3、类传,即以类同传。如:儒林列传4、附传:即传中附述若干传目标题上没有列名的人物。如:李斯列传附李由;淮阴侯列传附蒯通,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二、叙事脉络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三、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四、成功驾驭材料的能力,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与韩信将兵一样,是多多益善。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一、描写对象广泛、闾巷之人入传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他在伯夷列传中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二、鲜明的个性刻画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例如,信陵君与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各有各的风貌。苏秦与张仪张良与,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如,萧何陈平周勃樊哙。,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刘邦韩信王陵,(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伍子胥李广主父偃,(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四)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富贵还乡的想法,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苏秦刘邦大风歌,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旁见侧出笔法”又叫“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是纪传体史书所特有的。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简言之,本传不载或略载该传主的某事件,而详见于其他传记,就是互见法。,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项羽身上有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情。,李斯,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例如,陈平,二、浓郁的悲剧气氛,1、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有些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二)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其品格划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1、完美型例,公孙杵臼、程婴、刺客游侠2、缺失型例,项羽,三、强烈的传奇色彩,1、司马迁喜欢猎奇,把许多传说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一种神秘感。2、除了类似荒诞不经的传说之外,史记所写的许多真人真事也带有传奇色彩。3、史记的传奇性还源于司马迁叙事写人的笔法。司马迁为文疏荡多变,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起灭转接,令人莫测端倪。,第五节司马迁的政治理想一、司马迁认为理想的人君首先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作大臣的则应该鼎力助君,勤政为民。,五帝本纪写黄帝在战争时期“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和平时期也“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用”。,五帝本纪写尧为天下选接班人时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大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作为大臣的典范,鲁世家中周公告戒儿子伯禽的话分外感人:“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大臣之间则互敬互让,各尽所能,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准则。齐世家写的管仲和鲍叔牙就是如此: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从之。,二、司马迁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应该是:为君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为臣的尽心竭力,报效知己。而不应该仅仅是主子与奴才、发号施令与唯命是从的关系。孔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求当国君的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张释之冯唐列传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三、司马迁继承和发扬孟子民主性批判性的精华主张对昏君暴君进行斗争:管晏列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後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齐世家记齐庄公与其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被崔杼杀死后,晏婴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第六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地位:1、传记文学的开端2、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影响:,1、人文精神的弘扬2、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合作默契默契规范默契标准方案
- 心理抚慰手册设计
- 印刷防伪技术
- 关于大类资产配置风险平价模型的研究
-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与激励计划
- 2025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校教师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水利工程设备使用手册
- 工作总结:紧密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司法局招聘合同制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医学综合(专升本)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器具管理与维护试卷
- DGTJ08-2062-2017 住宅工程套内质量验收规范
- 景区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 国内公司外汇管理办法
- 高中数学教师学情分析现状的调查研究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招聘应届生【33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起重作业安全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面神经炎的护理查房
- 肿瘤化疗静脉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