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生素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生素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生素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生素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生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生作品,北京四合院,王子邢,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元建大都城时,街巷横平竖直,大街阔24步,小街阔12步,以皇城内宫殿、园囿为核心,排列着一条条小巷,这些小巷就是胡同。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也是元代开始奠基的。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有官职的贵族到大都城内建房。同时还规定建房者可以占地8亩。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者及贵族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现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独特的营造方式得以完善。到了明清两代,终于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而且清代比明代更加讲究。,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从外面看,它四面都是墙,只有一个院门通向外界,两扇大门平时还关闭着,一对门钹仿佛告诫人们不可擅自闯入。四合院内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与世无争地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高大宽敞的北房,冬暖夏凉,由长辈居住,长辈一旦有什么不适,哪怕刮风、下雨、下雪,儿孙们也可以沿着游廊到正房去问安。这种房屋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家庭观念和东方的伦理道德。,蒙古包耿宇奇,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0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000个、60个、80个、100个和120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陕北窑洞易情枝,窑俗作“洞”,同。“穴”“窨”同义。说文穴部云:“烧制陶器的灶,俗作窑。”窑从穴,穴,土室也,其义同“”。东汉说文记载:窑,“北方叫作地孔,凭借地孔用作土室,用作洞窟。这就是说先民们在早期与自然斗争中,为了求生存,凭借自然形成的岩洞和地孔而居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烧陶窑的启发,再将其加以改造和利用,便成为人们赖以生活的居所,即所谓“土室、土屋”也,也就是早期的窑洞。,窑洞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它和黄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远在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诗经称为“陶复陶穴”。陶穴,即下沉式地坑庄;复穴,即坡崖半敞式窑洞庄。西汉,窑洞造型发展,内部设置更适合人居住,比如烟洞、灶台等都很讲究。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的作用有了明确分工,每家分为客屋窑、灶房窑、牲畜窑等,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修窑庄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使窑洞居室大有改进,此后,数百户、数千口的窑洞村落大量出现。明清时代,窑洞以安全、文明为目标向前发展,大原上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地坑院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群众把这些建筑群称为堡子,有城门,有高楼子,还有通向外界的地道。民国时期,出现了窑洞城市。,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