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个体婚家庭的演化,第一节个体婚家庭的产生第二节个体婚家庭的特征第三节个体婚家庭的演变,第一节个体婚家庭的产生,一、个体婚家庭的产生个体婚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婚家庭是从偶婚制家庭经由家长制家庭过渡而产生出来的,它的最后胜利,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开始萌芽人际地位关系发生相应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个体婚家庭产生的动力,对偶婚后期,由于家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制约,主夫与主妻成终身夫妻,男子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妇女在劳动中处于附属地位,男子寻求剩余财产的独占,并传给后代,继而要求妻子的绝对忠贞。随着私有制、父权制,女性地位开始了历史性沉沦。,“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恩格斯,1.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妻一夫制),个体婚的主要特点:,2.两性不平等,单方面限制、压抑女性,“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恩格斯,二、中国古代的婚姻礼制,早婚习俗,婚姻礼仪,多妻,出妻,墨子主张早婚,“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一)早婚习俗,儒家主张晚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盈,任为人母。”,古代男女初婚年龄一览表时代男女周代3020战国(齐)3015战国(越)2017西汉15东晋17北周1513唐代2015北宋1513南宋1614明代1614清代1614,儒家“孝悌”观念是早婚盛行的社会心理基础。,1.原因:,历代当政者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早婚早育。“王也者,势之众也。”,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刺激人们早婚早育。,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同时,出现了高死亡率的现象,严重地摧残着古代妇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成为专门的生育工具。妇女成为早婚的最大受害者。,2.后果,增添了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二)婚姻礼仪,1.婚姻依礼而行,2.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3.婚姻重礼轻爱,婚义:门当户对、父母之命,1.婚姻依礼而行,一、同姓不婚1、遗传基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2、出于政治需要3、崇尚伦理道德“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白虎通嫁娶,二、士庶不婚三、居丧不婚礼记曾子问按古代丧服:父母死,子女要服丧三年,是不能婚配的。四、不露闺房之私礼记内则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与“不露闺房之私”;“上床为夫妻,下床为君臣”。,婚仪:六礼正婚礼婚后礼合卺礼以成妻、庙见礼以成妇“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妇见舅姑庙见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聘礼是个体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2.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3.婚姻重礼轻爱,结婚目的: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婚后生活:重家庭利益轻个人利益重子嗣、轻性爱:“非为色也,为后也”婚姻嫡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别也。”(礼记)“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户婚),重钱财布帛轻男女爱情,中国古代婚姻的特点:,功利性和买卖性:,重家族利益轻个人幸福,重父母之命轻儿女意愿,(三)多妻(纳妾制度),妾的涵义及纳妾制度的源起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妾的社会地位纳妾制度的危害当代纳妾制度的遗留,一、妾的涵义及纳妾制度的源起,(一)妾的涵义1.字面解释:立女,站着的女子,为男子提供一个手靠或者是可以依偎的身体。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汉语大辞典,2.历史文化涵义:妾:从辛,从女。甲骨文中的“辛”意思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妾,有罪女子给事者。说文女为人妾,妾不聘也。说文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内则毋以妾为妻。谷梁传,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国中有“媵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就出现了丈夫与妻妾合葬的现象。帝王:“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礼记昏义,(二)纳妾制度的源起,秦朝:“除皇后,自昭仪以下,秩至百石,凡十四等。”唐朝:皇后、四夫人(贵、淑、德、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清朝:皇后、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数,“男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义”班昭女诫牙婆:“黎明即促之(男子)出门,至瘦马家坐定看中者用钗一股插其鬓,看不中者钱数文赏牙婆,又出看。”(明)张岱陶庵梦忆,第一,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士大夫与富民豪商第三,满足男子对“色”与“情”的需求。此处的色、情属于中性词,并非贬义。“娶妻娶德,娶妾娶色”,二、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第一,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邱氏,苏人俞钦玉之妻也。钦玉,故刑部尚书士悦子,颇知书,而轻财好色,尝以邱无子,置妾七人。”陆容菽园杂记,乡医王素行,“年四十余无子,女则成群,乃破产娶妾生子”。