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_第1页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_第2页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_第3页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_第4页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四章,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煤、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也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优点:提供能量、化工原料,缺点:不可再生、环境污染,形成:古代动植物经过上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属不可再生资源。,信息:海洋石油根据石油专家以往的推算,地球上石油只能使用4050年,煤炭还有不到100年。,结论:实现煤炭、石油的综合利用,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成分?,煤的综合利用有哪些途径,相应的产物又有哪些?,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带着问题来学习,无烟煤,褐煤,泥煤,阅读P95-96,煤炭的主要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含有C、H、O、N、S等元素。,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组成,无机物(少量),无机盐等,有机物,C元素大量,H、O、N、S等元素少量,污染环境,COx、NOx、SO2烟尘,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直接作燃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环境,(1)煤的干馏,煤的干馏原理:,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煤的干馏产物:,焦炉煤气、煤焦油、焦炭,复杂物理、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图,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在一定条件下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在一定条件下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先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合成甲醇,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2.天然气的利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综合利用:A、燃料清洁能源B、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两碳或多碳有机物、可燃冰CH4nH2O,2CH4CHCH+3H2,一定条件,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综合利用,带着问题来学习,(1)石油的组分主要有哪些?,(3)石油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4)分馏与蒸馏区别是什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5)石油分馏后馏分有哪些,每一种馏分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石油的综合利用有哪些途径?,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综合利用,(1)石油的组成,组成元素:,主要是碳、氢元素,组成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2)石油的分馏,原理: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和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分馏:对多组分混合物在控温下先后、连续进行的两次或多次蒸馏。,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综合利用,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催化裂化,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含碳原子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含碳原子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裂化汽油)等。,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3.石油的综合利用,(4)石油的裂解(深度裂化),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长链的烃分子断裂成碳原子数较少的气态烃分子和少量的液态,获取有机化工原料,获得工业上的“三烯二烷”(乙烯、丙烯,1,3-丁二烯、甲烷、乙烷),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是将碳原子数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碳原子数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的过程。,裂化的目的:,裂解(深度裂化)的目的:,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获得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C16H34C8H18+C8H16,C4H10C2H4+C2H6,C4H10CH4+C3H6,石油的催化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3、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分馏是分离提纯沸点相近的混合液体的一种方法,它实质上就是多次蒸馏。如石油的分馏。,干馏、分馏和蒸馏的区别:,干馏是固态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如:煤的干馏。,蒸馏是液态混合物在不需要隔绝空气情况下加热发生的液体气化再冷凝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方法:将双键改为单键,将原来连在不饱和碳原子上的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写在链节的上方或下方。,二、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在聚乙烯中,n称为聚合度,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数目,n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所以它是混合物。单体为CH2CH2,链节为-CH2CH2-。,加聚反应,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此反应属于乙烯的加成反应,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又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综合利用的意义:物尽其用、保护资源,创造出更多产品,聚氯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酚醛塑料,合成纤维,1.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熔沸点的是()A汽油B煤C苯D煤焦油,课堂练习,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是只含有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含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石油的分馏是一个化学过程D石油裂解得到的裂解气中含不饱和的烯烃,C,“三废”污染及其防治(废气废水废渣),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两个重要目的。,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P101思考与交流,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植物和建筑物等的大范围危害。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金属矿物的冶炼、生产和使用硫酸、硝酸的工厂等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造成的。,“空中的死神”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SO2H2SO3H2SO4NO2HNO3,酸雨的危害有哪些?1.酸化土壤,使土壤养分流失并失去活性2.酸化水资源,使鱼类减少甚至灭绝3.侵蚀建筑物、桥梁等4.侵蚀国家保护文物,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工业上将生石灰和硫煤混合燃烧,请写出此法“固硫”的化学方程式:,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再如,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也同样需要控制,其中的氮氧化物还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因,它比硫氧化物的消除难度大,一般采用CH4、H2、NH3等在Pt、Pd等催化作用下是氮氧化物还原,转化为N2、CO2、H2O等无害气体。CH4+4NO2=4NO+CO2+2H2OCH4+4NO=2N2+CO2+2H2O,Pt,400500,Pt,400500,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由于水的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返回,绿色化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原子经济: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生成物的分子量总和)100,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A,C2H5Cl,HCl,B,C2H5OH,H2O,C,CH2CH2,H2,C,课堂练习,某工厂利用铜屑制硝酸铜。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哪种最好?,A、铜与浓硝酸反应;B、铜与稀硝酸反应;C、铜与氧气反应后,再与硝酸反应。,解析: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从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的角度考虑,采用铜与氧气反应后,再与硝酸反应的方法是最好的。,请看以下数据:,1全世界每年消耗的化石燃料,20世纪初不足15亿吨,70年代初达7080亿吨人类每年都在制造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已达400万吨,南极企鹅体内也检验出滴滴涕,北极附近冰盖层,铅汞含量不断上升。,污染到处存在,世界已无净土,1986年4月,乌克兰基辅北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泻,造成31人死亡,237人受放射性伤害。,央视东方时空:毒患笼罩下的天津癌症村,根据村民的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西堤头村和刘快庄村各种癌症患者有232人,平均年龄51岁,最小的才7岁,已经死亡172人,其中肺癌、肝癌和肠癌的患病比例最高。两个村的总人口大约是1.3万,癌症发病率达到了每万178人,是全国癌症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