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1,一、三棱针法二、皮肤针法三、皮内针法,2,一、三棱针法,定义和特点三棱针古称“锋针”,是一种常用的放血工具因为针体呈三棱形而命名,是用来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3,操作方法点刺法,1、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而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2、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挟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35mm深。3、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4,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针10一20针,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的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5,刺络法,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在其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6,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挟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一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7,适应范围,三棱针刺络放血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点刺法多用于昏厥、高热、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井穴);刺络法多用于中暑、发痧(委中、曲泽);散刺法多用于丹毒、痈疮、顽癣、扭挫伤(局部);挑刺法多用于痔疾、目赤红肿、疳疾、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支气管哮喘等(腰骶部、肩胛区)。,8,注意事项,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思想上的顾虑。操作时手法宜轻、宜稳、宜准、宜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更不可伤及动脉。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9,对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均要慎重使用。凡有出血倾向和血管瘤的患者,不宜使用本法。三棱针刺激较强,治疗过程中须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3次为l疗程,出血量多者,每周12次。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35ml为宜。,10,二、皮肤针法定义和特点,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以多支短针组成的,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皮肤针法是由古代的“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可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现代又创造了一种滚刺筒。,11,操作方法,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a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b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c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12,刺激强度与疗程,a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b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c中刺: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13,操作,a叩刺:针具和叩刺部位用乙醇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强度。,14,b滚刺: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经乙醇消毒后,手持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15,适应范围,1、痛证:头痛、腰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2、神经性皮炎、斑秃、顽癣、皮肤麻木等。3、高血压、神经衰弱引起的不寐。4、慢性肠胃病、便秘等。5、近视、视神经萎缩等。,16,注意事项,要经常针具检查。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叩刺局部和穴位、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滚刺简不要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以免产生疼痛或出血。,17,三、皮内针法,定义和特点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cm,针柄形似麦粒;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02一03cm,针柄呈环形。前一种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而后一种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针刺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多采用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等。,18,操作方法,皮内针、镊子和埋针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颗粒式皮内针用镊子挟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针身可刺入05一08cm,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固定。揿钉式皮内针用镊子挟住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入,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圈贴在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人所刺穴位。,19,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35日,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1一2日为好,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4h用手按压埋针处12min,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20,适应范围,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胆绞痛、腰痛、痹证、痛经等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等。目前还应用于面瘫、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小儿遗尿等。,21,注意事项,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年终总结工作报告
- 甲型流感后护理查房
- 脚手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公司级安全生产培训
- 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 《苹果里的星星》课件
- 美术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 了不起的轮子课件教学
-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护理
- 15D50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加药装置技术规范书2014.1.16
- 水利工程中挡土墙的选型与稳定性验算
- 四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田字格
- 重庆出版社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全册教案
- 《先进制造技术》课件(全套)
- 花瓣凸台四方型腔铣削加工-数控机床毕业论文
- 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电子书
- 记承天寺夜游(王崧舟)
- CAD快捷命令to犀牛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