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Z整合核心考点,1完善下图探究以下问题,(1)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形成的关系图(2)三者之间的成分关系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反映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_。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生命起源于海洋,较少,(3)几种常考细胞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思考(1)营养物质:_系统的消化、吸收_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2)空气中的O2:_系统_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_的形式排出。,消化,循环,呼吸,循环,尿液或汗液,1细胞内液就是细胞液吗?提示不是。细胞内液是细胞膜内的所有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和各种细胞器内的液体。而细胞液专指植物细胞中液泡中的液体。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哪种?抗体糖原胰岛素氨基酸呼吸酶提示和。,1(2015江苏卷)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组成及区别。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中含有较多的Na,而细胞内液中则含有较多的K。细胞吸收O2,用于有氧呼吸,则O2浓度细胞外液中比细胞内液中高。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吸水和失水应达到相对平衡,以保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即渗透压大体相等。答案B,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喝入胃中的牛奶口服的抗菌药物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BCD,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青霉素虽进入了内环境,但与人体代谢无关。故不属内环境成分。答案A,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保持着动态平衡。组织液和血浆之间仅隔一层毛细血管壁,血液运输的O2和营养物质可进入组织液,细胞产生的CO2等代谢产物也可进入血浆,故B、C、D三项正确。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氧含量相对较高,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回流的组织液中高,故A项错误。答案A,4.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BCD,解析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体过多,包括以上5种平衡失调。答案D,1.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的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于内环境中。,(3)内环境各组分的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3代谢废物积聚与尿毒症。当内环境中尿素等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而形成尿毒症。,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_保持_的状态。3请完成如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必要条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进行正常生命活动,1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下列哪种生理现象的发生?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体温升高血糖浓度降低提示2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变小。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BCD,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弱酸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C,2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温度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答案B,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该细胞要穿透2层膜。,1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B3层C6层D4层,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如图所示)。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再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膜不是细胞膜,所以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经过的细胞膜只有3层。答案B,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共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B8C7D14,解析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和肽酶分解成氨基酸,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其吸收过程:肠腔中的氨基酸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答案D,T突破考疑考技,1血液、血浆与血清(1)血液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2)血浆血液的“细胞间质”,属于细胞外液,是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其内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和代谢废物(CO2、尿素等)。(3)血清血液凝集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即是血清(下层是血块)。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质,而血清中不含,其余成分相同。2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4对体内代谢反应或生理过程的发生部位混淆(1)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部分激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的结合。(2)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5内环境稳态的正确理解(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思维诊断】1考题诊断:(1)(2016东北三省联考)纤维素、维生素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2013海南高考T20D改编)淋巴液中的氨基酸含量高于血浆中的。()(3)(2013安徽高考T5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4)(2012海南高考T12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5)(2012海南高考T10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易错诊断:(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3)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2015四川理综)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出现组织水肿,B项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项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项正确。答案D,2(2014课标全国理综)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得内环境的温度、pH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为酶促反应提供了适宜条件,B项正确;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依赖于神经元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因此内环境中Na、K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答案D,3(2016云南诊断卷)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胰岛素、激素等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相关知识。A项正确:表示的器官为肺,肺泡中的O2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内环境,血浆中的CO2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内;B项错误:表示的器官为小肠,表示小肠的吸收作用,葡萄糖经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胰岛素、激素不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C项正确:表示的器官是肾脏,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D项正确: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可排出部分代谢废物。答案B,4(2016郑州期末)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C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解析根据四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出,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组织液中含蛋白质较少。答案C,5(2016长春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答案D,6(2016福建调研)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仅靠呼吸系统就可完成B人体细胞与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 (3a-3c)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口腔养生保健知识培训
- 口腔保健知识培训
- 保姆常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二理科会考试卷及答案
- 摇篮曲(勃拉姆斯曲)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小九的旋律密码(教学设计)-人教版(简谱)(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 我做校园小导游(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版
- 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乡镇政府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
- 手足外科护理常规
-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课件
- (高清版)DB31∕T 1578-2025 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运行要求
- 儿童百日咳的诊治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
- 江苏艺考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中考12大主题作文模板!-分步详解+例文示范
- 餐饮连锁稽核管理制度
- 详细操作说明书及维修指导手册
-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课件
- 《中国的经济发展概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