清代常州王氏宗谱,包拯(999-1062),庐州(安徽合肥)人,历经北宋真宗、仁宗两朝,官至枢密副使,一生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他与元配夫人董氏生有两女一男,儿子20多岁死了,儿媳崔氏自己没有孩子。包公还有一妾孙氏,后被打发回娘家,不久却生下一儿,这就是包公在60岁时与孙氏生下的包绶,被崔氏领回包家,成为包家唯一的后人,包公去世后,崔氏将包绶抚养成人,为包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墉:乾隆盛世著名清官。他刚直不阿、不畏权势;铁齿铜牙、秉公执法;披肝沥胆、整肃吏治;斗智斗勇、反腐倡廉。他体恤百姓、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诸多故事,广为民间流传。他与妻子没有孩子,妻子力劝他纳妾,后将其丫环送与他为妾,并生下孩子。,创世纪中关于纳妾生子的故事:亚伯兰之妻撒莱无子,撒莱将女佣夏甲给亚伯兰做妾,生下了孩子实玛利。,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皇帝、士大夫与富民豪商,“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妾四人,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明会典刑部律例,晚明时期,士大夫一旦登科第,便会纳妾,这既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时尚。清代,日趋放任,不只是士大夫纳妾没有标准,就是富民豪商亦置妾多人。,封建社会的男女婚恋毫无自由快乐可言,自然之爱无法释放,在聘娶婚的严格约束之下,纳妾便成为男子情感世界歪曲荒诞的表达方式,部分地满足了男子对情色的需求。,第三,满足男子对情与色的需求,魏万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两娶两合,合即同居。纳妾两个:“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姓刘的妾,据说“不贤”。李白雪馋诗赠友人:“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原籍福建同安,是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化怪杰”。他13岁到西方留学,先后游学于英、德、法、意等国十一年,回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民国初年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辜氏年轻时风流倜傥,对纳妾制度极为赞赏,并身体力行,留下许多佳话,鲁迅在与许广平同居之前曾奉母命娶夫人朱安,他与许广平的结合成为其批判旧婚俗、旧社会制度的典型例证。,行路难(贺子珍)贺家有女长叹息,十载别君归未期。延安传来帝子意,新得美人夜夜迷。君不见长征万里路,携手共避敌。新欢毕竟赛旧好,古来姬妾胜发妻。,谷梁传:“毋以妾为妻。”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吕氏春秋:“妻妾不分则室家乱。”,三、妾的社会地位,唐代严挺之独厚其妾英,其子严武由母处知悉其情,奋然一铁锤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妾地位之低下,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白居易,从三个方面来看妾地位之低下:妾与家族:有妻有妾者,书妻不书妾妾与夫:买卖关系、可以互赠妾与妻:妻为正室、妾为侧室,妾的命运完全依赖于男子的好恶,没有家族也没有法律可以庇护,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感,一旦男子的情感被其他因素所左右,从她身上转移,她的悲惨的命运也就无法挽救了。,对家庭:造成家庭关系的复杂化对男性:财产的分配、身体与精力衰竭、感情的分散对女性:无我心态、依附感,四、纳妾制度的危害,(一)存在原因1.制度根源基本消失2.财富、地位差别依然存在3.不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二)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形式1.婚外情2.包二奶,五、纳妾制度的遗留,(三)预防措施:对男性:加强家庭责任感、加强夫妻间情感交流与培养、加强信仰力量的软控制对女性:提高独立意识,改造吸收“无我”精神,纳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存在与长久不衰,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及观念基础。一方面,妾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人身依附关系她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作为被玩弄的对象而存在。,小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那些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妾夫关系,妾凭借着妖艳温柔顺从体贴,给封建社会的男人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港湾,为重礼轻爱的礼制社会增添了几多情趣。,纳妾制度在现代社会虽然失去了制度根源,但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影响,尤其在权力役使与利益驱动之下,出现了各种纳妾的变异现象,如婚外同居、包二奶等现象。对此,应在加强法律控制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公众舆论功能,将纳妾行为排除于我们的婚姻与家庭之外。,“妇人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大戴礼记本命,(四)出妻(离婚),1.七出,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韩诗外传,“永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后汉书鲍永传,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三不去”:,与共更三年之丧不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法律上强制离异,在古代叫“义绝”,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强制离婚方式。这种离婚方式,不问当事人的意志如何,只要在夫妻间或夫妻一方与他方的亲属间发生了一定的事件,国家即强制双方离异,若不离异,即予以处罚,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婚姻关系的直接干预。,2.义绝,(5)妻欲害夫。,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唐宋)若犯义绝应离而不离者,杖八十。(元明清),(1)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2)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3)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4)妻与夫之缌麻以上亲奸,或夫与妻母奸。,协议弃妻,在古代叫“和离”。一般不需要官府裁决,而由家族长召集会议。普通人家则更为简单。,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3.和离,妇女离婚后的再嫁问题(汉、唐、宋),贞节观,(一)婚俗价值观(二)婚俗伦理观(三)婚姻形式(四)婚姻文化内涵,三、中国古代婚姻的特点,“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汉)郑玄“成妻之礼”、“成妇之礼”“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一)重礼轻爱、男尊女卑的婚俗价值观,“在整个古代,婚姻都是由父母为当事人缔结的,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恩格斯,“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之礼。”弟子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否再嫁?”程颐答:“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一女不事二夫”、“妇无二夫”,(二)由开放性渐趋保守性的婚俗伦理观,春秋,“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墨子明鬼篇,“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徐皇后内训顺治御纂内则衍义、蓝鼎元女学、王相母亲女范捷录“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妇为夫死,古之太径”,“可贫可贱,可死可亡,而身不可辱”女四书:王相母女范捷录、徐皇后内训、班昭女诫、宋若华女论语,明太祖诏:“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其门闾,除免本家差役。”“张烈妇,年十八,归釜。越四年,釜病,嘱张善自托,张泣曰:夫以为吾有二心乎?有子则守奉主,无子则洁身殉夫,乃沐浴更衣,闭户自缢。阅日釜乃卒。”“欧阳氏,夫亡,年方十八,抚遗腹子,纺织为生。父母逼之嫁,乃针刺其额,为誓死守节字,墨渍之,深入肤里,里人称之黑头节妇。清张廷玉:明史烈女传二,聘娶婚、表亲婚、掠夺婚、买卖婚、入赘婚、服役婚、典妻婚、童养婚、指腹婚、收继婚、交换婚、冥婚等,(三)婚姻形式的多样性、传承性和变异性,1.聘娶婚聘娶婚,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它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曲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的婚姻类型,是指夫妻双方父母是同一血统的兄弟姐妹的婚姻形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广泛流行、影响深远的一种婚俗。同辈表亲婚异辈表亲婚,传统的婚姻类型,“婚姑舅两姨姐妹者,杖八十,离异。”清皇朝经世文编卷61,宋代法律禁止异辈表亲婚,允许同辈表亲婚。清代法律禁止表亲婚。,2.表亲婚,3.掠夺婚(抢婚),“妻”字溯源,古文字的“妻”字像一个人用手(又)抓住女人的头发。这实际上就是古代抢婚习俗的形象描绘。抢婚习俗曾经在原始社会风行,即某一部落的男子可以到另一部落中间去抢掠女子为妻。,传统的婚姻类型,3.掠夺婚(抢婚),“娶”字从取,从女,本意就是取妇。说文解字中的定义为:“取,捕取也。”它的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其左耳以作标记,后来引申到斩下敌人首级为取。由此可见,取就是抢、占有,是不用归还的。,传统的婚姻类型,3.掠夺婚(抢婚)“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经爻辞,“婚礼,富者厚纳聘,贫者窃妻去。”新唐书吐谷浑传,传统的婚姻类型,4.收继婚又称转房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传统的婚姻类型,匈奴单于呼韩邪王昭君复株累代乌孙昆莫细君公主“昆莫年老,欲使其孙岑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曰:从其国俗。岑遂妻公主。”汉书乌孙传孝庄后多尔衮,“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不如此,反相讪笑。”萧大亨夷俗记,5.交换婚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传统的婚姻类型,6.入赘婚入赘婚在中国这样一个夫权社会,是很另类的一种婚姻形式,其特点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称倒插门。儿女生下来,还要姓女方家的姓。,传统的婚姻类型,7.童养婚童养婚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俗称圆房。,传统的婚姻类型,8、指腹婚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怀孕,又是至交,便指腹相约,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传统的婚姻类型,9.典妻婚又叫“承典婚”,这种婚俗往往是男方已婚无子,但家财富足,需要有人继承,而女家生活困难,丈夫无力维持生计,只得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男方付一定租金,到期或生子后将妻子归还。民间称之为“借妻生子”。,传统的婚姻类型,清郑板桥还家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10.冥婚又叫鬼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传统的婚姻类型,叶世荣与许韵珊,1.经济性汉王充:“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5财婚,(四)婚俗文化的经济性与政治性,礼记曲礼云:“非受币不交不亲。”唐高宗诏:“自今已后,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皆充所嫁女资妆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门之财。”旧唐书礼志元郑介夫:“婚姻聘财,今之嫁女者重要钱财,与估卖牲口无异。”,男方“对女方家族地位、嫁妆的数量的注意超过了对女子本人条件的注意。”摩尔根:古代社会“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夺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由是爱其女者,多厚资装,以悦其舅姑,殊不知彼贪鄙之人,不可盈厌,资装既竭,则安用汝力哉?于是质其女以责货于女氏,货有尽而责无穷,故婚姻之家,往往终为仇雠矣。”司马光:温公书仪,“妇女是劳动力,当她的家族打发她出嫁的时候,照例向男方索取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出嫁的女子在脱离母亲经济生活的时候,也从家族集体所有的财产中得到她应得的一份。这份财产或妆奁,构成出嫁女子的个人财产,与夫家的财产分立,她有自由支配的权利。这份财产是她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她个人独立地位的基础。”(前苏联)柯斯文,.政治性“在一切历史上主动的阶级中间,即在一切统治阶级中间,婚姻的缔结和对偶婚以来的做法相同,仍然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权衡利害的事情。”恩格斯,西周时期姬、姜两姓世代联姻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周公及(鲁)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齐。”战国时,秦攻打齐国,“齐、楚从亲”三国时,孙策、周瑜娶大小乔,孙权嫁妹于刘备,吴蜀联合抗曹,和亲汉高祖匈奴汉元帝:呼韩邪单于王嫱(昭君)唐: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清代,满族与蒙古族世代联姻:13个后妃选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5人尊为皇后,康熙8女中7个远嫁蒙古,“对于骑士或男爵,像对于王公一样,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恩格斯,四、中国女性的“无我”心态:“中国的理想女性就是一个手拿扫帚打扫和保持房子清洁的妇人。”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中国理想女性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即“端庄、温柔、悠闲”。,首先,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毒害是中国妇女“无我”心态形成的思想根源。三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言、妇容、妇德、妇工,无我心态形成的原因:,其次,中国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及其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被剥夺是形成“无我”心态的社会根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产方式,使得女人完全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活动。,再次,中国古代妇女的那种为了家庭委屈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是形成她们对待纳妾制之“无我”心态的内在原因。“当时的女子只是把温柔地顺从丈夫生儿育女来作为生活目标”“在中国,正是妇女的那种无我,使她的丈夫能够、或允许丈夫纳妾,同时她却没有受伤害的感觉。”,事实上,封建社会的女子从出生起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女德教育,她们从来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自我意识,又哪能来的“无我”?这种愚昧麻木却被描绘成人世间最美好的品德:无我。,历史地来看待这种“无我心态”,在封建社会中,许多妇女并没有意识到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而是认为命里的注定,理所应当,以宿命论来充斥她们的思维空间,充分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妇女的愚弄,从而表现为广大妇女没有自我价值的评判能力,妇女的自我意识被扭曲和淹没在男尊女卑的汪洋大海中。(李合龙),第二节个体婚家庭的特征,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财产关系是家庭的本质与核心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牢固男子统治,第三节个体婚家庭的演变,一、多“妻”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盛行的纳妾风俗,就是一种变相的多妻制。但这种形式的多“妻”制和多偶制并没有离开个体婚家庭的本质特征。,一夫多妻制雷欧(Leon)有4个妻子,47个孩子和许多刚刚出生的孙子们。在非洲不同的文化中都同样存在着这种多配偶制的家庭习俗,不过通常一个男人只允许有4个妻子,而那些富有和地位极高的男人,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妻妾。在私有制时代,家庭成员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财富。,中国古代纳妾并不结成婚姻关系,不承认妾的父母、兄弟姊妹与夫家有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下不彼此往来。妾不能像妻那样随着丈夫的身份而获得亲属身份。妾不能“事宗庙”,不能参加夫家的祭祀活动,死后也没有被祭的权利。纳妾直接反映了不对等的两性关系。,中国古代纳妾制度,2005年,日本皇室全家福:日本皇室阴盛阳衰是废除纳妾所致?,二、等级制个体婚家庭是财产私有制的产物,因此家庭必须按照政治权力、经济地位的对等而相互组合,“门当户对”成为联姻结亲的根本条件。婚姻关系成为政治经济利益的一种交易,很难摆脱社会等级制的约束。,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造成了各等级间的敌视和隔离,因此只有属于同一阶层等级的人才互通婚姻,建立家族间联系。在专制主义时代,世界很多国家都实行着禁止不同等级的人互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掘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梧州靠谱的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场营销岗位面试宝典与模拟题答案
- 桥梁知识义教课件
- 2025小儿外科、小儿骨科护士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调研员招聘面试预测题及数据分析技巧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经典试题及答案二
- 2026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中级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改变企业劳动力需求
- (新版)广电全媒体运营师资格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电磁继电器核心综合练(原卷版)
- 矿山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规程》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 佳能-600EX-相机说明书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DB34T 3678-2020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绝对值》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